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0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5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在鸟类迁徙季节,夜间鸟击事故频发是机场鸟击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了解鸟类的夜间迁徙规律对于改进夜间鸟击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采用网捕法和声音记录法对沈阳桃仙机场夜间鸟类迁徙物种组成和迁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56种鸟类(占比88.9%)具有夜间迁徙习性,且以后半夜迁徙为主;鸟类夜间迁徙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和迁徙次序,春季鸟类迁徙较为集中,迁徙高峰在5月中旬,主要鸟类由鹌鹑、红尾伯劳、栗耳鹀、黑喉石鵖、普通夜鹰、黄眉柳莺等组成,秋季迁徙较为分散,迁徙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由鹌鹑、灰背鸫、红喉鹨、丘鹬、矛斑蝗莺和灰头鵐等组成.对夜间迁徙鸟类的危险等级评估发现,春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和红尾伯劳,秋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纵纹腹小鸮、灰背鸫和丘鹬.分别从夜间迁徙鸟类组成、迁徙动态、时间节律和物种危险等级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鸟击防范对策,为桃仙机场鸟击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2.
973.
上海作为典型的低海拔地区,气候、环境等条件均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研究在上海出生并生活的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与四川雅安的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本文比较分析了上海、雅安两地大熊猫幼仔在母兽哺育、人工辅助育幼2种育幼方式下的体质量、体尺和其他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并采用Chapman生长模型模拟了两地大熊猫幼仔的生长曲线。研究发现:上海大熊猫幼仔40 d、60 d和70 d的体质量显著大于四川雅安大熊猫幼仔(P <0. 05);母兽哺育的大熊猫幼仔40 d、60 d和70 d的体质量显著大于人工辅助育幼的大熊猫幼仔(P <0. 05);雄性大熊猫幼仔40 d、60 d、70 d和100 d的体质量显著大于雌性大熊猫幼仔(P <0. 05)。整体而言,大熊猫幼仔的体长增长最快,其次为腹围,尾长最慢。母兽哺育大熊猫幼仔的体尺数据稍高于人工辅助育幼,与海拔无关;而相同育幼方式下,高、低海拔组幼仔体尺之间的差异无明显规律。Chapman生长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上海和雅安两地大熊猫幼仔0~120 d的生长曲线,但2条曲线在拐点日龄、拐点体质量、最大生长率均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两地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的差异研究,为上海地区繁育大熊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目的:研究佛手苷内酯(BP)对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诱导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TCP磨损颗粒与小鼠骨细胞MLO-Y4细胞共孵育48 h建立骨细胞体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TCP磨损颗粒(TCP,0.1 mg/ml)组、佛手苷内酯(1 μmol/L)组、佛手苷内酯(5 μmol/L)组和佛手苷内酯(20 μmol/L)组。MTT法和Calcein-AM染色检测各组骨细胞活性和形态改变;Hoechst 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骨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骨细胞特征蛋白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骨硬化蛋白(SOS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骨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 (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活性转录因子(ATF4)和 C/EBP 同源蛋白(CHOP)等的表达及caspase-3的活化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TCP组骨细胞的活性和DMP-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骨细胞凋亡率及SOST、FGF23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GRP78、ATF4和CHOP等蛋白质表达、p-PERK/PERK值和p-eIF2α/eIF2α值显著升高;与TCP组比较,佛手苷内酯组骨细胞损伤明显减轻,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 0.05),GRP78、ATF4和CHOP等蛋白质表达、p-PERK/PERK值和p-eIF2α/PERK值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佛手苷内酯可明显抑制TCP磨损颗粒所致的骨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弱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及PERK通路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5.
自然或人为干扰产生的森林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差异是造成林下环境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桃山林场2块50 m×50 m的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间伐和对照样地,于2012—2016年、2018年获取样地冠层影像,通过方差分析、马尔科夫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动态及间伐后林冠的恢复规律.结果表明: 间伐措施能显著调整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并能持续较长的作用时间,但调整效果随时间逐渐降低;间伐后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照的变化速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间伐后前3年林冠恢复速度较快,3年后恢复速度降低并趋于平缓;林下光照与林冠开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林下散射辐射与冠层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最大,且间伐样地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相关性大于对照样地;间伐后冠层的恢复速度与林冠开度大小有关,林冠开度越大,林冠恢复越快,向更小林冠开度转移的时间越早.马尔科夫模型能够模拟冠层结构分布的变化,可用来预测冠层结构动态.  相似文献   
976.
