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艾怀森 《动物学研究》2006,27(4):427-432
根据高黎贡山地形和气候变化,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野外调查,在该地区共记录到21种雉类。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仅有9种,占45%;在海拔2500m以下的地域分布有雉类17种,占85%。北段有雉类13种,中段有11种,南段有12种。其中北、中、南段均有分布的仅有3种,北段和中段共有种为9种,中段和南段共有种为5种,北段和南段共有种也是5种。结果表明雉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北段高于南段。生境破坏与狩猎是该区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加强管理,恢复和建立生境走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开展观鸟旅游,可使该区雉类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2.
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测定及其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组成及其一天内早、中、晚的差异,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天从其花朵中共鉴定出62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酯类、醇类物质,且不同时间其成分差异显著,如早、中、晚3个时间段,β-蒎烯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69%、8.81%,顺式-β-罗勒烯分别为28.22%、4.35%、16.47%。3-蒈烯(3.45%)、异丁子香酚(0.21%)等只在早上检出;月桂烯(0.38%)、伞花烃(2.46%)等只在晚上检出;芳樟醇、金合欢烯等在早上和午间两个时间段相对含量较高,而在晚上却未检测出。从植物VOCs角度结合其日变化动态,为大花栀子园林配置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以甘蓝型油菜晚熟品种RG-8的早熟突变体RG-8M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法得到1个LEAFY(LFY)同源基因,命名为BnLFY。该基因cDNA全长为1 310bp,包含1个长为1 24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双子叶植物LFY类蛋白特有的N端脯氨酸富集区、中央酸性区、亮氨酸拉链结构以及富含赖氨酸与精氨酸的碱性区;且与几种十字花科植物LFY类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在84%以上。转录表达分析表明,BnLFY基因在油菜中为组成型表达。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竹杉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及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总有机碳及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均高于毛竹纯林,SOC、MBC、HWC、WSOC和ROC平均储量分别是毛竹纯林的1.20、1.74、1.35、1.15和1.27倍,0~20 cm土层是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分布区;不同形式有机碳储量季节动态存在差异,表现为SOC以1月最高,10月最低,MBC 7月最高,1月份最低,ROC10月最高,4月最低,1月WSOC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竹杉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均高于毛竹纯林,土壤碳库稳定性较差,土壤ROC储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大,MBC次之,WSOC较低,HWC最低,分别为18.85% ~ 19.93%、0.34%~0.49%、0.24%~0.25%和0.19%~0.22%;SOC与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均呈正相关,ROC与MBC、HWC,MBC与HWC,HWC与WSOC的正相关关系也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5.
马莉  苗乃周  艾庆燕 《四川动物》2012,31(3):369-37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中VEGF和VEGFR2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于术后2周和4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VEGFR2在睾丸上的表达变化。结果 ELV2周与4周组大鼠两侧睾丸中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但ELV组间VEGF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ELV2周组大鼠睾丸中VEGFR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强,而4周组比对照组和2周组均显著增强。结论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对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有影响,说明它们与男性不育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乌头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其中二萜生物碱是历来的研究热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乌头属植物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及杀虫等作用。目前乌头属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也逐渐开展。本文对乌头属植物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产生活性成分等进行了综述,可为乌头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简要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分子设计及产品开发"重点项目的课题设置及实施情况。分别从本重点项目研究方向及课题设置、课题承担单位及研究人员结构、课题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归纳总结,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8.
禽流感病毒H5N1 NS1蛋白是一种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基因截短的重组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NS1不同结构域与宿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在成功克隆禽流感病毒H5N1全长NS1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截短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栽体pET28a(+)上,构建基因截短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S1-RBD和pET28a-NS1-ED,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阳性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获得预期蛋白的表达,然后利用Ni-NTA树脂蛋白纯化系统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确认NS1及截短体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成功构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NS1蛋白截短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NS1蛋白不同结构域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为深入研究NS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9.
从大连海域患“腐皮综合症”的养殖刺参肠道中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细菌LNUB415,经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确定其对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从多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草药中筛选到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连,可使刺参死亡率降低30%.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睾丸金属结合蛋白(testis metal-binding proteins,TMB-Ps)。方法 8只雄性SD大鼠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8只对照)后6 h取睾丸和肝脏组织,用镉饱和法测定TMBPs和肝脏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含量,用tricine-SDS-PAGE方法分离镉饱和法提取液的TMBPs组分和肝脏MT,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鉴定TMBPs分离条带。结果力竭运动组大鼠TMBPs水平(113.71±11.72)nmol Cd/g testis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87.14±12.72)nmol Cd/g testis(P0.01),肝脏MT表达量(64.70±14.89)μg/g也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7.32±3.31)μg/g(P0.001)。LC-MS-MS对tricine-SDS-PAGE分离的蛋白条带的鉴定结果为:TMBPs含有泛素、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酪蛋白样磷蛋白等蛋白质,另外还应包括MT。结论TMBPs由一组具有金属结合性、耐热性和诱导性的蛋白质所组成,主要有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酪蛋白样磷蛋白。镉饱和法并非测定金属硫蛋白的特异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