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0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裸花紫珠是海南一种道地药材,具有消炎止血的功效。裸花紫珠富含黄酮类和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它们已经被证实是天然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考察裸花紫珠药材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裸花紫珠醇提物、4个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及其7个主要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裸花紫珠醇提物、醇提物的水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化合物木犀草素、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而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则较弱。该研究结果为裸花紫珠的保健功能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反复的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与内皮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有关。β2糖蛋白Ⅰ是一种磷脂结合型糖蛋白,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且在AP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抗β2糖蛋白Ⅰ及其抗体的功能尚未阐明。本文将围绕β2GPⅠ及其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期望为APS发生发展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围手术期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血糖达标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 h、24 h及36 h,两组FBG、2h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抗生素使用、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低血糖、切口感染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且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4.
林分因子对云顶山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典型抽样法,以成都云顶山5种人工林——柏木 枫杨林(BF)、银杏 楠木林(YN)、光皮梾木 香樟林(GZ)、枫杨 桤木林(FQ)、柏木林(CB)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确定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林分因子,为当地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记录林下植物168种,隶属于62科130属;5种人工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科属种数均以GZ最多。(2)5种不同人工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的优势种数分别为7、4、7、6、4种和5、4、9、9、10种,数量都较少。(3)5种人工林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 均基本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BF、GZ灌木层的D略高;灌木层的HH′、D值均以GZ最大,但不同人工林的Jsw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HH′、DJsw均基本呈现CB>FQ>GZ>BF>YN趋势,GZ的D值略高于FQ。(4)6个林分因子对灌木层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林分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林分密度是影响草本层HD的主要因子,但各林分因子对草本层H′、Jsw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林分结构对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林分密度对草本层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配体作为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了细胞功能的调节,并且和机体发育、器官形成、组织修复与稳态维持,以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这些信号分子具有序列和结构上的相似性,但由于这些信号分子结构上的细微差异以及它们受体信号传导上的复杂性,造成了这些信号分子(配体)生物学效应的多样性。目前,从结构和机制上,对于单个信号分子的生物学效应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这些信号分子之间以及信号分子与受体之间的调控网络较为复杂,并且这种调控网络对信号的精细、有序和多样化转导至关重要。本文对EGFR配体的结构及配体生物学效应多样性的分子机制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6.
研究郑州市栽培明党参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采用平板培养法从明党参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混菌法和牛津杯双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化特征、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在明党参中共分离到29株内生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4株菌株NMY1、NMJ10、NMG10、PMG3,其中NMJ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0.3 mm,经鉴定菌株NMJ10和菌株PMG3为芽胞杆菌属新菌种(Bacillus spp.),菌株NMY1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菌株NMG10为假蕈状芽胞杆菌(B.pseudomycoides)。明党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其中芽胞杆菌属为优势菌株,有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其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抑制作用,为抗菌药源成分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7.
近年来,与医学相关的营养与代谢的研究出现不少新的认识与新发现。本文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新概念:供能的营养物质不仅是供能,还需注意他们对健康的影响;以构成蔗糖分子一半的果糖为例,它竟然是促成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因素;食物纤维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应高度重视维护正常肠道菌群,因为它与人体的健康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全食物营养不仅能维持生命,还能增强体质、避免和减少疾病;植物营养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及抗癌等作用,是全食物营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体营养与物质代谢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增强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健康长寿。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8.
黄酮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菌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然而人工培养桦褐孔菌黄酮等酚类化合物积累甚少,导致药理活性的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研究了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对深层发酵桦褐孔菌黄酮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所试验的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中,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能有效地增加该菌黄酮的积累。人工培养菌体中的黄酮至少由4种黄酮苷组成,苷元分别是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深层发酵菌丝体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与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由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调控生长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9.
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作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它们的代谢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胞因子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学治疗,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故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多种效应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是造成ARDS的"中心环节",其中TNF-α、IL-1、IL-8、IL-10、CXC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