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网湖乌鳢的鳞径与体长关系为:L=0.2423 13.6935S,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1387L~(3.169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为:L_∞=72.8cm,W_∞=11064.1g,k=0.2263,t_0=-0.8014,拐点年龄t_i=4.30a,拐点体重W_i=3331.9kg。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捕捞应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92.
绢丝丽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绢丝丽蚌一年生长一个生长轮。年轮可肉眼观察贝壳外表面凹陷的生长轮来鉴定,用纵剖贝壳明暗相间层数与打磨后观察棱柱层和珍珠层上的生长轮来验证。绢丝丽蚌10龄以前生长较快,10龄以后生长逐渐减慢。10龄以前年龄(A)与壳长(L)呈直线相关,年龄与壳重(Ws)、体重(W)均呈幂函数相关,其10龄以前的方程式分别为:L=0.8980A 0.8600(r=0.9883),Ws=1.0175A^2.3399(r=0.9997),W=1.3188A^2.3333=0.9997)。10龄以后年龄与壳长、壳重和体重均呈直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L=0.1817A 7.9085(r=0.9813),Ws=10.7720A 61.1930(r=0.9902),W=13.6960A 78.8690(r=0.9903)。壳长与壳重、体重之间均呈幂函数相关,其相关方程式分别为:Ws=0.6303L^2.4846(r=0.9999),W=0.8181L^2.4775(r=0.9999)。壳重与体重之间呈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W=0.3560 1.2744Ws(r=0.9999)。  相似文献   
293.
采用田间分层挖掘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研究油茶-鼠茅草复合系统中油茶与鼠茅草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空间分布,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了油茶与鼠茅草种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油茶和鼠茅草细根(≤1 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52和0.38 mg·cm-3,油茶细根生物量是鼠茅草的1.37倍;在水平方向上,油茶细根生物量整体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增加而下降,而油茶细根的根长密度与比根长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升高;鼠茅草的细根生物量整体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增加先升高后下降,根长密度及比根长都分布比较均匀;不同水平距离鼠茅草的根长密度均大于油茶,除距树干90 cm外,油茶细根生物量与竞争指数均大于鼠茅草;在垂直方向上,油茶细根生物量是随着土层加深先升高再下降,根长密度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比根长分布均匀;鼠茅草的细根生物量及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而比根长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上升;除0~10 cm土层外,油茶细根生物量与竞争指数均大于鼠茅草。在油茶-鼠茅草复合系统中,油茶根系遭遇鼠茅草根系的竞争,作为生存策略,为了避开这种竞争,最大限度地获取土壤中的资源,其根系产生了各种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294.
长江中下游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永久  姜加虎  张路  陈宇炜  龚志军 《生态学报》2013,33(16):4985-4999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总面积占相同级别中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51.3%。目前对本地区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主要是关于单个湖泊或几个湖泊之间的比较,将区域内湖泊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研究较少。为揭示现阶段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08年和2009年夏季对本地区5个湖群69个湖泊大型底栖动物和水化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区域过程和局域环境条件在决定该地区底栖群落结构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水体矿化度、电导率及氮磷指标在不同湖群间具有显著差异,而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及营养状态指数无显著差异。密度方面,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为优势类群的湖泊共46个,占总数量的66.7%,以螺类为优势类群之一的湖泊16个,占总数量的23.2%;生物量方面,以螺类为优势的湖泊数量最多(33个),占总数量的46.4%,但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占优势的湖泊亦有27个,占总数量的39.1%,双壳类仅在9个湖泊占据优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是局域环境条件和区域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因子共解释了33.9%的底栖动物群落变异,其中局域环境因子占被解释量的48.1%,空间变量占35.4%。空间变量较高的解释量表明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而言,区域过程对底栖动物的分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5.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96.
微囊泡(microvesicle)是细胞释放到胞外的膜性囊泡,其能将所含的蛋白质、脂类和核酸分子转运给其他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通讯。作为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病毒能利用微囊泡的生物合成和扩散途径进行病毒粒子的组装、出芽和传递,同时将病毒蛋白或基因组包装入微囊泡中。这些病毒修饰的囊泡能介导病毒在机体内的感染和扩散,或导致免疫细胞损伤以及耐受抗体的中和,从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引起持续性感染。重要的是,微囊泡介导的病毒感染打破了对病毒在体内扩散和感染时必须有病毒粒子存在的传统认知。对微囊泡与病毒感染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微囊泡介导病毒感染和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297.
