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6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359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81.
本研究为了解南京地区儿童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型别,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及咽拭子(NPS)共644例,采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法(Nested-PCR)检测ADV hexon基因,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源性和进化分析。同时对12种其他呼吸道相关病毒进行PCR检测,包括人博卡病毒(H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1~4型(PIV1-4),流感病毒A和B(IFVA/B),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和HKU1(HCoV-NL63和HCoV-HKU1)。结果显示:644例标本中共检出ADV阳性扩增产物171份,检出率为26.55%,3型120例(70.18%,120/171),7型16例(9.36%,16/171),1型12例(7.02%,12/171),2型10例(5.85%,10/171),5型6例(3.51%,6/171),6型3例(1.75%,3/171),57型3例(1.75%,3/171),41型1例(0.58%,1/171)。ADV感染呈全年散发,其发病高峰主要在4~7月。以7岁以下儿童多见(96.49%)。171例ADV感染患儿中有99例(57.89%)存在混合感染,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多见。ADV阳性患儿诊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3.16%),肺炎占30.41%。结论:ADV是2010年8月到2011年7月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优势流行株为3型,长期监测其流行型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2.
研究欧洲和中国的标本后发现,室翅长蝽科Heterogastridae的小异腹长蝽Heterogaster minimusZou&Zheng,1981是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的红足点胸长蝽Acompus rufipes(Wolff,1804)的新异名。文中还提供了红足点胸长蝽Acompus rufipes的整体图和雄性生殖器特征图。  相似文献   
983.
目的验证前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卷曲螺旋结构域(PML—C)和RAN结合蛋白9(RANBP9)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分别表达诱饵蛋白PML—C和靶蛋白RANBP9的载体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然后转人酵母AH109,培养3~5d后对其是否有胞内相互作用进行检测。将目的片断PML-C和RANBP9再次构建于真核生物表达载体pCMV—HA和pCMV—myc里,然后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里(HEK293),最后对其是否有体外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进行分析。结果在共转化了质粒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的AH109酵母平板里观察到蓝色菌落生长。用抗HA多克隆抗体对共转染过重组质粒的HEK293细胞的蛋白提取物进行免疫共沉淀,再用抗myc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最终检测出融合蛋白myc—RANBP9条带。结论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了PML—C和RANBP9之间存在胞内相互作用,同时免疫共沉淀实验也从体外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84.
目的通过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人叉头框蛋白L2(human forkhead box12,FOXL21)。并且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从正常人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FOXL21目的基因片段,构建FOXL2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FOXL21]并转化E.coli的BL21(DE3)菌株,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经HisTrap FF亲和层析柱纯化,再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成功克隆到大小为1131bp的人源FOXL21基因片段并准确插入表达载体pET32a(+),0.1mmol/LIPTG诱导转化菌8h可表达大量的FOXL21蛋白,并可经HisTrap FF柱亲和层析得到高度纯化。结论成功获得纯化的66kD重组人FOXL21蛋白,为后续进行FOXL2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5.
利用水提醇沉提取东北红豆杉多糖TP,经超滤得到超滤外液TP-1和内液TP-2。TP-2进行部分酸水解和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TP-2-1a。通过对理化性质、分子量、单糖组成和甲基化测定结果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分布在7.0 kDa左右,糖组成由Rha、Man、Gal、Glu、GalA和GlcA构成,摩尔比为:16.9∶1.0∶15.5∶1.3∶9.9∶2.5,中性糖以Gal的1→3、1→4连接为主,在1→3连接的O-6位上有分支;Rha以1→2连接为主,在O-4位上有分支;Man以1→4、1→6连接为主;Glu以1→3、1→4连接为主;非还原末端主要是Gal及少量的Man、Glu和Rha。酸性糖以1→4连接GalA为主,无分支。该多糖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6.
基于内蒙古中部克氏针茅草原长期刈割试验,分析了不同留茬高度下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中5个优势及亚优势种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留茬高度在10cm以上时对5种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较小.留茬高度为10 cm适于冷蒿生长,而不利于克氏针茅的生长.糙隐子草在留茬高度为2 cm时表现最佳.黄囊苔草对群落的贡献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最大,此时其生物量与刈割年限呈正相关.留茬高度为2和15 cm不利于星毛委陵菜生长.植株较高、竞争力强的多年生植物对干扰的耐受能力较强,刈割的留茬高度不低于10cm时,有益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7.
环境中人为来源的铂族元素及其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苗  高学鲁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3514-3525
铂族元素(PGEs)在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VECs)、工业催化剂和制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致使PGEs尤其是铂(Pt)、钯(Pd)和铑(Rh)在某些区域已经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由于环境样品中Pt/Pd、Pt/Rh与VECs中活性成分比例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PGEs污染主要来源于应用了铂族金属的VECs.研究显示,过去的30年里,气溶胶、永生态系统(河水、雨水、地下水、海水、沉积物)、土壤、路尘和生物有机体等不同环境介质中PGEs浓度均显著增加.人们普遍认为铂族元素是惰性的,暴露于环境中的PGEs的健康风险很小,但PGEs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表明,在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作用下,人为排放的PGEs易发生迁移,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形态,增加生物可利用性,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本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PGEs来源、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PGEs人体健康风险标准制定、PGEs标准物质的研制、近海沉积物中PGEs的研究、PGEs对滩涂贝类的毒性、食物中PGEs的污染现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等是今后PGEs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88.
柚皮苷是中草药枳实、橘红的主要有效成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为了开发生物法生产柚皮苷的羟基化衍生物,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转化柚皮苷为3'-羟基柚皮苷和3',5'-二羟基柚皮苷的真菌菌株NT-02.通过对菌株NT-02的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NT-02菌株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Hypocreaum lixii)形成一个类群,且有99%的同源性,初步鉴定真菌NT-02为木霉属(Trichoderma)菌株.  相似文献   
989.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ZZB-1产酰胺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运用单N子试验筛选出麦芽糖和酵母浸膏为最适碳源、氮源,金属离子Ca^2+、Mn^2+可提高发酵酰胺酶产量;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4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产酰胺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18.84g/L、酵母浸膏9.55g/L、NaC15g/L、KH2PO41g/L、MgSO4·7H2O0.2g/L、FeS040.001g/L、CaC0370.84μmol/L、MnS0465.39肚mo[/L(1%丙烯酸诱导),NH4·H2O调节pH至7.0。培养基优化后酰胺酶产量由初始2554U/L提高到4156U/L,为原始发酵培养基配方酶活产量的1.63倍。  相似文献   
990.
柚皮苷是中草药枳实、橘红的主要有效成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为了开发生物法生产柚皮苷的羟基化衍生物,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转化柚皮苷为3’-羟基柚皮苷和3’,5’-二羟基柚皮苷的真菌菌株NT-02。通过对菌株NT-02的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NT-02菌株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Hypocreaum lixii)形成一个类群,且有99%的同源性,初步鉴定真菌NT-02为木霉属(Trichoderma)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