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的黑木耳34个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其标准化DNA 指纹图谱;在ISSR指纹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黑木耳两个栽培菌株173和186中扩增获得的ISSR特异性DNA带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菌株快速鉴定的SCAR标记。研究表明,我国黑木耳栽培菌株遗传背景差异不大,存在同物异名现象,而采用ISSR指纹及其SCAR标记鉴定黑木耳栽培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讨细胞周期蛋白 E(cyclin E)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特征间的相关性 ,利用反义 RNA抑制基因表达的技术 ,构建了细胞周期蛋白 E反义 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人乳腺癌细胞中 .通过 G41 8筛选出阳性克隆 ,经 PCR和 Western印迹检测 ,确定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并且细胞周期蛋白 E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 ,由此获得了反义 RNA表达载体导致的细胞周期蛋白 E表达受抑制的细胞 .细胞模型建立后 ,观察分析了细胞形态 ,细胞生长的血清依赖性以及软琼脂成集落能力 ,与对照细胞相比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显示 ,细胞周期蛋白 E受抑制后 ,乳腺癌细胞体积变大 ,细胞生长对血清依赖性增加 ,低血清培养到第 6d时 ,细胞密度约为对照细胞的五分之一 ,细胞成集落能力也显著下降 ,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下降 57% .这些变化都表明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由于细胞周期蛋白 E表达受抑制而减弱 ,可以推测 cyclin E与乳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及非锚定依赖性生长有着明显的关系 .  相似文献   
83.
转Cry1Ac活性杀虫蛋白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B基因的棉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植物基因的结构特征。合成了Cry1Ac活性杀虫蛋白的编码序列并与内质网定位肽编码序列组成嵌合杀虫蛋白基因Bt29K。构建了含Bt29K基因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B(API-B)基因表达框的双抗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rmefaciens(Smith et TOwnsend)ConnLBA4404)介导转化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nL.)的两个生产品种(系)。根据抗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试验及农艺性状的观察调查结果。经6代筛选,获得了抗棉铃虫90.0%_99.7%且农艺性状优良的9个双价抗虫棉纯合品系。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抗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插入拷贝数为1个或2个,活性Cry1Ac和API-B蛋白在转基因抗虫棉株系中的表达量分别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17%和0.09%。对双抗纯合系植株及仅转Bt基因的棉花纯合系抗虫性检测结果表明前者的抗虫性明显高于后者,因此推断本研究采用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策略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4.
用耐缺铁的香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a)和极不耐缺铁的枳(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在铁胁迫条件下对根的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活性变化和酶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离体根的酶活性测定表明,在铁胁迫4周时,香橙根的酶活性增强约20倍,枳仅增强约3倍.用拟南芥的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基因作探针进行组织印迹的Northern杂交检测香橙和枳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的mRNA,在铁胁迫2周时,香橙吸收根、幼茎和新叶中均检测到强烈的表达信号,而枳相同器官的表达信号则极其微弱.实验结果表明,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活性在缺铁胁迫下被诱导强烈增加是香橙耐缺铁的重要原因,该酶活性的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上,而且该酶基因在诱导条件下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85.
以耐旱性大豆品种晋豆21和干旱敏感性大豆品种徐豆2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α-萘乙酸(NAA)对花期干旱大豆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与徐豆22相比,晋豆21净光合速率(Pn)下降幅度较小,光呼吸速率(Pr)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根系蔗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大.NAA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Pn,并降低了Pr,进而明显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大豆植株的生长抑制;降低了叶片淀粉分解酶、酸性转化酶(AI)和SS(分解方向)活性,从而抑制了干旱胁迫诱导的可溶性糖积累;NAA处理也能增加干旱胁迫下叶片SPS、SS(合成方向)活性、根系蔗糖含量、根冠比,表明NAA处理促进了叶片中蔗糖向根系的转运.总之,在干旱胁迫下,外源NAA能够通过调控碳代谢增强大豆植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aac (6′)-Ib-cr and qnrS gene by comparing complete sequences and stability of the aac(6′)-Ib-cr- and qnrS-positive plasmids from Shigella isolates in the Hangzhou area of China. The complete sequences of four newly acquired plasmids carrying aac(6′)-Ib-cr or qnr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wo plasmids obtained previously and two similar reference Escherichia coli plasmi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genetic environment were different among the plasmids. Moreover, the plasmid stability of three wild-type isolates and five plasmid transformants carrying aac(6′)-Ib-cr and/or qnrS was measured in vitro, and all eight isolates were found to have lost their aac(6′)-Ib-cr- or qnrS-positive plasmids to a different extent at different stages. When the plasmids were electroporated into Shigella flexneri or they lost positive plasmids, the MICs of ciprofloxacin increased or decreased two- to eightfold for aac(6′)-Ib-cr-positive plasmids and 16- to 32-fold for qnrS-positive plasmid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comparing the complete sequences and describing stability for the aac(6′)-Ib-cr- and qnrS-positive plasmids from Shigella isolates.  相似文献   
87.
