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对金钗石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系统地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生长的影响,在金钗石斛分蘖期,于80μmol·m-2·s-1、160μmol·m-2·s-1、320μmol·m-2·s-1、640μmol·m-2·s-1的不同光强下,各设置5个温度(15℃、20℃、25℃、30℃、35℃)梯度对石斛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石斛的生长与代谢随温度由低到高,表现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80μmol·m-2·S-1光强下,石斛生长以25~30℃较为适宜;160μmol·m-2·s-1光强下则以20~25℃为适宜温度范围;320μmol·m-2·s-1与640μmol·m-2·s-1的中、强光照下,25℃处理石斛的生长优势尤为明显;不同光强下,石斛鲜重的增长大多以25℃处理更快,繁殖力则以20℃与25℃处理较高,各光强下的MDA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先降后升,且均以25℃最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及叶绿素含量则表现出随温度由低到高而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含量最高点均出现在25℃左右;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光强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种光强下的暗呼吸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石斛生长的适宜温度均在25℃左右。光温处理引起石斛生理生化过程明显的相应变化表现出:高温和弱光照条件有利于石斛的株高增长,但不利于产量和质量提高;石斛的生长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80=-0.9082、r160=-0.9816、r320=-0.8075、r640=-0.8586),与可溶性糖含量呈一定正相关(r80=0.7673、r160=0.8892、r320=0.8179、r640=0.9278),并且石斛的生长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2.
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地膜栽培的水肥效应与氮肥去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水分-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N120C)比平作栽培(N120UC)增产显著(46.7%),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处理N120(尿素氮120kg·hm^-2)、N180(尿素氮180kg·hm^-2)和N120M(尿素氮120kg·hm^-2+有机肥氮60kg·hm^-2),籽粒产量比对照CK(不施氮)分别增产41.8%、43.9%和34.7%,地膜栽培或施用氮肥都极大地改善了玉米水分生产效率(WUE)和降水利用率(RUE),试验中N120C比N120UC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7.9%。降水利用效率提高54.5%;处理N120、N180和N120M比CK处理WUE分别提高38.4%、47.4%和32.4%,RUE分别提高42.3%、43.9%和34.7%,由于供试有机肥是半腐解的牛粪,比尿素氮素供给迟缓,所以对玉米产量和WUE提高幅度小,试验水分测定反映出,玉米利用的水分73.0%~83.7%来自降雨,表明决定春玉米产量的关键水分是生育期降水,玉米地膜栽培对氮肥去向有微弱影响,相对于平作玉米,氮肥总的回收率差异不大,但氮肥利用率下降7.3个百分点,土壤残留率上升6.4个百分点,土壤当季残留氮主要集中在0~20cm,不会发生向深层大量的淋溶和累积。  相似文献   
93.
通过分析珍稀濒危植物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种子与果实的表型性状特征,研究其变异规律和空间自相关性,为峨眉含笑天然种群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依据。以雅安周公山的峨眉含笑为研究对象,测定12项种实表型性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探究峨眉含笑种实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1)峨眉含笑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7.59%,种实的形态变异程度最小,种子性状的变异程度比果实性状更为丰富。(2)聚合果下部的种子败育率与蓇葖败育率最高,分别为18.32%和38.22%;中部的败育率最低,分别为15.05%和23.45%。(3)半方差函数模型以指数和球状模型为主,呈聚集分布。除果实长、种子纵径和种子败育率外,其余9项指标具有中高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9项指标的各向异性比接近于1,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各向同性。因此,峨眉含笑种实表型性状在中等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具有丰富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94.
高向龙  石辉  党小虎 《生态学报》2022,42(24):10150-10163
黄河“几字弯”区域是黄河流域的关键节点,是实现中西部崛起的关键区域,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然而,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几字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侧的实体水和消费测的虚拟水出发,分析“几字弯”地区18个城市的用水量、结构变化和流入流出特征,结合生产与消费两个方面提出了“几字弯”地区城市群节水的重点区域及产业供水调整的建议。(1)“几字弯”区域虚拟水用量由2007年648.5亿m3增加至2017年778.4 亿m3,增加了20.0%,但实体水用量仅变化了-0.04%,各城市虚拟水增长类型差异较大。(2)18个城市实体水占虚拟水的比例由2007年41.7%下降至2017年34.8%,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实体水的用水大户是农业,虚拟水的用水大户是制造业和农业,服务业实体水和虚拟水用量剧增。(3)区域18个城市虚拟水流入量增长明显,但整体仍呈现出虚拟水净流出的特征。制造业虚拟水流出量均在188.9亿m3以上,流入量均不足108.9亿m3,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4)巴彦淖尔、中卫、吴忠、石嘴山和白银市是“几字弯”18个城市中重点节水的对象。在这些城市中,农业用水比重较大,产出较低,农业是今后节水的重点。鄂尔多斯、包头、石嘴山、乌海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巴彦淖尔的农业用水系数远远高于18个城市的平均值,需要控制其农业用水。对于鄂尔多斯、包头、石嘴山、乌海、巴彦淖尔5市,需要向当地的优势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供水倾斜、提高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5.
