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白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为了在宿主体内复杂的铁离子微环境中定居、生长和繁殖,该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一系列复杂的铁离子稳态调控网络,包括位于细胞膜表面的铁离子吸收系统和位于细胞内的铁离子储存、转运及利用系统。本文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简要综述近几年关于铁离子吸收、储存及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关注细胞内铁离子的储存、转运,尤其是线粒体在胞内铁离子代谢及稳态维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小豆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豆是豇豆属下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本文介绍了豇豆属下亚洲豇豆亚属的植物学分类情况,综述了小豆与其近缘种(包括栽培种、野生种)杂交的研究进展,为豇豆属特别是亚洲豇豆亚属丰富的遗传资源应用于小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温度对青海尕海盐湖卤虫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沁贤  徐宁  朱江  许木启  曹宏 《动物学报》2002,48(2):175-182
1990~ 1999年对尕海卤虫的温度特性研究表明 ,无节幼虫的耐寒力比幼虫期高 - 1 7℃ ,比成虫期高- 0 9℃ ,即无节幼虫的耐寒力最强 ,幼虫对低温最敏感 ;孵化发育起始温度 9 94℃ ,幼虫发育起始温度10 33℃ ,有效积温 (℃·d)前者为 2 2 91± 2 0 8,后者为 2 6 1 2 6± 2 4 1,平均世代发育起点温度 10 2 8℃ ,有效积温 45 8 6 8± 5 7 6 0 ;依据生命表计算得出的各项生态学参数与温度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 ,其适温范围基本介于 10℃~ 39℃ ,最适温度介于 2 4 9℃~ 30 5℃ ,种群增长倍数 >2的温度范围在 15℃~ 34℃ ;依据 1993~ 1994和 1997年尕海水域温度测定资料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 ,得出该卤虫的年世代数为 2 6 7± 0 34个代 ,一年中有4 6 9± 0 43个生殖高峰期 ;最后一个完整世代的起始时间是 8月 10日 ;因积温不足 ,在 9月 1日以后出现的无节幼虫将不能完成到成虫期的发育 ;在 7月中旬至 9月中旬是种群生产力高峰期 ,在此期间种群的加倍时间 <30d ,内禀增长率 >0 0 2d-1,开发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64.
花臭蛙核型、C-带、银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宁  魏刚  李德俊 《遗传》1990,12(3):22-24
花臭蛙Rana schmackeri的核型为2n=26,NF=52。各号染色体均具着丝粒区C-带, 2q、3q、4p、9q、上具居间区C-带、5未端具端粒区带。花臭蛙仅有一对NORs,位于10q上。另外还对无指盘臭蛙、绿臭蛙与花臭蛙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5.
爆炸冲击波作用到人体胸部时,肺部会出现肺出血及肺水肿等症状,这是人体爆炸创伤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为了更好地理解爆炸创伤的机理,应研究冲击波与微观组织作用的力学过程,但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先从基本的生物膜做起。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冲击波对DPPC膜造成的损伤,通过停止活塞来控制冲击波的冲量,观察了冲击过程中膜的恢复情况。观察了不同冲量下冲击波经过膜后磷脂分子及其周围水分子分布,发现随着冲量增大,膜越来越无序混乱,褶皱更严重,疏水区水分子越来越多。将膜冲击过程划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冲击阶段、恢复阶段和后效阶段。发现当冲量大于153 mPa s时,在冲击过程中没有观察到膜的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66.
2020年8月在贵州省普安县(25°47′02″N,105°01′07″E,海拔1 636 m)采集到3号蛇类标本。它们在形态上与昆明钝头蛇(Pareas niger)相似。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钝头蛇标本与昆明钝头蛇的1号地模标本序列聚为一支,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远小于钝头蛇属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5.60%~23.90%)。综合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此次采集到的钝头蛇标本为昆明钝头蛇,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