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1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4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对燕麦CA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与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对原CA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出培育不同类型不育材料的选育程序,并转育出性状独特、不育株分离比例较高的新种质。提出了利用不育新种质改进燕麦杂交技术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杂交技术建成具有高千粒重、高蛋白质、低脂肪、丰产、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丰富的后代选择群体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筛选结直肠癌组织异常表达的miRNAs。方法:采用Agilem基因芯片(V12.0)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粘膜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iRNAs,MiRNAs错误发生率(FDR)〈0.05和微矩阵显著性分析(SAM)q值〈0.05为差异显著。结果:鉴定出结直肠癌中3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显著上调和下调各16个。实时定量PCR(RT—qPCR)证实基因芯片中4个表达上调的miRN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也显著上调。结论:MiRNA基因芯片鉴定出了结直肠癌组织一系列新的差异表达的miRNAs。  相似文献   
93.
MicroRNA(miRNA)是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通过与靶基因的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本文通过对目前miRBase中收录的miR396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家族在植物界中高度保守,它们可能起源于较为古老的物种,经历长期复杂的进化过程而保留了下来;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生长调控因子GRF为其主要靶标;启动子分析表明, miR396编码基因的上游存在光、温度、激素、厌氧、干旱及病害等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它们可与转录因子结合,参与多种胁迫应答反应。本文可为全面深入研究miRNA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调查入伍新兵心理卫生服务状况及对心理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42名入伍新兵作半结构性访谈,编制《部队心理卫生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表,采用调查表对1609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9.4%的新兵心理健康知识比较了解;接近半数新兵(43.5%)对心理健康知识很感兴趣;新兵获取心理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网络、心理知识讲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面对面咨询;新兵最期望获得的心理知识依次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塑造自己的个性和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新兵认为最有帮助的心理服务形式依次为一对一心理咨询、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测验和团体心理活动;只有7.7%的新兵接受过心理卫生服务。结论:新兵对心理健康知识感兴趣,但认知度和利用度均较低,应通过网络、心理知识讲座等方式普及新兵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指导晚期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防治。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晚期早产儿253例,其中有210例行头颅MRI检查,以经头颅MRI检查确诊颅内出血30例为ICH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经头颅MRI证实无颅内出血晚期早产儿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CH组产前激素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ICH组经阴分娩、胎膜早破、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激素是颅内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而经阴分娩、胎膜早破(P〈0.01)、代谢性酸中毒(P〈0.05)是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前应用激素是晚期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保护因素,经阴分娩、胎膜早破、代谢性酸中毒是晚期早产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6.
Dendrobium spp. 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 main effective ingredients (polysaccharides and alkaloids) have pharmacologic effects on gastritis infection, cancer, and anti-aging. Previously, we confirmed endophytic xylariaceous fungi as the dominant fungi in several Dendrobium species of tropical regions from China.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diversity,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culturable endophytic xylariaceous fungi associated with seven medicinal species of Dendrobium (Orchidaceae)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the 961 endophytes newly isolated, 217 xylariaceous fungi (morphotaxa) were identified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using nuclear 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large subunit of ribosomal DNA (LSU), and beta-tubulin sequences divided these anamorphic xylariaceous isolates into at least 18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The diversity of the endophytic xylariaceous fungi in these seven Dendrobium species was estimated using Shannon and evenness indices, with the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dominant Xylariaceae taxa in each Dendrobium species were greatly different, though common xylariaceous fungi were found in several Dendrobium species. These findings implied that different host plants in the same habitats exhibit a preference and selectivity for their fungal partners. Using culture-dependent approaches, these xylariaceous isolates may be important sources for the future screening of new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 discovery.  相似文献   
97.
【背景】假单胞菌PA1201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Plt)能够有效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生长,但在常规培养条件下Plt产量极低。【目的】研究碳源对Plt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提高Plt的产量以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中甘露醇替换为不同的碳源及碳源组合作为PA1201的培养基,生长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Plt,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Plt的产量变化。【结果】建立了基于HPLC定性和定量检测Plt的方法;比较了PA120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菌株生长和Plt的产量,发现果糖和甘露醇促进Plt生物合成;果糖和甘露醇对Plt生物合成没有增效作用;在含有甘露醇或果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或琥珀酸抑制Plt生物合成。【结论】果糖和甘露醇促进水稻根际假单胞菌PA1201合成藤黄绿菌素,这为提高藤黄绿菌素的生物合成效率和促进藤黄绿菌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背景】萘普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人类疾病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目的】利用微生物降解萘普生类污染物是一种价格低廉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以萘普生为唯一碳源,培养驯化高效的萘普生降解菌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萘普生降解菌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鉴定萘普生降解菌群种类;通过GC-MS分析萘普生降解菌群的降解途径。【结果】获得了以Rhodanobacter为主的萘普生高效降解菌群,确定了萘普生降解菌群的最佳降解条件为:30°C、pH7.0、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10%,萘普生降解率达60.58%,并预测出萘普生降解菌群的降解途径。【结论】获得了高效的萘普生降解菌群,明晰了降解机理和降解途径,不仅丰富了微生物资源种类,更为微生物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非遗传多型性的一种表现,包括不具飞行能力的短翅型或无翅型,以及可以进行长距离迁飞的长翅型或有翅型。翅多型现象常发生在可以携带病原并将其传播给植物宿主的媒介昆虫中,对植物病害的时空分布与暴发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诱导因素、分子机制和伴随翅型分化的其他生理表现4个方面,对植物病原主要传播媒介蚜虫和飞虱的翅型分化研究进行综述和梳理。昆虫翅型分化的诱导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周期等非生物因素以及虫口密度、宿主营养、病毒等生物因素;而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大多是通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IIS)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 2-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Wingless和嗅觉受体SaveOrco等调控。翅型分化的同时伴随着生理状态的变化,表现为短翅型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长翅型含有更丰富的飞行肌结构成分。目前,昆虫翅型分化的研究尚不够完善,有许多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找到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真正发挥功能的靶基因,JNK如何调控翅型分化以及虫媒病毒影响媒介昆虫翅型的分子机理。本综述可为控制虫媒病原的传播以及其他昆虫翅多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半翅目昆虫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是柑橘类果树重要害虫,主要以高渗透压的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是柑橘毁灭性病害——柑橘黄龙病(HLB)的主要传播媒介。柑橘木虱取食韧皮部汁液时自身进化出一套完整的渗透调节机制调节其体内渗透压,将体内过量摄入的糖类转化成长链寡糖并以蜜露形式排出体外。本文从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蜜露组成成分以及影响蜜露排泄的多个因素进行了论述,同时综述了可能参与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的渗透调节基因。研究表明,柑橘木虱雌雄成虫及若虫在蜜露排泄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排泄的蜜露在颜色、纹路及组成成分方面均有不同;寄主植物、杀虫剂、病原微生物及天敌化合物均会影响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分子机制探究发现,α-葡萄糖苷水解酶、水通道蛋白及糖基转移酶基因等关键渗透调节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本文可为未来有关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方面的研究以及为研制柑橘木虱防治新型药剂开发新靶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