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9篇
  免费   1255篇
  国内免费   211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762篇
  2014年   1016篇
  2013年   1046篇
  2012年   1285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788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盒式突变和定点突变对大肠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α亚基177位ser进行了突变研究,结果发现所挑选的突变体均无酶的活力,这一结果可能可以用来解释Ser 177附近肽段和一些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结合区在一级结构上保持同源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微管的冷稳定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的细胞化学技术对番茄、黄瓜、菠菜、甜菜及小麦等不同抗寒性植物微管的冷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指出,不抗寒的喜温性植物番茄和黄瓜的气孔保卫细胞的微管在0℃—1℃冷处理3小时即解聚;属于中等抗寒性植物的菠菜和甜菜幼苗经秋季低温锻炼后,其气孔保卫细胞的微管在0℃和—5℃低温处理3小时,均不发生解聚;具有较强抗寒性的冬小麦品种农大139幼苗在2—3℃低温锻炼期间,微管结构保持完整,经过15天低温锻炼的幼苗在-8℃冰冻处理3小时,微管也不受破坏。这些结果表明,微管的冷稳性与植物的抗寒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GABA神经元在金黄地鼠视觉中枢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GABA在金黄地鼠视觉中枢的分布特征,同时用统计学方法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在整个视皮层和上丘中,呈不均匀分布,外膝体中GABA阳性神经元密度较低.视皮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密度为781mm~2,占视皮层细胞总数的19.7%,上丘中其密度为812/mm~2,占22.3%,视皮层Ⅰ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为52%,上丘表层(浅灰层及视觉层GABA阳性神经元为56%,GABA阳性神经元包括不同类型的细胞.在视皮层中可观察到GABA免疫疫应阳性的锥体细胞.  相似文献   
34.
越桔亚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越桔亚科植物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越桔属,红梅苔子属等化学成分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35.
杨梅、沙棘和赤杨三种放线菌结瘤植物根瘤、根部有机氮化物的组分中,都含有占总有机氮化物50%以上的尿囊酸,说明在它们的根瘤中合成了大量的酰脲;同时,三种植物结瘤植株的茎木质部提取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尿囊酸,表明根瘤将其合成的酰脲向植物地上部位运送。三种植物的根瘤还将其合成的特定的氨基酸及酰胺向地上部位转运,其中杨梅根瘤将固定的氮素以Asn和Gln的形式输出,而根部则以Arg的形式向上转运;沙棘根瘤以Ash,Gln及Ser,赤杨根瘤以Cit的形式合成并转运固定的氮素;后两种植物的无根瘤植株,以NH_4~+为氮源时,在转运的氨基酸组分中Arg的比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6.
叶绿体中的psbA是一个编码QB蛋白的光调节基因。我们用带有豌豆psbA基因和lacZ基因融合体的质粒,研究了无光诱导下在E.coli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含有psbA及其上游166碱基的DNA片段能在黑暗中表达。同时还表明,在植物中,psbA基因启动子是潜在的有较高活性的启动子,在黑暗中不能表达可能是由于受到特定的调节机制制约。叶绿体的psbA基因与E.coli的基因上游“pribnow”盒与“-35”盒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为叶绿体与光合原核生物有共同的起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7.
寄主植物对瓜蚜酯酶活性及其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健  吴振廷 《昆虫知识》1996,33(1):20-22
寄主植物对瓜蚜无翅胎生雌蚜体重、体色、体内酯酶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取食笋瓜、南瓜、瓠子、黄瓜和冬瓜的瓜蚜,体重依次增加,体色渐深,而体内羧酸酯酶活性依次渐低。取食不同奇主植物的瓜蚜对杀虫剂的耐药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呈正相关。瓜蚜体内羧酸酯酶活性(X)与乐果对瓜蚜的LC50(Y)附会Y=8.3827X-67.8530(r=0.952),与功夫菊酯对瓜蚜的LC50(Y)附合Y=1.040X-28.89(r=0.985)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8.
水稻幼芽细胞生物膜上的赤霉素结合蛋白的结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 (Oryza sativa)幼芽中存在膜结合的赤霉素结合蛋白 ,其与 GA3 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 6.5× 1 0 -8mol/ L,总浓度为 0 .3 pmol· mg-1 蛋白质。结合蛋白与 GA3 结合活力在 0℃时比 2 5℃时高 1 4 0 %。它与 GA3 结合的最适 p H为 5。 GA3 与此结合蛋白的结合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 ,1 h达最大值 ,以后又逐渐下降。 IAA、ABA可与 GA3 竞争赤霉素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39.
生物复苏——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生命史是一部生物界短期,快速剧变与长期,慢速稳定相互交替的历史。大绝灭(即集群绝灭)事件反映了全球环境的大突变,点断了地质历史中的生命记录及其发展历程,预示着生物界的演化出现了最有意义的飞跃,近年来尝试研究大绝灭后全球生物界的残存-复苏及其基本型式,并探索复苏的控制因素,标志着地质科学中一个重心的转移(即从大绝灭转向其后的生物残存与复苏的研究)。生物复苏揭示了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其研究的  相似文献   
40.
标本采自广西宜山、天等和贵州独山、紫云等地的早二叠世地层中。Zellia富集于层面,大多和Pseudoschwagerina,Sphaeroschwagerina,Robustoschwagerina共生,在确定石炭二叠系界线时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现对Zelia的属征加以阐述、讨论和归并,并对其地理地层分布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