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8篇
  免费   1911篇
  国内免费   602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423篇
  2022年   692篇
  2021年   1053篇
  2020年   864篇
  2019年   978篇
  2018年   708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800篇
  2015年   1136篇
  2014年   1402篇
  2013年   1441篇
  2012年   1840篇
  2011年   1685篇
  2010年   1318篇
  2009年   1293篇
  2008年   1384篇
  2007年   1328篇
  2006年   1261篇
  2005年   1029篇
  2004年   778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626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楝科物质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近年来植物成分对昆虫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受人们重视。对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的研究证明其含有多种杀虫物质(Schmutterer和Ascher等,1981)。国外报道与印楝为近缘种的苦楝(Melia azadirach)也对昆虫有拒食和干扰生长发育的作用(Schmutterer,1981;Tu和Rueda等,1981),并从中分离出了多种活性物质(Cox,1981)。我国也曾研究应用苦楝防治害虫(中国土农药志编辑委员会,1959),最近证明川楝(Melia toosendan)中成分对水稻三化螟有内吸致毒和拒食作用(赵善欢和张  相似文献   
32.
应用一交变电场(正弦波,500KHz,175—225V/cm),分别将裸大麦(正常或正常与黄化)、蚕豆、烟草的叶肉原生质体在一定间隔、平行的两电极间排列成串。再附加单个的方波脉冲(10—40μs,800V/cm,因不同的材料而异),以诱导相邻原生质体局部接触区发生质膜的可逆击穿而形成融合。上述正弦波和方波脉冲均由自制的细胞融合仪发生。在本实验条件下,融合率可达50%以上,并探讨了方波脉冲讯号以及其它有关的条件对于融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诱导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诱导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分生孢子形成的一种新技术。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上两天的茄链格孢菌琼脂块移接到玉米培养基上,置于日光灯下照射,诱发分生孢子梗生长。然后,再放在18℃下黑暗培养。12小时后,在菌丝块表面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形成。成熟的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用蒸馏水洗脱。  相似文献   
34.
为避免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质的过度累积,真核细胞能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来维持内质网稳态,这个过程称为内质网应激。在骨生长发育中,适宜的内质网应激有助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生长,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而过度的内质网应激会抑制成骨分化,严重的甚至导致骨质疏松、成骨不全等相关骨病的发生。内质网应激时可激活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其主要是通过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上调转录激活因子4(ATF4)的表达。ATF4位于许多成骨分化调节因子的下游,是促进成骨分化的关键因子,在内质网应激对成骨分化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成骨分化过程中,适宜的内质网应激能通过激活PERK信号通路,诱导ATF4表达增加,进而上调骨钙素、骨涎蛋白等成骨所必需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分化。过度的内质网应激会激活ATF4/CHOP促凋亡途径,并导致Bax、胱天蛋白酶等凋亡信号分子的大量产生,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抑制成骨分化。由于ATF4在ERS和成骨分化中的重要作用,ATF4在骨质疏松、成骨不全等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ATF4在内质网应激调控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骨性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细菌(Pseudomonas moltophilia)与hCG及LH有特异的亲和力,实验发现,细菌之生长曲线与hCG结合活性成平行关系,96小时达高峰,细菌之培养液中含有可溶性结合蛋白,该蛋白经硫酸铵沉淀(80%饱和度)、Sephadex G-100柱层析、DEAE-纤维素柱0.5mol/L NaCl梯度洗脱,再过Sepharose CL-AB柱,收集之活性部分经SDS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70,000,凝胶层析测Stokes radius为41A,Schiff氏染色未见着色带。  相似文献   
37.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发生世代亟叠,复杂,为害严重,是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近几年来,我们应用楝科等杀虫植物进行了防治试验,本文主要报道楝科种子油及其抽提物引起产卵稻瘿蚊忌避反应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8.
油桐尺蠖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桐尺蠖主要为害茶叶和油桐。1979年,湖南网岭数百亩茶园被该虫毁灭。近年来,有人从该虫尸体上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以上简称NPV)。但是,有关它的生物学特性和用NPV防治它的报道甚少。作者从1979年起进行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9.
白翅叶蝉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苗期受害严重者,整片稻苗苍白,甚至枯死;早稻孕穗、抽穗期常大量发生为害,影响谷粒饱满度,造成减产。福州和闽侯地区一年发生4代,部分5代。成虫越冬。冬季日平均温度达11℃以上时仍能取食为害。春季成虫侵入稻田,4月下旬前后大量产卵,5月中旬虫数激增,5月下旬或6月初达到高峰。早稻收割时由于农事活动引致若虫大量死亡。晚稻田于8、9月虫数较多,但危害不如早稻严重。10月中旬以后成虫逐渐离开稻田,迁往越冬场所。 寄主植物幼嫩茂密和较大湿度的小生境有利于白翅叶蝉的发育繁殖。大发生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春季多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85—90%。 DDT单独使用或DDT与666混用防治白翅叶蝉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早稻秧田宜在播种后两周施药防治;本田于5月中旬虫口密度开始增长之际施药,亦能抑制为害。冬季小麦出土以前清除田边杂草,也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0.
胆红素是人胎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别构效应剂,在胆红素存在下,底物谷胱甘肽(GSH)呈同促正协同效应:胆红素浓度愈高,Hill氏系数(n_H)也愈大,胆红素本身对酶的结合也呈同促正协同效应。胆红素还能加速GST-π在缺乏疏基保护剂时的自然失活,加速GST-π的氨基被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胍基被丁二酮以及羧基被N-乙基-N’-(3-二甲胺基丙基)羧二亚胺(EDC)的修饰,但却抑制N-乙基顺丁二酰亚胺(NEMI)对疏基的修饰,胆红素这种对失活作用的影响可能和胆红素引起GST-π空间构象的变化有关,对其他可能性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