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70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6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程前  师雪芹 《广西植物》2018,38(9):1229-1233
该文报道了5种安徽苔类植物新记录,即刺茎拟大萼苔(Cephaloziella spinicaulis Douin)、钝角顶苞苔[Acrobolbus ciliatus(Mitt.)Schiffn.]、上海羽苔(Plagiochila shangaica Steph.)、日本小叶苔(Fossombronia japonica Schiffn.)和单月苔(Monosolenium tenerum Griff.),分别隶属于拟大萼苔科、顶苞苔科、羽苔科、小叶苔科和单月苔科。其中,顶苞苔科、小叶苔科和单月苔科为安徽省新记录科。同时,对这几个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rDNA是控制细胞核糖体生物合成的串联重复基因,影响着整体蛋白质的翻译水平,与细胞生长代谢息息相关.由于rDNA序列具有多拷贝的重复特征,其转录除了受一般转录机制的调节外,还受多重表观调控机制的调节,精细调控着rDNA的转录状态.一般认为rDNA分为活跃和沉默两种状态,分别与活跃染色质标记和异染色质标记相关.近些年来,发现一种平衡态rDNA的存在,更加丰富了rDNA表观机制的研究.H3.3是一种H3组蛋白变体,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已有报道H3.3可能在分子伴侣HIRA的介导下整合进入活跃rDNA,然而沉默rDNA的维持是否也与H3.3的作用相关需要更多的探索.CTCF是rDNA重复单元间的绝缘子成分,与H3.3相关但并不清楚是否也调控着rDNA的转录.该综述讨论了几种调控rDNA表观状态的机制,并对可能参与该过程的新机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93.
间伐是人工林经营的重要措施,磷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限制性养分元素之一,但间伐对土壤磷素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Tissen改良的Hedley磷分级体系对土壤样品进行连续浸提,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照,未间伐;轻度间伐,15%;中度间伐,35%;重度间伐,50%]下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中度间伐显著增强了土壤总无机磷含量;轻度和中度间伐显著增强了Resin-Pi、NaHCO3-Pi、NaHCO3-Po、NaOH-Pi、微生物生物量磷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了NaOH-Po含量;间伐对土壤全磷、总有机磷、稳定态磷(HCl-Pi、浓HCl-Pi和浓HCl-Po)和闭蓄态磷(Residual-P)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率、土壤微生物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重要因子.中度间伐能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当归与激素合用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瘀模型组、哮喘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组、当归组、氢化可的松与当归合用组(n=12)。采用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复制哮喘模型;使用氢化可的松复制血瘀模型。观测当归、氢化可的松及其合用对小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与血清TXB2含量)和哮喘(哮喘行为学、肺功能、肺指数与肺组织含水量)的影响,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和HMGB1/TLR4/NF-κB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8 g/kg当归、0.05 g/kg氢化可的松及其合用可明显缓解哮喘行为学指标,提高肺功能,降低肺指数及肺组织含水量,降低BALF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抑制肺组织HMGB1、TLR4及NF-κB蛋白质的高表达;当归与氢化可的松合用对提高哮喘小鼠肺功能、降低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归组,抑制肺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质表达的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当归或氢化可的松。二者合用后可缓解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血清TXB2含量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结论:当归与激素及其合用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抑制HMGB1/TLR4/NF-κB蛋白质合成是其平喘的机制之一。当归与激素合用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更强,可能与加强抑制TLR4/NF-κB合成有关。合用当归可缓解激素在治疗哮喘时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96.