96.
一种新型的神经内分泌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被发现在碳水化合物或脂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易受二肽基肽酶IV的降解。将壳聚糖修饰的纳米硒(Se NPs-CTS,SC)作为载体,通过酰胺键负载连接PACAP衍生肽MPL-2,制备稳定性良好、具有协同治疗Ⅱ型糖尿病作用的纳米复合肽Se NPs-CTS-MPL-2(SCM)。实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高稳定性的纳米复合肽SCM,SCM的平均粒径为158nm,粒径较为集中,表面Zeta电位为35.6m V,较SC粒径及Zeta电位有明显的变化,说明MPL-2成功的连接到了SC表面。SCM在水溶液中可稳定存在40天,在水溶液中有较强的稳定性。体外缓释实验表明SCM在48h内不断释放活性多肽MPL-2,有效的延长了MPL-2的作用时间。Ⅱ型糖尿病模型鼠(db/db小鼠)腹腔注射SCM,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MPL-2负载到载体SC上构建了SCM后,SCM在体内不断缓释MPL-2,延长了MPL-2的作用时间,增强了MPL-2的药效。在8周连续用药治疗的过程中,SCM可显著提高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药效明显强于MPL-2和SC单独用药。构建了纳米复合肽SCM,可有效的延长MPL-2的作用时间,发挥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7.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深度土壤渗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丽  程一本  杨文斌  朱斌  党宏忠  李卫  冯伟 《生态学报》2018,38(22):7960-7967
沙地的土壤深漏是沙地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一分量的准确测算,能够增进对沙地降雨的分配、转移及运输过程规律的认识。利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YWB-01),对毛乌素沙地典型的流动沙丘50、100 cm和200 cm的3个层次的土壤渗漏水量进行定点实时监测,定量分析降雨条件下沙地土壤渗漏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在降雨条件下,2016年4—6月3个沙层的渗漏过程都不明显,从7月开始,渗漏过程与降雨过程的一致性随沙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随沙层深度的增加,累计渗漏天数以及连续渗漏天数在增加,累计渗漏水量、最大日渗漏水量逐渐减小,渗漏水量的波动也逐渐减小;渗漏水量10 mm的天数和渗漏水量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3)对降雨量和各沙层渗漏水量日、周、半月、月累积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拟合后发现,越往深处渗漏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越弱,月渗漏水量与月降雨量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98.
秦岭林区锐齿栎次生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常伟  党坤良  武朋辉  李明雨 《生态学报》2016,36(4):1021-1029
以秦岭林区阳坡、阴坡2个典型地段上的锐齿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函数分析了不同坡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不同坡向锐齿栎种群的种内与种间空间关联性,探讨锐齿栎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机制。结果表明:阴坡锐齿栎种群聚集程度高于阳坡;两种坡向种群各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从幼树到大树均呈现出聚集到随机甚至均匀分布的规律;不同坡向种群各发育阶段间关联性不同,阳坡各发育阶段间呈一定的正相关,而阴坡呈一定的负相关;阳坡中,山杨与锐齿栎种群分布呈一定正相关,灯台树、鹅耳枥与其呈一定负相关,在阴坡,山杨、漆树与锐齿栎呈一定正相关,灯台树、青榨槭、鹅耳枥与其呈一定负相关。结果表明:目前,阳坡锐齿栎种群结构较好,种内、种间竞争不激烈,而阴坡种群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到种内竞争的制约,最终导致其林分结构较差,更新不良,从长远上看,适当疏伐可以增加林内透光性,有益于促进种群的更新与稳定。  相似文献   
99.
快速城镇化过程极大改变了区域生境的空间格局和功能要素,深刻影响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同时对生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采用InVEST模型、景观指数及多元线性回归,系统分析了1990—2018年黄土高原全域及人口密集区城镇化对生境质量影响的时空格局特征与因素。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城镇扩张显著影响生境质量,1990—2018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幅49.6%,导致生境斑块的总面积减少5.2%。2010年后,城镇斑块面积上升,斑块密度和破碎度下降,使城镇生境质量呈现出“外高中低”的空间格局。人口密集区城镇扩张速率与生境质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区域内生境质量平均值下降2.7%,生境退化水平上升33.4%。生境质量等级不稳定,高等级生境易转为低一等级,兰州、西安-咸阳和太原转化率分别为12.9%、2.9%和1.7%。本研究所用8个影响因素能有效解释生境质量的空间变化(R2=68.7%),其中,人口密度和距道路距离是导致生境破碎化的主要因素,坡度、GDP及降水对生境空间格局优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