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0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19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11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rabbit genome encodes an opal suppressor tRNA gene. The coding region is strictly conserved between the rabbit ge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gene in the human genome. The rabbit opal suppressor gene contains the consensus sequence in the 3' internal control region but like the human and chicken genes, the rabbit 5' internal control region contains two additional nucleotides. The 5' flanking sequences of the rabbit and the human opal suppressor genes contain extensive regions of homology. A subset of these homologies is also present 5' to the chicken opal suppressor gene. Both the rabbit and the human genomes also encode a pseudogene. That of the rabbit lacks the 3' half of the coding region. Neither pseudogene has homologous regions to the 5' flanking regions of the genes. The presence of 5' homologies flanking only the transcribed genes and not the pseudogenes suggests that these regions may be regulatory control elements specifically involved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eukaryotic opal suppressor gene. Moreover the strict conservation of coding sequences indicates functional importance for the opal suppressor tRNA genes.  相似文献   
22.
棕色固氮菌中电子载体Fld直接向固氮酶铁蛋白传递电子。Fld_(ox)至Fld_R是双电子二步还原反应,极谱半波电位分别为-210、-550 mV。Fld_(ox)至Fld_(SR)的中点电位为-280 mV,Fld_(SR)至Fld_R为-500mV。铁蛋白中点电位为-256mV,加MgATP后为-390 mV。Fld_R与铁蛋白ox组成的电池电动势为244mV,电子传递可自发进行,反应的J△G~o为-23KJ/摩尔,铁蛋白被Fld_R还原的K_a=1.3×120~4,加入MgATP后△G~o为-10.6KJ/摩尔,K_a=72。因此,未加入MgATP时电子传递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23.
酪氨酸对大鼠离体Leydig细胞睾酮和cAMP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胶原酶消化,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制备大鼠睾丸 Leydig 细胞悬浮液进行体外培养(每管内含有10~6 细胞),以研究酪氨酸对 Leydig 细胞睾酮和cAMP 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CG(100mIU)能明显地促进Leydig 细胞睾酮和 cAMP的生成。睾酮从对照组的3.08±0.58ng(X±SD,下同)增加到41.61±1.52ng,cAMP 含量从19.62±2.56pmol增加到153.24±5.92pmol。若将酪氨酸(60μg)与hCG同时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则睾酮和cAMP 含量分别下降到 19.22±.0.52ng(P<0.01)和92.63±6.02pmol(P<0.05)。但是,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甲基酪氨酸)对酪氨酸抗hCG致睾酮生成作用无阻断效应,而酪氨酸对外源cAMP(2.5mM)诱导的睾酮生成,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睾酮含量从27.56±1.53ng降至 19.50±0.47ng(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酪氨酸抗hCG致睾酮生成的作用机理与cAMP有关。  相似文献   
24.
刀豆氨酸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浓度刀豆氨酸注射和饲喂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5龄幼虫,影响其以后各虫态的生长发育,有引起畸蛹和畸蛾的明显作用,发育成的雌蛾性腺发育受到抑制,卵管变短,卵细胞数减少。不同交配实验表明对发育成的雄蛾影响更为严重,能使其不育。供试幼虫48小时后取血样,表明血淋巴蛋白质区带与对照组不同,认为刀豆氨酸对亚洲玉米螟的上述作用可能与刀豆氨酸取代精氨酸参入蛋白质的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25.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蝗虫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地区蝗虫的调查工作,过去进行较少。1956年青海省农业厅曾组织人力,对青海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调查,记载过蝗虫15种(不包括未定名种类),但就目前已有的正式纪录仅12种。 1963年6—10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进行草原害虫防治工作中,对危害牧草和农作物的蝗虫作了调查和防治。现将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文中所有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一、种类和分布 本次调查,共采到蝗虫27种,分隶于2科、3亚科、15属,其中有5种为新种,18种为青海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26.
