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方法:体外合成编码随机12肽的DNA片段;在最优化的实验参数和反应条件下将DNA片段克隆入带有EGFP标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分批次电击转化大肠杆菌,合并转化所得菌液即为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原始载体库;半固体扩增法扩增该原始载体库,提取质粒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在EGFP表达最强的时间点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即为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库。结果: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原始载体库的库容量为3.14×10^6cfu;扩增后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库滴度为5.2×109cfu/mL,库容量为2.34×1011cfu;转染了已扩增的载体库质粒后的GP2-293包装细胞可以成功地表达随机12肽库。结论:建立了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为抗病毒寡肽的筛选以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2.
菌株Bacillus.subtilis.S3 68是以鸟苷生产菌株B .subtilis.A0 66为出发菌经诱变所得。对该菌株进行培养条件研究的过程中 ,发现该菌株可以在摇瓶纯培养条件下积累鸟苷。试验结果表明 :发酵过程中 ,腺嘌呤的用量 0 .3 5mg/ml时 ,发酵液中鸟苷积累量最大 ,培养基中腺嘌呤的用量高于或低于 0 .3 5mg/ml均不利于鸟苷产物的积累 ;培养基中味精、硫酸铵、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及Mn2 +用量显著影响发酵液中鸟苷积累水平 ;培养基中生物素、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氯化钙及Fe2 +、Zn2 +用量与鸟苷积累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9的cDNA克隆和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T PCR技术克隆了 3个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black streakeddwarfvirus,RBSDV)分离株基因组片段S9,并测定了它们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RBSDV浙江分离株 (RBSDV Zj)基因组片段S9全长 190 0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30 ) ,RBSDV河北分离株 (RBSDV Heb)基因组片段S9全长 1898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2 9) ,湖北分离株S9全长 190 0nt(EMBL登录号为AJ2 9170 6 )。 3个分离株S9均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ORF) ,分别编码约 40kD和 2 4kD的多肽。3个中国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 98.5 %~ 98.8% ,与日本分离株S9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 89.9%~ 90 .2 % ,而与意大利MRDVS8同源性仅为 85 .3%~ 86 .4%。我们发现ORF2十分保守 ,4个RBSDV分离株S9的ORF2同源性高达为 97.6 %~ 10 0 % ,与意大利MRDVS8的ORF2同源性也高达 94.3%。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戊肝抗原检测抗-HEV IgM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戊肝抗原检测抗-HEVIgM反应性。方法用HEVE30、E42、E33合成肽和HEVORF-2重组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检测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抗-HEVIgM。结果60份抗-HEV阳性血清中,用E30、E42、E33及重组抗原包被检测抗-HEVIgM,阳性率分别为76.6%,26.6%,18.3%,66.7%。用E30抗原进一步检测戊肝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抗HEVIgM阳性率为90%及3.3%。结论以HEVE30为抗原的EI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戊型肝炎早期诊断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根癌农杆菌转化桥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C58感染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无菌苗诱导冠瘿瘤,获得其冠瘿组织;栝楼冠瘿组织经除菌后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良好生长,纸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其合成了冠瘿碱,表明Ti质粒转化成功,栝楼冠瘿组织在MS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移栽后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996.
肽核酸在基因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小勇  张洹 《生命科学》2001,13(1):6-10
肽核酸是一种以多肽为骨架,类似核苷酸的物质。它不带电荷,能抵抗核酸酶和蛋白酶的降解;它与DNA或RNA杂交特异性很强,可与靶基因形成稳定的三螺旋结构。肽核酸能够抑制基因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基因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97.
黄牛Ag—NOR染色体联合的类型和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宏  徐廷生  雷初朝  雷雪芹 《遗传》2001,23(6):526-528
用银染技术对中国4个黄牛品种(蒙古牛、秦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40头牛的Ag-NOR联合的类型和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牛每个体细胞Ag-NOR联合可出现一个、两个或多个、蒙古牛、秦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Ag-NOR联合的频率分别为0.135,0.149,0.146和0.153。其中有一个联合的细胞占总的有联合细胞的比率分别为.802,0.891,0.861和0.871。牛Ag-NOR联合的类型可分为链状联合,对称联合,环状联合和堆集联合4种,其中链状联合占60%-70%以上,对称联合占20%-30%。后两种占5%-10A%。经分析表明,Ag-NOR联合的类型和频率可能具有种族特征,而不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998.
彩云兜兰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讨论了彩云兜兰及其近亲种的亲缘关系;描述了两个新种:缅甸兜兰Paphiopedilum burmanicum J.Y.Zhang et Z.J.Liu和短唇兜兰Paphiopedilum brevilabium Z.J.Liu et J.Y.Zhang;并提供了一个图版和有关5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99.
猪1、3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利用 3头英系大白猪和 7头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了F2 参考家系。F1 公猪 5头 ,母猪 2 3头 ,随机交配产生 147个F2 个体。根据美国肉畜研究中心 (USDA MARC)公布的猪遗传连锁图谱 ,在 1号和 3号染色体上等间隔 (2 0cM)选择 8个和 9个微卫星标记 ,对参考家系全部的F0 、F1 和F2 个体进行扩增 ,获得各标记位点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 ,等位基因数介于 2到 5之间 ,平均每位点 3.35个等位基因 ;部分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超过USDA MARC所报道的结果。标记位点杂合度为 0 .385 3~ 0 .70 97,平均 0 .5 795。有信息的减数分裂数为 35~ 30 5 ,平均 2 40。利用此参考家系和CRI MAP软件包构建的 1号和 3号染色体图谱分别长 182 .3cM和 180 .2cM。 1号染色体的母畜图谱短于公畜图谱 ,而 3号染色体正好相反。与USDA MARC报道相比较 ,微卫星排列顺序与报道相同 ,但 1号染色体长 44 .8cM ,3号染色体长 6 3.3cM。此连锁图的构建为以后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纵纹腹小()和红隼视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猛禽视器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并统计了、纵纹腹小和红隼视网膜各层的厚度,三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和视细胞密度.视网膜外核层、内核层和节细胞层胞核的平均层数在依次为2.6、7.6和0.4层;在小为3.0、11.4和1.9层;红隼为1.6、14.6和1.7层.视网膜中央区视锥细胞密度(±SD)在为190 117±27 304个/mm2,小为202 122±49 542个/mm2,红隼为234 039±44 916个/mm2.视网膜周围区视杆细胞的密度在为190 422±26 595个/mm2,小为165 800±26 408个/mm2,红隼为178 015±40 165个/mm2.红隼视网膜周围区还有视锥细胞分布,其密度为22 082±9 864个/mm2.结果表明,视器的结构为夜行性特征,而小有趋于晨昏活动的特点,红隼为典型的昼行性视觉特征.3种猛禽栖息于同一生态环境内,视器的结构差异显示出其时间活动格局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