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耿玉英 《广西植物》2010,(4):458-461
就 《中国植物志》 57(1)和57(2)杜鹃花属部分种类(名称)原始文献的引证进行了修证。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岩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同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筛选模型,并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岩黄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连碱(1)、盐酸小檗碱(2)、文殊兰新碱(3)、甲基小檗碱(4)、脱氢卡维丁(5)、左旋四氢巴马汀(6)、药根碱(7)、紫堇定(8)、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0)、山奈酚(11)、异地芰普内酯(12)、地芰普内酯(13)。其中,化合物3、4、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4、9、11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症因子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8.8±0.2)、(29.1±0.3)、(18.0±0.1)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吲哚美辛,在抗...  相似文献   
73.
中华施迈斯内果在辽西的发现为被子植物的历史添上了重要的一笔。施迈斯内果是一个具有近170年研究历史的植物化石属。新近发现的中华施迈斯内果中发现了以前没被认识到的新特征(未成熟的雌性器官的中央结构有一个纵向的隔壁和封闭的顶端)。新的特征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该化石的系统位置。王鑫等人通过仔细分析被子植物的定义、结合新的化石特征认为施迈斯内果代表了一个具有被子植物特征的新类群。按照现有的被子植物定义,施迈斯内果可以归入被子植物。这样一来,被子植物的历史就会被前推到早侏罗世。当然也不排除未来被子植物的定义改变后为施迈斯内果建立一个与被子植物平行的种子植物新类群的可能性。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施迈斯内果的由来、特征以及王鑫等人如何判定其为被子植物的逻辑思维过程,以便大家论评。  相似文献   
74.
利用PCR技术以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标准菌株107/86和2134P基因组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出编码F18ab和F18ac完整菌毛操纵子fed基因。将它们分别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ET-22b( ),结合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了PCR预期扩增产物的正确性。然后将克隆的重组载体DN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和筛选出分别含F18ab和F18ac完整fed基因的重组菌,经过IPTG诱导表达,在电镜下观察到上述两种重组菌能分别大量表达F18ab和F18ac菌毛。用热抽提法提纯其诱导表达的F18ab和F18ac菌毛,经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发现提纯后菌毛获单一分子量约为15kDa蛋白条带,免疫家兔后制备出高效价的兔抗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体外诱导表达的F18ab和F18ac菌毛具有和野生F18菌毛相同的抗原性。用表达F18ab和F18ac菌毛的上述2株重组菌分别进行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吸附试验和吸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2株重组菌和野生菌株一样具有较强的粘附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能力,而用表达F18ab和F18ac重组菌提纯的菌毛制备出兔抗血清都能有效地抑制上述重组菌或野生菌株对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吸附结合。  相似文献   
75.
附子连作障碍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调查了连作附子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病虫害的变化,分析附子的连作障碍原因;并通过实验室常规分析,测定连作土壤的理化性状,探讨附子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结果显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连作附子株高、茎粗、母根直径、最大子根直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连作对附子株高和茎粗的影响极显著;连作使病、虫害逐年加重,产量显著下降;附子连作使土壤pH下降,有机质含量升高,全N、有效P、速效K过剩。结果表明,连作加重了附子根腐病的发生,影响了附子母根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附子产量下降;连作导致土壤pH降低是影响附子正常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通过采用科学的配方施肥措施,调节土壤pH值,改善土壤环境,是缓解附子连作障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6.
基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煤炭开发功能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海清 《生态学杂志》2007,26(5):732-736
以往的煤炭开发规划,均未充分考虑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生态保护等因素,不利于统筹安排区域层次上的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状况、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将全国的煤炭资源富集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3种功能区.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特征,进一步划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原矿粮复合区、云贵山地丘陵区、西北荒漠草原区和蒙东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区等5种典型类型区,针对不同的分区,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7.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中的环境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晓梅 《生态学杂志》2007,26(7):1129-1132
以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配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评估中心进行的金哨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为例,论述了环境监测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验收调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项目验收监测工作的程序,认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监测从项目开始就应列入计划,通过监测与监督,使施工期的环境污染问题降至最低限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及周围公众的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78.
利用监控录像以及特定行为记录的方法,研究了雄性等级对布氏田鼠气味选择和个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气味选择还是个体选择,雌鼠动情状态不影响对雄鼠的选择频次,但是动情雌鼠在自我修饰行为频次上高于非动情雌鼠。此外,在气味和个体选择的优先权方面,动情雌鼠更多的优先选择优势雄鼠的气味和个体并与之交配,而非动情雌鼠更多的先选择从属雄鼠的气味和个体。总之,不论是气味选择还是个体选择,布氏田鼠不仅受到被选择雄鼠的地位影响,还与雌鼠的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9.
温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捕食皮氏叶螨成螨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个温度(16℃、20℃、24℃、28℃和32℃)条件下,测定了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在16℃~28℃,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28℃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5899和0.0169d。温度上升至32℃时,捕食效能略为下降,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5740和0.0184d,与28℃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差异不显著。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控制作用。在试验的密度和温度范围内,以三次多项方程描述了在不同猎物密度和温度组合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作用,以软件Surfer8.0生成了皮氏叶螨成螨密度和温度组合下的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捕食量模拟值等值线图。同时,还对拟小食螨瓢虫在热带作物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综述了富含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的极地雪衣藻(Chlamydomonas nivalis)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