【背景】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Lung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LPEC)属于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 PEC),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目的】建立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为研究林麝LPEC O78的致病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实验室保存的林麝LPEC优势血清型O78菌株腹腔注射BALB/c小鼠,计算LD50,确定造模感染剂量,通过监测感染后体重、生化指标、器官中细菌定殖量变化,以及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造模效果。【结果】确定了LPEC O78致BALB/c小鼠的LD50为3.6×108 CFU/m L。实验组小鼠于攻毒后3 h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剖检见肺脏及肝脏肿大、小肠出血。24 h内体重下降3.2 g左右,随后缓慢升高。生化指标中除尿酸含量与对照组不显著(P0.05)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磷、钙、镁、总胆红素、尿素、血糖、胆碱酯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且组间变化显著(P0.05)。各器官均有细菌定殖,心、脾及肾脏24 h达到最高,肝、肺及肠道12 h达到最高,之后随时间逐渐减少。小鼠各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结论】成功建立了林麝LPEC O78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为林麝LPEC O78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细根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承载着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信息,从而为探索全球变化对植物内在机制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五个不同海拔梯度(1200、1400、1600、1800、2000 m)的黄山松为对象,运用挖掘法采样后测定细根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研究不同的海拔下细根对土壤养分变化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1)黄山松细根C含量年平均值为(486.27±64.32)mg/g,海拔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与土壤养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细根N含量年平均值为(9.26±2.09)mg/g,海拔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与土壤C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细根P含量年平均值为(0.39±0.13)mg/g,与海拔梯度及土壤P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细根氮磷比为26.94±12.51,与海拔梯度、土壤P含量及土壤碳氮比均显著负相关。因此,黄山松细根吸收N是以消耗C为代价;细根P主要受土壤P供应量的限制;武夷山地区N沉降将进一步增加植物的氮磷比,加剧黄山松生长的P限制。  相似文献   
998.
孙然好  程先  陈利顶 《生态学报》2018,38(12):4473-4481
城市群快速发展严重影响着区域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大尺度流域的河流生境功能辨识和分析尚缺乏系统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根据河段蜿蜒度、河段比降、断流风险、盐度等4个指标,构建了河流生境功能的分类指标体系。通过多源空间数据和人工判读,划分了6254条河段,在此基础上将河流生境类型划分为15类。通过52个监测样点的鱼类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河流生境的水生生物特征差异,揭示了鱼类多样性高的区域多位于河流比降大、断流风险低的区域,而河流蜿蜒度对于鱼类多样性影响较小。根据京津冀13个地级市的河流生境差异,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构建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生境的空间异质性,并制定融合城市发展目标、水资源利用需求和河流生境功能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99.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深度土壤渗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丽  程一本  杨文斌  朱斌  党宏忠  李卫  冯伟 《生态学报》2018,38(22):7960-7967
沙地的土壤深漏是沙地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一分量的准确测算,能够增进对沙地降雨的分配、转移及运输过程规律的认识。利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YWB-01),对毛乌素沙地典型的流动沙丘50、100 cm和200 cm的3个层次的土壤渗漏水量进行定点实时监测,定量分析降雨条件下沙地土壤渗漏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在降雨条件下,2016年4—6月3个沙层的渗漏过程都不明显,从7月开始,渗漏过程与降雨过程的一致性随沙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随沙层深度的增加,累计渗漏天数以及连续渗漏天数在增加,累计渗漏水量、最大日渗漏水量逐渐减小,渗漏水量的波动也逐渐减小;渗漏水量10 mm的天数和渗漏水量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3)对降雨量和各沙层渗漏水量日、周、半月、月累积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拟合后发现,越往深处渗漏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越弱,月渗漏水量与月降雨量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马婧怡  贾宁凤  程曼 《生态学报》2018,38(10):3471-3481
选择黄土丘陵区砖窑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6月至11月对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分析刺槐林、草地、柠条灌木林、小叶杨林、海红林和撂荒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自上而下均呈"S"状分布,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具有不同的土壤湿度剖面,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相对稳定层的深度范围不同。(3)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海红林的土壤贮水量最大,为258.21 mm,然后依次为小叶杨林、撂荒地、草地和刺槐林,柠条灌木林样地最小;监测期内土壤贮水量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在11月达到最大值。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在100 cm以下土壤深层季节变异趋于稳定。研究认为,乔灌林消耗更多深层的土壤水分,柠条灌木林易引起土壤干燥化,海红林的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撂荒地和草地土壤水分条件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