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本研究从贵州地方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品种‘黎平杂边禾’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份能稳定遗传的矮秆小粒突变体,暂命名为dss1(dwarf and small seed 1)。与野生型相比,dss1表现为植株矮化、株型直立、叶色深绿、籽粒变小、第二节间严重缩短、穗长增加等典型油菜素内酯(BR)缺陷突变体的性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dss1叶鞘表皮细胞的长度变短,可能是突变体第二叶鞘长度比野生型短的原因。对突变体的暗形态建成与BR敏感性研究表明,黑暗条件下突变体表现为去黄化表型,对外源BR敏感。遗传特性分析证明dss1突变体由一个隐性单基因位点控制。利用Mut Map技术将dss1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筛选获得一个候选基因,测序结果表明,dss1候选基因为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Os DWARF,dss1是由于该基因第5个外显子上第335位的氨基酸由苏氨酸(ACT)突变为异亮氨酸(ATT)所引起的。定位得到的矮化小粒基因DSS1为一个新的Os DWARF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92.
薯蓣皂苷元为重要的药物原料。为初步分析菊叶薯蓣(Dioscorea composita)块茎中薯蓣皂苷元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筛选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至关重要。根据已建立的菊叶薯蓣转录组数据库和已报道的传统内参基因,筛选出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UBC7)、MMS ZWEI homologue 3(MMZ3)、tubulin beta-7(TUB7)、actin 1(ACT1)、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C subunit 1(GAPC1)、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2)、cyclophilin 5(CYP5)、histone H2A2(H2A2)共8个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结合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三个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菊叶薯蓣块茎不同发育过程中,TUB7和H2A2表达最稳定,为最佳内参基因。本研究为探究薯蓣皂苷元合成途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旨在探索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损伤组、未损伤对照组、剔除组和剔除对照组。损伤组和剔除组小鼠用钝物击打构建骨骼肌挫伤模型,剔除组和剔除对照组小鼠用氯膦酸盐脂质体腹腔注射构建巨噬细胞剔除模型。骨骼肌钝挫伤后1、3、7和14 d取双侧腓肠肌,HE和Masson染色观察损伤骨骼肌再生和纤维化瘢痕愈合过程,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骼肌中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骨骼肌损伤后14 d,损伤组组只存在少量再生肌纤维,而剔除组存在大量再生肌纤维,两组肌纤维直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伤后14 d,剔除组胶原纤维面积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损伤组(P0.01)。与未损伤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均显著上调。与损伤组相比,剔除组中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在损伤后期(损伤后7~14 d)均显著增加。以上结果提示,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上调,剔除巨噬细胞后,上述因子的表达在损伤后期进一步上调,且骨骼肌再生能力受损,纤维化修复加剧。这些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剔除巨噬细胞损害骨骼肌再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94.
陕西栎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小乔木,高5米,树皮青灰色,一年生小枝,具槽,密被茸毛。叶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园形,长9—15厘米,宽4—6厘米;常集生于枝顶;表面初被单伏毛,不久脱落,背面密被短星状毛,几不脱落,沿主脉被贴伏绢质毛,不久脱落;叶缘具有疏波状内曲锯齿,齿端具腺状尖头;侧脉5—9对;叶柄长0.3—0.9厘米,密被星状绒毛。雄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记述的材料来自鄂西巴东县宝塔河中三叠统巴东群宝塔河组。巴东群在长江三峡地区颇为发育,为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宝塔河组由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从中首次发现比较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同层位中还有菊石、双壳类、牙形刺和有孔虫等化石。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较通俗、浅近地介绍了调制传递函数的物理概念,简述了应用于增感屏测试的大致过程。在28种增感屏的测试结果中,挑选出几种较典型的绘成曲线图,并就这些增感屏的成象性能加以简要评述。另外,作者在指出目前国内现用方法的缺点后,强调指出MTF作为影象质量定量评价的优越性,希望有关制造厂的产品说明书及质量管理部门制订的产品标准能及早采用这一严密的方法作为评定与描述增感屏成象质量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孢粉学会第一次孢粉教学讨论会于1985年6月23日至3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综合大学地质、地理、生物等系、各地质、石油、煤炭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的地理系、生物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998.
孢粉与环境     
本文探讨了孢粉学在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古地理方面的意义。文中运用我国丰富的新生代孢粉分析资料,详细地讨论我国新生代以来古植被的特点,古气候的演变以及古地理的变迁,进一步讨论上述古环境诸因素的演变对寻找石油、煤等有机可燃矿产及各种沉积矿产方面的意义。本文还讨论了现代孢子花粉研究在环境保护和人类保健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脊柱外固定器(见图1)是治疗脊柱损伤的一种新型装置。由于脊柱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过去在治疗方法上,多沿用石膏固定,外科手术治疗及至少2~3个月的卧床休息,由于病员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1985年以来,研制了脊柱外固定器(External SpineSkeletal Fixation),简称“ESSF”器械。在临床上进行闭合式安装,固定脊柱,使病人能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报道了苯环类化台物对固氮螺菌的固氮及吸氢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氮螺菌能利用苯作为碳素营养,在无其他碳源存在的情况下,生长在含有50和500m肘浓度苯的培养基中,固氮螺菌表现出固氮和吸氢活性。0.5mM的苯酚对固氮螺菌的固氮和吸氢活性略有刺激作用,而I.OmM即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固氮螺菌完全不能利用对硝基苯酚和2,{一二硝基苯酚作为碳源,即使是0.1mM的浓度对螺菌的固氮和吸氢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