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序列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蚯蚓为原料,经过保温抽提、乙醇沉淀、DEAE-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Lysi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以及SDS-PAGE制备电泳等纯化步聚,得到一种纯度达95%以上的蚯蚓纤溶酶.该酶具有强烈的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及蛋白酶活性,平板法测得其比活性为90OUK单位/毫克蛋白,TAME法测得其比活性为2500O单位/毫克蛋白.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值为8.5.该酶的分子量为33kD,等电点为pH3.5.还对该酶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并测定了其N端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88.
降雨能量对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溅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伟  郑粉莉  边锋 《生态学报》2016,36(15):4708-4717
溅蚀特征研究可揭示溅蚀发生机理,而现有研究大多用溅蚀量来表征溅蚀特征,不能全面准确地反应溅蚀作用过程。为此,基于改进的试验土槽进行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能量对坡面不同方向溅蚀量及溅蚀过程的影响。试验设计包括2种降雨强度(50 mm/h和100 mm/h)和10个降雨能量,其中10个降雨能量是通过2种降雨强度(50 mm/h和100 mm/h)和5个雨滴降落高度(3.5,5.5,7.5,9.5、11.5 m)来实现的。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坡面总溅蚀分量均随降雨能量的增加而增大。次降雨坡面溅蚀量均为向下坡最大,其次为侧坡溅蚀量,而向上坡溅蚀量最小。当降雨强度由50mm/h增加至100mm/h时,坡面向上坡溅蚀量增加2.3—5.0倍,向下坡溅蚀量增加1.7—5.1倍,侧坡溅蚀量增加1.9—4.3倍,总溅蚀量增加1.9—4.5倍,净溅蚀量增加1.2—6.4倍。对于不同降雨能量处理,坡面溅蚀率均表现为坡面产流前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递增,产流后迅速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定量分析了各溅蚀分量、总溅蚀量、净溅蚀量与降雨能量的关系,提出了溅蚀发生的降雨能量阈值,发现雨滴溅蚀发生的临界能量为3—6 J m~(-2)mm~(-1),且向上坡溅蚀量,向下坡溅蚀量,净溅蚀量和总溅蚀量皆与降雨能量呈幂函数关系,而侧坡溅蚀量与降雨能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89.
香菇病毒病通常具有潜隐性特征,携带病毒的香菇菌株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一旦爆发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采用RT-PCR检测技术,系统分析了中国香菇野生种质及栽培种质中两种主要病毒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HKB)和L. edodes partitivirus 1(LePV1)的携带情况。对来源于中国主要栽培省(市)的90个香菇栽培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有67.8%(61/90)的供试菌株单独或复合感染有LeV-HKB和LePV1中的1种或2种,LeV-HKB病毒携带率56.7%(51/90),明显高于LePV1 35.6%(32/90);栽培菌株两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为24.4%(22/90)。对地理来源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的125个野生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有75.2%(94/125)的供试菌株至少感染了LeV-HKB和LePV1中的1种,8.8%(11/125)野生菌株同时感染了两种病毒,且野生菌株中LePV1病毒携带率70.4%(88/125)明显高于LeV-HKB 13.6%(17/125)。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中LeV-HKB和LePV1病毒的存在与否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相关性,显示香菇病毒极可能通过担孢子在自然界广泛传播。本研究为开展香菇菌种病毒病快速检测,从源头控制香菇病毒病传播,追踪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服务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输送、转化和维持等均有重要作用,且能够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之间建立时空连接,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量化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准确评估,对生态系统保育和管理以及制定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理论基础,在总结不同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流定义的前提下,分析了定量化服务流的侧重点,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进行分类;探讨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的关键因素,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的具体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各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