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在发酵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microbial protoplast fusion)技术具有重组频率高、受结合型或致育型限制小以及遗传物质传递完整等优点,是微生物育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组成,包括制备、再生、融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融合子的筛选方法,重点评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在微生物育种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技术,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行PVA颗粒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34例采用PVA颗粒栓塞的大咯血病人的术后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止血情况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为一次性栓塞成功,术后随访时间长迭36个月,随访率达100%.除一例肺癌病人因咯血死亡外,未发现复发性咯血.术后病人出现胸部疼痛症状,短期内对证治疗可以缓解.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
92份棉花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均匀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132个SSR标记,对精选的92个棉花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94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平均3.69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010 0~0.871 4之间,平均为0.546 6.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品种对间的相似系数, 92个品种之间的成对相似系数平均为0.729 2±0.135 0,变幅在0.411 8~0.957 5之间,其中陆地棉种内48.94%的品种对相似系数≤0.800 0,海岛棉种内50.91%的品种对相似系数≤0.800 0,表明此自然群体的遗传基础较为宽泛.根据Jaccard's相似系数所得的UPGMA聚类图和系谱追溯的结果显示,此群体中品种的选育过程复杂,血统来源多样,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AD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有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合成过量会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导致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然而人们对TNF-α造成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并不了解.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成像技术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在活细胞中实时对TNF-α诱导分化PC12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TNF-α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凋亡会经过线粒体和非线粒体途径,并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上调Bcl-xL的表达来抑制经过线粒体的凋亡途径.进一步的研究证明,BimL会在线粒体上替换原来被Bcl-xL抑制的Bax,从而让Bax寡聚化,进而引发细胞凋亡,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抑制Bax寡聚化.此外,在未分化PC12细胞中共表达GFP-BimL和YFP-Bax质粒,发现BimL可以促进Bax发生聚集,并且它们二者之...  相似文献   
95.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已多达5种.冠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决定了其致病性和免疫特性.冠状病毒感染后宿主会立即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而人类冠状病毒往往会编码特定蛋白逃逸或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NL63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人类冠状病毒,其非结构蛋白nsp3编码2个木瓜样蛋白酶(PLP)核心结构域PLP1和PLP2.前期研究发现,人类冠状病毒PLP2是一种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DUB),但是对其DUB特性和功能还不清楚.研究发现,NL63冠状病毒PLP1和PLP2两个核心结构域中只有PLP2具有DUB活性,而且,PLP2的DUB活性对K48和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不表现明显特异性.同时,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C1678和H1836突变后对其DU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D1849突变后对DUB活性无影响.其次,PLP2而非PLP1核心结构域能够明显抑制仙台病毒和重要信号蛋白(RIG-I、ERIS/STING/MITA)激活的干扰素表达,表明PLP2是一种冠状病毒编码的干扰素拮抗剂,而且PLP2的干扰素拮抗作用不完全依赖其蛋白酶活性.机制研究表明,PLP2能够与干扰素表达通路中的重要调节蛋白RIG-I和ERIS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对RIG-I和ERIS的去泛素化负调控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此外,PLP2除利用DUB活性抑制干扰素表达外,很可能存在不依赖自身催化活性的其他组分共同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以上研究对阐明人类新发冠状病毒免疫和致病机理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广东省南昆山伯乐树群落特征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伯乐树种群的分布格局、龄级结构和伴生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分布范围狭窄且集中;龄级不完整,Ⅱ、Ⅲ级幼树少见,结构呈衰退型;伴生群落呈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其组成不稳定、优势种不显著.建议将伯乐树幼树作为就地保护的重点,适当去除周围的罗浮槭、羊角杜鹃和黄樟等速生树种,以创造有光照和水肥条件的生境;对于Ⅳ级以上成株,应注意拟赤杨和华润楠等空间生态位相近树种的数量和密度,适当疏剪枝条,以帮助成株占据较好的空间位;同时再积极引入异龄的伯乐树幼苗,促进种群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97.
海南俄贤岭石灰岩山地海南大戟灌丛群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样方调查,对海南俄贤岭自然保护区海南大戟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00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于47科70属。群落中乔木的个体数量很少,主要由灌木和草本组成,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海南大戟等。群落外貌常绿,生活型以小高位芽为主,占22.08%;按照Raunkiaer的频度等级定律,属于B级的种类最多,频度值为43.42。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8.56,Shannon-Wiener指数为1.38,Simposon为0.90,均匀度指数为0.32。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格局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藤本植物,多样性格局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均匀度格局为乔木层>藤本植物>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98.
以潮霉素B抗性为选择标记的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亚硝基胍(MNNG)诱变方法筛选了一株深黄被孢霉潮霉素B敏感型菌株M6-22-4。采用PEG介导的方法,将含有E.coli潮霉素B抗性标记的PD4质粒转入敏感株M6-22-4原生质体,并在潮霉素B浓度为400μg/mL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获得了1.6~2.8个转化子/μg质粒DNA的转化频率。稳定性实验表明,质粒线性化后所获得的转化子在PDA培养基上传代10代以后,转接到选择平板上有31.6%仍具有HmB抗性;随机挑选了3个转化子,通过PCR方法检测到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存在,Southern杂交发现,潮霉素抗性基因已经以1~2拷贝数整合到深黄被孢霉M6-22-4染色体上,这是深黄被孢霉转化系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
对中国堇菜属美丽堇菜亚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学修订,确认中国堇菜属美丽堇菜亚属植物共有6种,列出分种检索表,对《中国植物志》51卷中未记载的3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塔城堇菜、深紫堇菜及隐距堇菜进行了绘图。  相似文献   
100.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与保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鹦哥岭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共有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79种,隶属于47科71属。其中属于1999年国家重点一级保护4种,如海南苏铁(Cycas hainansis)、坡垒(Hopea hainansis)、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和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国家二级保护14种。建议将18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中,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有30种为海南特有种。鹦哥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人为毁林开荒和分布区限制。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重点加强保护的6个地点及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