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太阳辐射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得以维持并发展的基础, 对森林中的辐射传输过程进行建模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三维辐射传输模型的迅速发展使得冠层辐射能量分布格局与动态的准确模拟成为可能。为更好地理解三维辐射传输模型以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该文从模型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3个角度展开论述。首先简要介绍了辐射度方法、光线追踪法等森林三维辐射传输模型常用的原理及目前代表性的模型, 然后总结了三维辐射传输模型在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最后对模型未来如何通过提高易用性、增加多模型耦合等方式更好地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进行了展望。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大数据的积累与过程模型的不断完善, 三维辐射传输模型将在未来森林生态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背景】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通常以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作为群体感应主要的信号分子。【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和鉴定新型群体感应淬灭细菌。【方法】通过"垫圈法"从土壤中原位培养分离细菌,采用琼脂条法、报告菌平板法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群体感应淬灭细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结果】从不同地区土样中原位培养共分离获得细菌502株。以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NTL4 (pZLR4)作为报告菌,最终得到11株具有较强降解AHLs能力的细菌,包括假单胞菌5株、不动杆菌4株、变形杆菌和莱茵海默氏菌各1株。大部分细菌可完全降解N-3-羰基十二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C12-HSL),部分细菌对N-(3-氧代己酰)高丝氨酸内酯(3OC6-HSL)和N-3-氧代辛酰高丝氨酸内酯(3OC8-HSL)具有一定降解活性。【结论】Proteus和Rheinheimera可降解AHLs,为今后防治依赖群体感应的植物细菌病害提供新型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63.
孔维亮  周敏  吴小芹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2):3278-3285
【背景】嗜铁素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已被逐渐应用到植物病原菌的防治中。【目的】明确根际促生菌水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 JZ-GX1产嗜铁素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进一步探讨嗜铁素在防治植物根部病害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摇瓶发酵法,通过铬天青(Chrome azurol S,CAS)检测分析,对影响JZ-GX1菌株嗜铁素分泌的几种发酵因子进行研究,并通过菌丝生长抑制速率法测定嗜铁素对两种林木病原菌的拮抗效果。【结果】以KMB为基础培养基,初始pH 8.0,装液量25 mL/50 mL,按1%接种量接种,在28°C下培养36 h可获得该菌株较高产量的嗜铁素;鉴定其嗜铁素类型为羧酸盐和异羟肟酸型的复合型铁载体;在最适条件下测得其发酵原液对樟疫霉(Phytophthoracinnamom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抑制率均达到100%。【结论】水拉恩氏菌JZ-GX1对碱性土壤上林木根部病害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
针刺对去卵巢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an SJ  Yin L  Sun JP  Tian QH  Zu YQ  Zheng Y  Li Y  Li YR 《生理学报》2004,56(4):498-502
本工作旨在探讨雌激素对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影响和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去卵巢大鼠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调整作用。实验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针刺组(OVX AC)。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含量,采用RT-PCR方法获得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并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海马ChAT mRNA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然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去卵巢组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脑内ChAT mRNA的RT-PCR产物和海马ChAT mRNA阳性表达产物的平均面积、平均积分光度值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和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去卵巢针刺“足三里”穴组与去卵巢组相比,大鼠血中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脑内ChAT mRNA RT-PCR产物明显增多,海马的ChAT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增多。以上结果提示:脑内ChAT基因表达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去卵巢后针刺“足三里”穴对ChAT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增强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66.
为了制备不含牛血清IgG的细胞培养基(-GFCS培养基),并研究其在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采用蛋白G亲和层析的方法,将含有血清的细胞培养基中的牛血清IgG去除,以制备无IgG的培养基。使用该培养基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后,监测细胞生长和上清抗体浓度。对培养上清中的IgG类单克隆抗体可以采用蛋白G亲和层析进行纯化。与示去除牛血清IgG的培养基相比,-GFCS培养基培养的杂交瘤细胞的生长状况及上清抗体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从-GFCS培养上清中成功纯化出不被血清IgG污染的IgG类单克隆抗体,本文结果表明,采用-GFCS培养基体外培养分泌IgG类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可以简化上清抗体的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67.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凋落物层现存量及其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凋落物现存量与年凋落物总量相当,分别为8.74和8.84(7~11)thm-2,系统养分循环速率参数为0.99,循环强度强烈,说明枯枝落叶分解快,养分周转快;2)营养元素在凋落物层中的含量分布格局为:N、Ca、Mg、Mn元素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已分解层(Y层),P、K、Fe则是Y层>F层>L层;3)元素贮量(kghm-2),N102.08,P4.33,K48.94,Ca17.38,Mg10.43,Fe54.87,Mn1.80,在各亚层中的分布有L层>F层>Y层(N、P、Ca、Mg、Mn),Y层>F层>L层(K、Fe);4)有机物质含量和贮量均为L层>F层>Y层;5)林下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一个养分释放过程,这一过程和营养元素及有机物质在各亚层的分布格局对林木生长极为有利。体现了作为顶极群落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本身在养分循环和利用效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8.
DNA、RNA和PRO的合成、积累及相互关系是调控细胞周期动力学最主要的三个参数。同时检测这些组成部分能够更精确细致地评判细胞的周期动力学特征。本文探索了人正常骨髓CD34~ 造血细胞周期动力学相关大分子DNA、RNA和PRO的含量,以便认识CD34~ 造血细胞周期动力学的特征。用新型CIMS-100免疫磁性分离系统高效富集人骨髓CD34~ 造血细胞,经FCM及APAAP鉴定,富集的CD34~ 造血细胞的纯度达90~95%。随之采用碘化丙啶(PI)、派若宁Y(PY)及异硫氰荧光素(FITC)分别进行标记DNA、RNA和PRO并在FCM上检测。结果表明,DNA、RNA和PRO在CD34~ 造血细胞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单个核细胞,分别仅占后者的34±3%、48±21%及62±14%。结合我们以往的结果,我们认为CD34~ 造血细胞的确是一独特的体细胞群,不仅表现在重建造血与免疫学功能上,而且表现在细胞周期动力学上。据我们所知,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有关人CD34~ 造血细胞周期动力学相关大分子的系统分析报道,提供了大多数CD34~ 造血细胞处于静止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69.
TheenvelopeproteinofhepatitisBvirus(HBV)consistsofthreeproteins:small(S),middle(M)andlarge(L)[1].TheSproteincarriesalltheinformationrequiredforcellularlipidsmobilization,subviralparticleformationandsecretion.Ithasbeensuccessfullydevelopedasacarriertoexpressf…  相似文献   
7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羟脯氨酸(Hyp)含量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不同周龄BN大鼠皮肤为原料制备了胶原,分析制备胶原中Hyp的含量;采用DSC测定不同Hyp含量胶原的临界变性温度及焓变;采用圆二色光谱(CD)检测提取胶原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提取胶原在41.3℃发生三螺旋解聚,CD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经临界变性温度处理后,部分三螺旋结构转化为无规则线圈结构。胶原变性过程中所需热量与羟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实验建立了胶原热变性过程中焓变与Hyp含量的关系。该研究表明胶原中脯氨酸羟基化修饰是影响胶原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