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脑血管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人格特征应用A 型行为类型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 名20-35岁青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划分出不同类型;脑血管状态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测查60 人的大脑中动脉(MCV)的血流速度来判断脑血管的紧张程度。结果:脑血管紧张组:A 型人格为19 人占59.3%,对照组:A 型人格为3 人占10.7%,以A 型人格占优势(x2 =22.85,P〈0.01)。脑血管紧张组(36.2± 5.8)A 型行为问卷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20.3± 2.4))(t=6.81,P〈0.01)。脑血管紧张组P分、N 分、L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紧张组E分(内外向)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性格类型相比,外向情绪不稳定型的脑血管紧张组13(40.6%)与对照组4(14.3%)相比所占比例较高(x2 =21.91, P〈0.05)。结论:A 型人格,外向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与脑血流速度增快有关,可能是脑血管紧张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期患者并发脑梗死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指导普外科医生在术前和术中有效评估病人发生手术后期脑梗死的风险,并做到积极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4年普外科手术后期发生脑梗死的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手术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36例作为病例组,按手术方式进行1:2配比,从相同手术方式且未发生脑梗死的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术中低灌注均可能是普外科手术后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术中低灌注仍最容易发生脑梗死,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结论:普外科术中应注意血压的监测和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低灌注;术前良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助于降低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普外科医生应根据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尤其对于高龄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可能归避手术后期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IFN-y刺激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干扰素-y(IFN-y)刺激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IFN-y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情况及辛伐他汀对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影响。结果:1.1000U/ml IFN-与人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24h后,OX40L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加。2.预先给予10mol/L的辛伐他汀干预1h可以明显降低IFN-诱导的OX40L表达。结论:IFN-可诱导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辛伐他汀可以抑制IFN-诱导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增强,从而可能抑制了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与炎症有关的血管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们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外学者主张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对VD进行划分,从而针对不同阶段病情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阶段,多发生在血管性认知损害之前或早期。在认知损害发生之前,血管性因素及脑血管疾病是唯一可去除的病因,并且能够成为延缓甚至逆转痴呆进展的干预靶点。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血管性因素及脑血管疾病对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VCIND的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学、影像学、预防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动脉硬化脑梗死(ACI)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OX40L及血清OX40L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名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治疗组(A组)和瑞舒伐他汀10 mg治疗组(B组),应用Q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OX40L及血清OX40L和hs-CRP的水平.结果:A组与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OX40L下降幅度比较(P<0.01)及血清sOX40L和CRP水平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5),A组与B组比较A组降低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能更明显的降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X40L及血清OX40L和CRP的水平,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早期服用较大剂量的他汀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gamma)表达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 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标本随机分为2 组,分为(OX-LDL)刺激组、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 技术,观察 OX-LDL 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gamma表达情况及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gamma及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gamma的表达;2)瑞舒伐他汀可以逆转OX-LDL 对人脐静脉内细胞的影响 并可能与甲羟戊酸有关。结论:OX-LDL可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gamma的表达。瑞舒伐他汀可以抑制OX-LDL诱导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PPAR-gamma表达的增强,从而可能抑制了OX-LDL信号通路介导的与炎症有关的血管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苘麻是旱田常见杂草,可造成作物减产,化感作用是造成减产的可能原因之一。本研究分析了苘麻挥发油成分对3种旱田作物小麦、玉米和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从苘麻挥发油中鉴定出26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8.1%,其中,低分子量萜类成分有α-蒎烯、桉树醇、α-松油烯、β-松油烯、反式α-紫罗兰酮、反式β-紫罗兰酮。苘麻挥发油饱和水溶液能通过滤纸和土壤2种基质抑制3种作物种子萌发。苘麻挥发油能通过空气、滤纸和土壤3 种基质抑制3种作物幼苗生长,对小麦的抑制作用最强,玉米和大豆次之。苘麻挥发油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以空气载体最强,滤纸和土壤载体次之。挥发油中低分子量的萜类成分可能是重要的化感成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