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阔叶红松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盈  金光泽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7):2241-2248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植物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而其潜在驱动机制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阔叶红松林9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利用2005年和2015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生产力均呈正相关,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强度逐渐增强,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逐渐减弱;小尺度下系统发育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生产力还受到非生物因素影响,在不同尺度下土壤因子与生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尺度的增大,土壤因子对生产力的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今后研究中应将进化信息与生态系统功能相联系,可为其他多样性度量提供额外的解释力,同时还应考虑空间尺度及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森林生产力的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7.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北部、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鼩鼱科类群。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快速发展,使东北亚地区鼩鼱科动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不断深入。对鼩鼱科动物的分子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等分子生态学内容进行了综述。提出鼩鼱科动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未来的发展:1)东北亚地区第四纪冰期避难所的研究;2)同域分布的鼩鼱科动物比较系统地理学研究;3)中国东北地区鼩鼱科动物在东北亚分布区的系统地理学地位;4)新型分子标记和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8.
杨俊  白世豪  金翠  乔莹莹 《生态学报》2019,39(18):6860-6868
随着2014年国家环保部首次提出了"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概念,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生态安全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而且基于热环境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热环境视角下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实质内涵,结合遥感影像、行政边界、建成区边界,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及热岛信号函数,对2013年至2016年大连市北三市的热岛面积及最小生态安全距离进行测算。研究表明,2013年至2016年间,大连市北三市的城市热岛总面积已由694.10 km~2扩张到1864.30 km~2。同时,普兰店市与瓦房店市之间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由8.70 km衰减至-3.10 km,热环境出现叠加情况,相对危险。而普兰店市与庄河市之间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由73.47 km衰减至58.24 km,热环境未出现叠加情况,相对安全。总体上呈现出城市热岛面积逐渐扩张趋势,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逐渐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9.
土壤种子库作为地上植被更新的潜在种源,在植被自然恢复和演替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4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封育16年后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其土壤种子库的特征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揭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和演替趋势,以及土壤质量的改变如何影响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种子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时种子密度也存在差异;禾本科、菊科、藜科植物种在4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比例均较高,分别占到26.19%、21.43%和19.05%,占总物种数的66.7%;灰绿藜、冰草、碱蓬在4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均有出现。(2)4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种子居多,灌木、半灌木植物种较少。(3)4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物种数和种子密度均表现为:芨芨草群落 > 苦豆子群落 > 油蒿群落 > 盐爪爪群落;且随着土层的加深,4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物种数和种子密度均呈递减趋势。(4)4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in指数、Pielou指数和Patrick指数均表现为芨芨草群落 > 苦豆子群落 > 油蒿群落 > 盐爪爪群落。此外,芨芨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与油蒿群落土壤种子库相似性最高,油蒿群落与盐爪爪群落的最低。(5)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特征指数与土壤pH、含水量、碱解氮呈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呈负相关,其中土壤pH和电导率对种子库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大。荒漠草原封育以后,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数、种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且以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种子居多;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物种数和种子密度大于菊科和藜科,这表明围封后牧草品质改善,植物群落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980.
报道了中国春蓼属一新归化植物:香辣蓼[Persicaria odorata(Lour.) Soják],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提供了形态照片,同时分析了其用途。该种原产于中南半岛,被作为香料植物在云南、广西、广东及江西等地的傣族或客家人聚居区广泛栽培,现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现大量归化居群。香辣蓼与特产于中国江西的武功山春蓼(P.wugongshanensis B.Li)最为近似,二者叶片均具有强烈的气味,叶片及花被片具腺点,二型花柱,花序基部间断,花梗长于苞片,区别在于本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发达的根状茎,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果实表面光滑有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