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环氧黄体酮羟化产物是多种甾体激素药物的中间体,其11-羟化过程利用犁头霉(Absidiacoerulea)所得转化率远高于其他菌株。采用拟结晶投料方式,将环氧黄体酮颗粒细化后加一定量水,β-环糊精,吐温-80,超声波乳化后投入发酵液中。这种投料方式可避免传统投料中使用有机溶剂毒害细胞的缺点,更利于底物转化。采用多层前传神经网络建立培养基和投料成分配比与转化率关系模型,并将具有全局寻优性能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应用于培养基和投料成分配比的优化,收敛速度快,效果好。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摇瓶中投料浓度为10g/L时底物转化率达到87.5%,在3.7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提高到20g/L时底物转化率仍高达86.6%。  相似文献   
992.
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简要介绍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最新运用动态,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记述了华南谷蛾科1新纪录亚科聪谷蛾亚科Harmacloninae Davis,1998(中文名源于其共同衍征,第2腹节上具鼓膜状听器)及该亚科的模式属聪谷蛾属Harmaclona Busck,1914,进而记述了1新纪录种潜孔聪谷蛾Harmaclona tephramtha(Meyrick,1916)(中文名源于其生物学特性-幼虫在山檨子属植物Buchanania Roxb.的原木上钻孔,成儿英寸长的隧道,营潜生生活),以及中国谷蛾科Tineidae Latreille,1810谷蛾亚科Tineinae Latreille,1810 1新纪录属户鞘谷蛾属Phereoeca Hinton et Bradley,1956(中文名源于其模式种的英文通用名"household casebearer")及该属的模式种户鞘谷蛾Pherepeca uterella(Walsingham,1897).研究标本保存于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4.
九龙山保护区黑麂栖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以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寮坑保护站为中心,在其周围随机设置6条样线,每隔200m地面距离设置固定样方,共设定442个20m×20m的固定样方,并在其中设置灌木测量样方442个,草本植物盖度测量样方2210个。分春、夏、秋、冬4季记录样方的植被类型、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坡位、坡度、坡向、食物丰富度、海拔、人为干扰距离和水源距离等11类生态因子,并用痕迹法检查样方是否被黑麂利用。通过Vanderloeg选择系数(Wi)和Scavia选择指数(Ei)研究影响黑麂栖息地利用和选择性的各生态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黑麂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得到了黑麂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黑麂总体上倾向选择在针阔混交林、乔木盖度60%-80%、灌木盖度中等(20%-60%)、草本盖度中等(20%-60%)、食物丰富度高(68%)和人为干扰距离远的生境,对海拔高度和坡位的选择表现出季节迁移性。  相似文献   
995.
将植物防御素PD5基因克隆到载体pPIC9的XholI和EcoRI位点之间,得到重组载体pPIC9/PD5。pPIC9/PDF5经BglII线性化,电转化法转入Pichia pastorisGS115,MD和MM平板筛选表型为His+Muts的转化子,PCR鉴定阳性转化子。转化子D24用BMGY培养至OD600为6.0时,经BMM诱导,上清液用Tricien-SDS-PA  相似文献   
996.
生物完整性指数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目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生态指标。本文扼要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概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及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栖息地片断化对动物种群间基因流的影响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栖息地片断化指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下,大面积连续分布的自然栖息地被其它非适宜栖息地分隔成许多面积较小的斑块(岛屿)的过程。栖息地片断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绝灭的主要因素,也是威胁自然界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栖息地片断化将影响基因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运动(基因流),开展栖息地片断化研究对保持物种间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片断化程度和基因流的测定方法。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片断化对种群间基因流的影响和对濒危物种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采用夹夜法对千岛湖14个岛屿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研究其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两季度共布置夹16 800只,捕获小型兽类1 037只,隶属2目2科7属11种。其中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9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dae)2种。结果显示:千岛湖小型兽类群落呈非随机分布格局;嵌套分析表明,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呈现极显著嵌套格局,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项参数对其嵌套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使适应力强的物种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生存,而适应力弱的物种则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取样强度差异会过高地估计嵌套程度,故在研究中应尽量去除取样强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999.
贵州泥炭藓属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宇  熊源新 《广西植物》2009,29(2):208-211
对采自贵州各地的150余份泥炭藓属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发现其中的拟狭叶泥炭藓和吕宋泥炭藓为贵州首次发现,至此,贵州有泥炭藓属植物18种1亚种和1变种。列入中国红色名录中的多纹泥炭藓在贵州的分布除原记录安顺地区外,这次研究还发现在贵州的麻江和雷公坪2个地方亦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记述中国细蛾科Gmcillariidae 1新记录属及新记录种:基及细蛾Dialectica geometra(Meyrick,1916);并提供了成虫及雌雄的外生殖器图片和DNA条形码序列.所有标本均由潜叶危害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的幼虫饲养所得.研究标本保存于湖南农业大学和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