一种洋葱快速生根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洋葱因取材方便、发根条件简单、染色体数目少 (2n=16),因此常作为有丝分裂实验的首选材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会遇到洋葱发根难且发根少。笔者在实践中通过反复摸索,找到了一种洋葱快速发根的方法,即洋葱发根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处理一段时期,再放入清水中发根。购买洋葱时,挑选个小、无腐烂且老根少的洋葱,发根前将洋葱放入冰箱中进行  相似文献   
298.
一个抗真菌蛋白在绿色木霉中的分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FP(antifungalprotein)是在丝状真菌巨大曲霉 (AspergillusgiganteusMDH18894 )中分泌的一个抗真菌蛋白。其mRNA含长度为 4 30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 94个氨基酸的AFP前体 ,而成熟的AFP为 5 1个氨基酸的多肽。根据推测 ,在巨大曲霉中 ,AFP前体可能经两步剪切去除前导序列 (4 3个氨基酸 ) ,并最终形成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成熟AFP ,已有报道证实 ,在另一种丝状真菌绿色木霉 (Trichodermaviride)基因组中存在一个类似AFP基因但不表达的序列 ,该序列与没有内含子的AFPcDNA序列完全一样。为了解巨大曲霉AFP基因可否在绿色木霉中表达 ,将AFP基因开放阅读框插入真菌表达载体trpC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并成功的转化了绿色木霉。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 ,绿色木霉转化子分泌表达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成熟AFP。为研究在绿色木霉中分泌表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异源真核蛋白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9.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 ,SpltMNPV)的Uba2 5 6基因是已知昆虫病毒基因组中惟一编码遍在蛋白与GP37融合蛋白的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该基因及其N端的遍在蛋白编码区与C端的GP37编码区。将这 3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质粒pBV2 2 0与pQE30 ,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B VUBCP、pQEUB与pQECP。pBVUBCP转化大肠杆菌DH5α ,经热激诱导表达了一条 38kD的蛋白带 ,证明Uba2 5 6表达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没有发生剪切。pQEUB、pQECP转化大肠杆菌M15 ,经IPTG诱导 ,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遍在蛋白与GP37蛋白获得高效表达。以Ni2 NTA偶联抗体检测证明所表达的蛋白质均为融合蛋白质。纯化的融合蛋白质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可诱导产生特异抗体。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 ,SpltMNPV遍在蛋白抗体及GP37抗体均与表达的融合蛋白质呈阳性反应 ,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质仍保持原有蛋白质的免疫原性。以获得的抗体对感染SpltMNPV 72h的Sl zsu 1细胞进行检测 ,发现仅有一条 34kD的蛋白质带与GP37抗体发生特异反应 ;而有 4条分子量分别为 14、2 4、33、5 1kD的蛋白质带与遍在蛋白抗体发生特异反应 ,表明Uba2 5 6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发生了剪切。  相似文献   
300.
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低氧与运动双重应激中常出现的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及其他消化系统紊乱,可能与小肠微观形态受损和伴随发生的细菌增殖异位及炎症有关。本研究构建SD大鼠高原训练模型,观察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携氧用氧能力、小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小肠细菌量及小肠NF-κB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血液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导致大鼠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显著上升。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证实,低氧暴露导致大鼠小肠机械屏障轻微损伤,低氧训练导致大鼠小肠机械屏障严重受损。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低氧暴露导致大鼠小肠出现细菌增殖发生菌群异位,低氧训练导致增殖和异位现象加剧。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F-κB仅在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组出现高表达,运动组与大鼠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TNF-α和IL-6作为NF-κB的下游因子,出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达到模拟高原训练的目的,高原训练导致大鼠小肠机械屏障被破坏,发生细菌增殖、细菌异位,进而引发小肠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初步揭示了高原训练中运动员出现消化系统不适、腹泻的原因。对于通过补充有益菌的方式平衡菌群,缓解小肠损伤及炎症,解决高原训练中运动员消化系统不适的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