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9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潮沟是潮滩上发育典型的地貌因子,是潮滩演变的重要标志。米草植被的发育与扩张,改变了潮流的动力特征和滩面物质组成,从而形成了特殊的米草潮沟系统。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湿地潮沟的整体形态特征,并重点对米草潮沟系统的形态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受潮流和地形作用的控制,本区并无大型潮沟分布,潮沟规模从北至南依次增大,发育高程为0—1.8 m。盐沼和光滩上潮沟形态截然不同。②米草潮沟系统具有独特特征:潮沟多窄而深、密度大、分级多、侧向迁移小于纵向迁移、宽深比较小;潮沟两侧发育高度不等的不对称性的沿岸堤;盐沼边缘发育有陡坎和冲沟,并贯穿整个米草带。③潮沟的发育是影响米草向内陆碱蓬区扩张的因素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米草陆向扩张的宽度和幅度取决于所在区域潮沟的发育程度。同时,随米草扩张速度的降低,光滩上潮沟的活动性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992.
王玮  管利萍  张静  陈亮  李猛  侯岁稳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1937-1943
以拟南芥野生型Col-0为材料,对其I型蛋白磷酸酶(TOPP)家族进行序列分析,对家族成员之一的TOPP4进行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结果显示:(1)该研究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pEGM-4T-3-TOPP4和pET-28a-GFP-N150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2)经IPTG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为62kD的GST-TOPP4和分子量约为34kD的His-GFP-N150可溶性重组蛋白。(3)纯化的重组蛋白GST-TOPP4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后,获得了效价大于1∶400 000的多克隆抗体血清。(4)抗体血清经连接了His-GFP-N150蛋白的溴化氢活化的树脂纯化,得到特异性较高的anti-TOPP4多克隆抗体。研究认为,该研究纯化出了特异的TOPP4蛋白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93.
新型胞质DNA感受通路:cGAS-STING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胞质中存在的游离DNA一直被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当做潜在的危险信号,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这些危险信号的机制还不明确.近几年有研究发现,DNA感受器(DNA sensor)是宿主感受DNA和免疫防御的桥梁,目前已经有超过10种DNA感受器被发现,而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也称为TMEM173、MPYS、MITA和ERIS)作为一种DNA感受通路下游关键的接头分子,在感受胞质DNA和免疫防御方面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胞质中的DNA可通过DNA感受器激活STING,再激活Ⅰ型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进而启动机体的免疫反应.近些年,胞质中游离DNA如何激活STING,进而如何在体内启动免疫反应以产生抗病毒或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最近,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核酸转移酶cGAS(cyclic GMP-AMPsynthase),它能识别DNA并能产生一种内源性的环化二核苷酸cGAMP(cyclic GMP-AMP)激活STING.本文将最近关于cGAS的发现、胞质DNA通过cGAS激活STING及STING活化后激活机体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对狭叶柴胡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结构特征、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部位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根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叶为等面叶结构,其营养器官的结构均表现出对旱生环境的适应性。(2)组织化学定位显示,柴胡皂苷在狭叶柴胡根中主要分布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靠近维管形成层的木薄壁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皮层、维管形成层及韧皮薄壁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于表皮和叶肉中;狭叶柴胡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及部分皮层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于表皮和位于叶缘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中,在根内分布很少。(3)定量分析表明,柴胡总皂苷在狭叶柴胡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为2.635%、1.045%和0.981%;而黄酮类化合物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为0.032%、1.212%和2.259%;定量分析结果与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相符。研究表明,柴胡总皂苷在狭叶柴胡的根中含量最高,支持《中国药典》以根入药的结论;而且狭叶柴胡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建议对狭叶柴胡的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5.
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制备及在仿刺参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海藻酸钠为壁材,4%氯化钙作为固定化剂,将发酵后收集的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制备成微生态制剂。将该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添加到仿刺参基础饲料中,对仿刺参进行喂养,观察其对仿刺参消化酶活性以及生长和仿刺参养殖水质的影响。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5 mL的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其投喂量为仿刺参体重的5%,并且换水周期为3 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均低于对照组。通过2个生长阶段的比较,试验组内仿刺参肠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淀粉酶活力提高明显。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仿刺参的质量增加率和质量日增重量进行比较,在生长第1个阶段里两组数值差距不明显,但在生长第2个阶段里,两组数值差距逐渐增大,这说明微生态制荆对仿刺参生长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颜色、不同产地玛咖(Lepidium meyenii)的叶表皮、花粉粒以及种皮进行了微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颜色玛珈的叶表皮、花粉粒微形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与我国部分独行菜属植物有着明显的差异;(2)不同产地、不同颜色玛珈的种皮微形态有明显的差异。该研究为新植物资源玛咖的种质鉴定、分类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在非洲、亚洲以及南美洲,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是根治性手术(包括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放疗,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手术方式及放化疗方式都有了新的进展,同时,还出现了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及疫苗预防等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998.
葡萄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品种‘左优红’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其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VvPR1的cDNA全长序列。扩增片段大小为486bp,编码161个氨基酸,分子量17.5kDa,等电点PI=8.69,含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4个allergenV5/Tpx-1related保守结构域。VvPR1与多种植物PR1高度同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VvPR1在葡萄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霜霉病菌、低温、盐和干旱胁迫均可显著诱导其表达;水杨酸、脱落酸、茉莉酸、一氧化氮、过氧化氢和硫化氢等亦可诱导其大量表达,据此推测,VvPR1参与了多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IFN-y刺激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干扰素-y(IFN-y)刺激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IFN-y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情况及辛伐他汀对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影响。结果:1.1000U/ml IFN-与人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24h后,OX40L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加。2.预先给予10mol/L的辛伐他汀干预1h可以明显降低IFN-诱导的OX40L表达。结论:IFN-可诱导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辛伐他汀可以抑制IFN-诱导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增强,从而可能抑制了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与炎症有关的血管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00.
以红冬孢酵母总RNA为模板反转录获得其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测序与已公布蛋白序列进行比对,相似度为99%.并以含有T7强启动子的pET - 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 - 28a(+)- pal,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实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对诱导条件进行初步优化后,重组茵PAL比酶活可达到42.99 U/g.转化实验中肉桂酸的转化率为48.52%,L-苯丙氨酸生成量为1.73 g/L.结果表明,红冬孢酵母pal基因通过表达载体pET - 28a(+)在E.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