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通过田间观察,运用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香石竹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香石竹种群可周年开花,单株花期35~61d,单花花期9~15d;花粉在开花第1~5天具有活力,柱头在开花第4~12天具可授性,第8~11天可授性最强;杂交指数为5,P/O值为307.84~790.52,结合坐果率结果,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63.
微生物絮凝剂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因其安全、高效等特性,正逐渐成为目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絮凝机理、特点、研究现状、应用实例等方面,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并就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碳源对卷枝毛霉脂肪酸产量的影响,为代谢调控卷枝毛霉生产Y-亚麻酸奠定基础.方法:测定卷枝毛霉在各种碳源、碳源浓度及碳氮比条件下生物量、油质产量及油脂中GLA含量.结果:卷枝毛霉EIM-10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发酵时,油脂得率为2%,油脂中γ-亚麻酸含量为18%;以大豆油为碳源时,其生物量(干重)达到33g/L,油脂占菌丝体干重的35%,GLA的含量为3%.卷枝毛霉EIM-10不能利用醋酸和柠檬酸,可以利用醋酸钠和柠檬酸钠生长但不积累油脂.结论:卷枝毛霉EIM-10脂肪酸从头合成能力不强,能利用外界脂肪酸合成细胞内油脂.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肠道给予燕麦米汤对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42例,并随机分为:燕麦米汤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燕麦米汤;对照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50g/L葡萄糖盐水,连续4d,每组21例。在伤后1、2、3、4 d分别检测其血清二氨氧化酶(DAO)值及动脉血乳酸(LAC)含量,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血清二氨氧化酶及动脉血乳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燕麦米汤组血清二氨氧化酶在伤后2、3、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脉血乳酸含量在伤后2、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过程中燕麦米汤组其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开始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继发感染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严重烧伤休克期尽早鼻饲燕麦米汤能较好地促进肠道复苏。  相似文献   
66.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的重大问题。为探讨免疫预防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对667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进行研究。这些孕妇按HBVe抗原(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分为HBeAg阳性组及阴性组、DNA阳性组及阴性组;按是否于孕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注射组及未注射组。婴儿于出生24h内均肌内注射HBIG100IU,并按0、1、6方案注射10μg重组酵母HBV疫苗;8~12月龄后随访婴儿,并进行HBV标志物(HBV-M)检测。667个婴儿中,20例感染HBV,免疫阻断失败率为3.0%。孕妇HBeAg阳性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8.7%,阴性组为0.2%,两组差异显著(P<0.001);两组婴儿对疫苗免疫应答率分别为83.0%和83.1%,无显著差异(P=0.988)。孕妇DNA阳性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8.1%,HBVDNA均≥6log10copies/ml。孕期注射与未注射HBIG组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分别为3.7%和2.7%,无显著差异(P=0.479);两组婴儿对疫苗免疫应答率分别为84.4%和82.4%,无显著差异(P=0.519)。孕妇HBeAg阳性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的免疫阻断失败率分别为8.4%和8.9%,无显著差异(P=0.892)。孕妇HBeAg阴性注射与未注射HBIG组的免疫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0%和0.3%,也无显著差异(P=0.538)。11例免疫阻断失败的婴儿中,10例出生时血清HBsAg已为阳性;8~12个月后随访,HBsAg仍持续阳性,提示为宫内感染。本研究证实,孕期注射HBIG未能提高婴儿对HBV疫苗加HBIG的免疫阻断效果。宫内感染可能是疫苗加HBIG免疫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降低孕妇血清HBVDNA的措施,如对孕妇进行抗HBV治疗,也许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下肢动脉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7段经DSA确诊的不同部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行低剂量CT扫描,并采用MPR,VR,MIP等重建方法获得各下肢动脉CTA图像,将CTA图像与DSA图像的诊断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AS8.1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检验水准为:Kaapa.系数大于0.75.结果:所得CTA图像与DSA图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为0.8058,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优.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条件获得高质量的CTA图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上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传代3次后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5、1、2、5、10mmol/L),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比较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分泌量、钙结节染色等方面的成骨性差异。结果:阿司匹林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而高浓度阿司匹林能够强烈抑制细胞增殖。0.5、1、2mmol/L浓度阿司匹林可促进BMSCs的成骨性分化,中低浓度组碱性磷酸酶含量、骨钙素分泌量在不同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14天茜素红染色可见中低浓度组钙结节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中低浓度阿司匹林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其成骨细胞特性表达,这表明阿司匹林有促进骨代谢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燕麦米汤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肠道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肠道给予燕麦米汤对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42例,并随机分为:燕麦米汤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燕麦米汤;对照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50g/L葡萄糖盐水,连续4d,每组21例。在伤后1、2、3、4 d分别检测其血清二氨氧化酶(DAO)值及动脉血乳酸(LAC)含量,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血清二氨氧化酶及动脉血乳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燕麦米汤组血清二氨氧化酶在伤后2、3、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脉血乳酸含量在伤后2、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过程中燕麦米汤组其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开始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继发感染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严重烧伤休克期尽早鼻饲燕麦米汤能较好地促进肠道复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DLL1全长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方法:利用PCR特异性引物扩增出DLL1基因全长,将克隆的基因片段插入带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质粒中。然后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IRES2-EGFP-DLL1转染进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并通过G418筛选后选取生长良好、荧光强度高的三株单克隆进行mRNA水平DLL1表达的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小鼠DLL1的全长基因。克隆入质粒载体后,通过DNA序列测定证实其序列正确。将构建的pIRES2-EGFP-DLL1质粒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经过G418筛选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后,挑选得到GFP阳性率90%以上的稳定转染细胞株。RT-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的mDLL1的表达显著增加,进一步证实了pIRES2-EGFP-DLL1的表达效能。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DLL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证实其在真核细胞B16中可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