茭白黑粉菌在文献中出现Yenia esculenta(P.Henn.)Liou及Ustilago esculenta P.Henn.两个名字。现经形态发生学的研究以明确新名字是否有效。此菌冬孢子没有休眠期,孢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中即可萌发。萌发的最适pH值为6;最适温度为25%;不需要外界光的诱导,在黑暗条件下也能正常萌发;培养基中的营养成份对孢子萌发的速率有一定影响。冬孢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萌发形态及方式都是稳定的:孢子萌发时产生有隔的担子或先菌丝(promycelium)。该先菌丝起初可以是无隔的,但生长到一定程度,便产生分隔,分隔多为2—4个。初生的先菌丝和小孢子是单核的,但成熟的先菌丝、小孢子及短菌丝细胞内均是双核的。可以认为,该菌的双核期在整个生活史中占有相当长的时间,它只有短暂的单核期。没有发现先菌丝、小孢子彼此之间或相互间融合的现象;未见到双核的融合及减数分裂过程。茭白黑粉菌在人工组合培养基上生成厚壁的孢子,较自然界中的冬孢子为大,但萌发方式则相同。最后作者等认为茭白黑粉菌仍应保留在Ustilago属中,而Yenia esculenta(P.Henn.)Liou的名字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27.
几种芸苔属植物种子经过超干处理后,发芽力和活力不受影响,耐藏性大为提高。超干及老化后种子的脱氢酶、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系统保持完好;丙二醛和挥发性醛类物质等劣变产物相应减少;电导率测定表明,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良好;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保持完好。不同干燥方法和不同干燥剂的系列实验证实,生石灰的脱水效果并不亚于冰冻真空干燥法,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8.
不同发育年龄大鼠肝细胞及其溶酶体对急性低氧的应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工低压舱内模拟高原低氧24h,并与2300m对照组比较,观察不同发育年龄大鼠SGOT活力,肝溶酶体总酸性磷酸酶、非沉淀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及肝重、肝细胞糖原、蛋白和总脂含量的变化。在海拔5000m高度,10天鼠各酶活力、570天鼠总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明显升高;35和75天鼠各酶活力未见显著变化;在海拔8000m高度,各年龄组鼠上述各酶活力均显著升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各组大鼠肝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细胞糖原含量非常明显地减少,35和75天鼠8000m组全肝蛋白含量下降明显,10、35、75天鼠肝细胞总脂累积。上述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低氧致使大鼠肝细胞损伤属一普遍性效应,新生期和老年期大鼠肝细胞耐低氧能力不及幼年期和成年期大鼠。  相似文献   
29.
About 60% of both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is due to deletions of the dystrophin gene. For cases with a deletion mutation, the "reading frame" hypothesis predicts that BMD patients produce a semifunctional, internally deleted dystrophin protein, whereas DMD patients produce a severely truncated protein that would be unstable.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is theory, we analyzed 258 independent deletions at the DMD/BMD locu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enotype and type of deletion mutation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ading frame" theory in 92% of cases and is of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he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cy of deletions spanning the entire locus suggests that many "in-frame" deletions of the dystrophin gene are not detected because the individuals bearing them are either asymptomatic or exhibit non-DMD/non-BMD clin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30.
酪氨酸对人离体滋养层细胞孕酮与hCG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雪松  杨旭 《生理学报》1989,41(2):209-214
本文观察三种剂量(2×10~(-5)mol/L,2×10~(-4)mol/L和2×10~(-3)mol/L)的酪氮酸对离体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孕酮及hCG分泌的影响,并对其抑制效应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酪氨酸均可抑制滋养层细胞孕酮分泌(P<0.01),但是,在孕酮分泌受酪氨酸抑制的同时,未见对hCG分泌发生影响(P>0.05),进一步观察了酪氨酸对滋养层细胞3β-羟甾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酪氨酸能显著抑制3β-羟甾脱氢酶活性,提示酪氨酸对滋养层细胞孕酮生成的抑制作用与抑制3β-羟甾脱氢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