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91篇
  免费   1964篇
  国内免费   494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779篇
  2020年   675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634篇
  2017年   616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943篇
  2014年   1245篇
  2013年   1287篇
  2012年   1598篇
  2011年   1548篇
  2010年   1247篇
  2009年   1121篇
  2008年   1278篇
  2007年   1262篇
  2006年   1030篇
  2005年   963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743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缙云山大头茶种群林窗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李旭光  何维明  董鸣 《生态学报》1997,17(5):543-548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从种群的斑块结构特征,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等方面,研究了缙云山大头茶种群的林窗动态特点,结论如下:(1)在常绿阔叶林中,存在着该种群的林窗相循环更替,从而保证了种群的世代延续;(2)种群生活史中,生存与死亡,死亡密度与危险率都存在着波动起伏,种群数量动态具有不停止的振荡特点;(3)林窗初期,群种年龄结构处于稳定的平衡态,而在生活史的较长时间内,一直处于不稳  相似文献   
132.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孟加拉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4年5~6月、9~10月及1995年6~12月,作者对西藏东南部南迦巴瓦峰和邻近地区的孟加拉虎的分布及生态进行了野外调查,初步弄清了该地区虎的现状。通过在墨脱县格当乡的抽样调查及跟踪观察虎的移动和觅食,查明了金珠藏布江流域内近两年有关虎捕食大型牲畜的报告属实。1993年10月至1995年7月,该河谷内因虎捕食共损失牛、马和骡302头,估计活体总重量约59881kg,平均月损失2722kg,相当于自然状态下11头虎的月进食量。全乡12个村的牲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损的户数占该乡总户数的62%,户牲畜损失率为7.7%~100%不等。对其它动物的调查表明,虎大量捕食牲畜与低海拔河谷的开发和环境中虎的自然食物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33.
兔感觉神经特异蛋白的纯化及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兔脊神经节及背根纤维为材料,通过制备匀浆,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层析,高压液相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了感觉神经特异蛋白29 ku,并进行了该蛋白的稳定性观察.  相似文献   
134.
根据外切核酸酶Ⅲ酶解博莱霉素-Ce(Ⅲ)[BLMA5-Ce(Ⅲ)]作用过的双链直线型DNA时, 酶解速率明显增大, 酶解产物除5′-dAMP、5′-dGMP、5′-dCMP和5′-dTMP 4种单核苷酸外, 还有其他成分存在的实验事实, 推测出BLMA5-Ce(Ⅲ)在DNA双链的特定部位沿5′→3′的方向切断磷酸二酯键, 使DNA的双链上形成多个暴露的3′-OH末端.  相似文献   
135.
抗白粉病小麦染色体组型的分子标记与生化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雯  王二明 《遗传学报》1997,24(6):524-530
应用与小麦第六同源群有关的分子和生化标记,包括DNA探针pSc5·3H3和pSR167以及同工酶Est-5和a-Amy-1,对来自六倍体小黑麦Beagle与普通小麦科冬58杂交后代F1花粉植株的抗白粉病株系M24.M09及M1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24、M09及M17不同程度地含有黑麦染色体成分,而且电泳谱带差别较大,据此推断,M09为6RL的易位系。因此,生化和分子标记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外源片段的存在,而且可以帮助确定染色体组型和外源片段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6.
蒲洼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稳定性及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潘向丽 《生态学报》1995,15(1):72-78
在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本文基于1975-1990年的数据,对蒲洼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稳定性及其动态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能流模型,由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得出该生态系统能流的平衡态具有渐近稳定性。动态数学模拟表明,目前该系统的能量流动正从不稳定状态向稳定和平衡态过渡,这一过程大约需要7a时间。  相似文献   
137.
高压静电场对绵羊精子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不同剂量的高压静电场处理绵羊精液,经分析发现,高压静电场对绵羊精具有激活作用。能提高绵羊精液品质,表现在适当剂量的高压静电场能显著地提高绵羊精子存活率,其中以600kV/m剂量处理效果最佳。100kV/m和300kV/m剂量对精子刺激不足,而900kV/m剂量则对精子刺激过程,导致部分精子损伤和死亡,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8.
1975年我组合成了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并于1975年夏季和1976年春季在北京市通县果园进行了田间诱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具有强烈的诱蛾活性。在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中加入少量反式异构体能显著提高诱蛾活性,当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为10%时活性最好。在田间试验中我们还发现,这种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对另一种重要害虫棉卷蛾(已知它的性外激素是顺-9-和顺-11-十四碳烯醋酸酯混合物)也有一定引诱作用,当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为12%时诱蛾活性最高。我们对影响梨小食心虫诱蛾效果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一般天气下,梨小食心虫的交配活动主要在傍晚前后进行,春天在下午5—6点,夏天在下午8—9点,这时捕蛾量最多。刮大风或下大雨时它们很少活动,几乎捕不到雄蛾。  相似文献   
139.
A microencapsulated multi-enzyme system has been used for the conversion of urea and ammonia into an amino acid, glutamate. The microencapsulated multi-enzyme system contains urease (E.C.3.5.1.5),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E.C.1.4.1.3), and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E.C.1.1.1.49). The conversion of urea into glutamate is achieved by the sequential reaction of urease and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while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nd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allow for the cyclic regeneration of NADP+:NADPH required for the reaction. The rate of production of glutamate is 1.3 μmole per min per ml of microcapsules. The encapsulated multi-enzyme system thus allows for the sequential enzyme reaction for the conversion of urea and ammonia into an amino acid.  相似文献   
140.
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不同诱芯对诱蛾活性及持效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为害梨、桃、李、杏和苹果等的果树大害虫。自从Roelofs等(1969)鉴定其性外激素的主要成份为顺-8-十二碳烯-1-基醋酸酯以来,用合成的性外激素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迅速开展。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地将性外激素诱捕器用作虫情测报;大量诱杀和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Roelofs,1975;孟宪佐,1979)。 诱芯,也叫散发器,是释放合成性外激素的载体,其性能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天然橡胶、硅橡胶和聚乙烯塑料等载体以及性外激素的剂量、载体的配比、诱芯的形状等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活性和持效期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