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0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IL-10在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取BALB/c实验小鼠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分别输注于BALB/c小鼠(设为A组)及BALB/c裸鼠(设为B组),建立TA-GVHD模型,观察小鼠症状,HE染色判断小鼠肝、肺、小肠、皮肤病理变化情况;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0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移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0的表达。结果:A组中2只死亡(12.5%),B组中3只死亡(18.75%),共5只死亡,29只存活,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小鼠累及肝、肺、小肠和皮肤病理损伤程度较A组严重;存活小鼠IL-10浓度较死亡小鼠明显升高(P2<0.05);存活小鼠IL-10 mRNA表达阳性率96.55%明显高于死亡小鼠(20.00%)。结论:IL-10在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中发挥负向免疫调节--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06例T2DM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等生化指标,并收集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将T2DM患者分为DN组(n=279)和非DN组(n=227),并根据ACR将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165,30~300 mg/24 h)、大量白蛋白尿组(n=114,≥300 mg/24 h)。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PLR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DN组、DN组HbAlc、FPG、2h PG、Scr、BUN、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非DN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HbAlc、2h PG、Scr、UAER、eGFR明显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HbAlc、FPG、2h 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F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bAlc、PLR是T2DM患者进展为D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eGFR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HbAlc、eGFR、PLR联合预测T2DM患者并发DN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1%,特异度为81.9%,均显著高于三个指标单独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P0.05)。结论:PLR是老年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HbAlc、eGFR、PLR有助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当前北京市海淀区部分人群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6月的346例体检人群,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进行髋部骨密度检查,统计受检者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获取既往基础病史、药物使用史及日常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统计骨质疏松患病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当前人群的总体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6.8%,女性达35.3%;骨量异常人群占69.5%。对于全部人群,高龄、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OR 1.098,95%CI1.072-1.125;OR 3.576,95%CI 1.302-9.826;OR 5.407,95%CI 1.317-22.202)。对于男性,年龄、激素使用和饮用咖啡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OR 1.103,95%CI 1.065-1.142;OR 127.924,95%CI 10.045-999.999;OR 11.863,95%CI 2.969-47.400)。对于女性,年龄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 1.088,95%CI 1.059-1.117)。结论:当前北京市海淀区部分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龄和不良生活习惯是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高体重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超过60岁的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骨密度筛查、健康宣教、抗骨质疏松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994.
该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构建SD大鼠肛门直肠畸形模型(n=32),探究FN1(fibronectin 1)与LAMB1(laminin β1)在大鼠胚胎后肠发育过程的表达及意义。对照组与模型组均于E11.5~E16.5、E18.5、E20.5剖宫取胎,记录胎鼠身长、体质量、尾长、大体形态。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1与LAMB1 mRNA及蛋白在对照组及模型组胚胎后肠发育中的表达。对照组生长发育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均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1与LAMB1在胚胎后肠发育中呈连续动态表达。对照组中,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二者表达高峰为E15.5,主要均匀分布于泄殖腔上皮黏膜层和基底膜。在模型组中,二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E11.5~E16.5均显著上调,表达高峰较对照组滞后出现在E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二者在泄殖腔中呈现出高表达和分布不均匀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ATRA诱导的肛门直肠畸形模型组胚胎生长发育滞后,后肠发育中FN1与LAMB1表达上调且峰值延迟,可能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番茄青枯病拮抗菌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健康番茄根系采样,筛选出4株对番茄青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在NA培养基上抑菌圈直径>9 mm。其中拮抗菌株YB6抑菌活性最强且拮抗效果稳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初步确定为节杆菌属。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了发酵条件初步研究,得到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培养温度30°C,初始pH值9.0,接种量3%,转速100 r/min,碳源蔗糖,氮源酵母浸膏。通过初步优化后拮抗菌株抑菌活性明显增强,最终对青枯病菌SST-Y和G2M1.70抑菌圈直径与NB培养基相比增加了76.72%和81.14%,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6.
记述了白带锯蛱蝶指名亚种Cethosia cyane cyane(Drury)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规模化饲养的方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带锯蛱蝶规模化饲养成功的关键,而幼虫饲养是规模化饲养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通过匀虫控制好虫口密度。白带锯蛱蝶在海南尖峰岭地区全年发生、世代重叠,完成1个世代冬季需30~34d,夏季21~30d,1年发生8代左右,幼虫共5龄。成虫群集产卵和幼虫群集生活的习性,使该蝶成为规模化饲养中最易养殖的蝶种之一,其色彩华丽、飞翔姿态缓慢优美,尤其适宜在生态蝴蝶园与喜庆等场合放飞。嗜食的寄主植物有三开瓢(Adenia cardiophylla(Mast.)Engl)、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L.)。初孵幼虫至化蛹宜在室内饲养,3龄前用保湿养虫盒,4~5龄改用塑料花盆饲养并使其于盆的盖顶化蛹,将蛹盖挂入羽化室内,通过空调和喷雾装置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0%~80%,使蛹能正常发育和羽化。  相似文献   
997.
铝诱导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是制约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铝诱导氧化胁迫产生大量活性氧/一氧化氮,引起胞质钙超载,通过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激发相关凋亡基因,从而引起细胞主动死亡,以减轻铝对植物的进一步毒害。本文综述了铝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信号分子、相关基因以及信号转导途径,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为深入研究植物铝毒害机理和耐铝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介形类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河北阳原、蔚县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20余条剖面介形类生物地层的调查研究,发现非常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23属60余钟,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为5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带:1.Potamocypris plana-Candoniella-Ilyocypris组合带;2.Leucocythere-Ilyocypris-Candon...  相似文献   
999.
建立长期增加或减少年轻小鼠切牙的咀嚼刺激模型.通过形态学的观察,研究小鼠下颌骨和咬肌的变化以及大脑皮层和海马的厚度改变;通过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新异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认知能力和焦虑情绪的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小鼠皮层、海马中4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变化,以探讨小鼠焦虑情绪改变的机理;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与认知紧密相关的4种基因(BDNF、Synapsin I、NR2B和CREB)的mRNA表达,以研究小鼠认知能力改变的机理.形态学结果显示:各组小鼠下颌骨和咬肌纤维的形态没有影响,各组小鼠皮层和海马的厚度也没有差异.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咀嚼增加组小鼠焦虑倾向低于对照组和咀嚼减少组,各组小鼠短期记忆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咀嚼增加组小鼠空间认知能力优于咀嚼减少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咀嚼减少组小鼠与咀嚼增加组和对照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在皮层中明显升高(P<0.05).mRNA检测结果显示,咀嚼减少组小鼠4种与认知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咀嚼增加组相比都明显下调(P<0.05).上述结果提示,切牙咀嚼刺激的长期增加可以提高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降低焦虑程度,提高空间认知能力,上调海马中认知相关基因的表达.切牙咀嚼刺激的长期减少,会降低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下调认知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大脑皮层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00.
本实验通过对沉水植物水车前(offelia alismoides)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进行低浓度C02诱导,研究其光合特性的变化。研究显示,诱导后,水车前的PEPC/Rubisco活性比值由0.45上升到4.17,黑藻由0.47上升到4.17,两种植物的C4途径光合酶PEPC和NAD—ME的活性升高了10倍左右,其他C4光合酶如NAD—MDH和PPDK的活性也大幅升高;诱导后,水车前和黑藻的其他光合特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0.8%和74.1%,O2对处理组光合速率的抑制分别为对照组的35%和60%,叶绿素荧光基本参数也有显著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低浓度C02诱导,水车前和黑藻光合碳同化途径可能由C3转变成为C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