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5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PCR-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淑静  吴凤芝 《生物信息学》2007,5(4):174-175,189
DGGE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研究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A和IgG含量,以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结果:(1)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 %,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67.5 %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损伤、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和IgG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5);(4)联合组治疗后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检测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MM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的治疗方案,根据早期治疗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42例)和非敏感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并分析其联合检测对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敏感组治疗前血清IL-17、IL-32水平低于非敏感组,IL-33、IL-37水平高于非敏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血清IL-17≥29.70 pg/mL、IL-32≥63.02 ng/L、肿瘤分期III期是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P<0.05),IL-33>141.97 pg/mL、IL-37>69.17 ng/L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7、IL-32、IL-33、IL-37联合检测预测早期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95%CI:0.801~0.972)。结论:年龄、肿瘤分期、血清IL-17、IL-32、IL-33、IL-37是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农田土壤动物面临严峻的多样性丧失问题, 建设监测样地并开展长期监测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至今国内外仍缺乏农田土壤动物长期监测样地科学调查监测的实施方法。依据BCI 50 ha大型固定样地建设规范, 参照我国已建成的森林和农田土壤动物大型固定样地监测经验, 本文提出了农田土壤动物长期监测样地科学调查监测的实施方法。首先, 需要明确科学问题, 确定科学调查监测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其次, 需要规范长期调查监测涉及的专业术语, 依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地点和样地, 参照建设规范和农田特征建立农田土壤动物大型固定样地。第三, 以研究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为核心, 揭示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中的作用, 有选择性地开展4类27项科学指标的长期监测工作, 要求按照统一的、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最后, 要科学规范地完成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保管, 研发体现农田土壤动物特征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推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规范化样地建设和标准化网络监测, 为我国农田土壤动物评估与保护提供长期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被广泛用于抗体或抗原的检测,并被视为临床实践中的金标准,可提供相对可靠、灵敏和特异的检测结果。ELISA的本质是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然而,天然抗体固有的不稳定性是ELISA的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并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重现性差甚至错误的诊断结果。本课题组先前应用构象工程方法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的人工抗体(简称金抗体)。金抗体可以像天然抗体一样特异性地与抗原相互作用,并且具备远优于天然抗体的稳定性。出色的稳定性使金抗体可能成为天然抗体更好的替代物,用于ELISA中。方法经过必要的优化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耦联后,制得酶标金抗体10HRP-(Au-400P1),然后用酶标金抗体代替天然酶标抗体用于ELISA检测中。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抗溶菌酶金抗体可用于ELISA特异性检测1~16 mg/L范围内的鸡蛋清溶菌酶(HEWL)样品。结论金抗体可以替代天然抗体用于ELISA检测,并具有优于传统ELISA法的检测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6.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 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的现有基础上提出管控要求, 但其与各类生态空间的管控要求之间是否兼容以及如何协调, 仍需要梳理。本研究首先将生态空间划分为自然和管理两大属性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类型体系梳理; 然后, 基于管控视角, 从管理目标、管控内容与管控强度三方面着重探讨13类生态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差异。在管控目标方面, 两者的支持与调节目标兼容度较高, 供给与文化目标定位差异较大; 在管控内容方面, 差异主要表现在培育修复类和人工利用类; 在管控强度方面, 生态保护红线两级管控强度和生态空间三级管控强度不完全匹配。建议以“两大属性三个层次”系统完善生态空间类型体系, 从管理目标、管控内容与管控强度三方面进行生态空间管控要求体系化构建; 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内容和管控强度, 使其与对应的各类生态空间管控要求更好地协调。  相似文献   
107.
真菌来源的药用天然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包括基于天然产物药效基团结构设计的化合物,约占临床药物的50%以上。几个世纪以来,真菌天然产物的药用价值闻名于世。无论从市场前景还是人道主义角度,真菌来源的小分子药物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篇综述总结了真菌天然产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以他汀类药物的研发历程揭示了真菌来源小分子是化学合成药物研发的重要灵感源泉。本篇综述涵盖了真菌来源的药物小分子,包括天然药物、相关衍生物以及结构修饰药物。  相似文献   
108.
【背景】动物体定殖有多种共生微生物,这些共生微生物严重影响着宿主生理和病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的】分离与鉴定黑腹果蝇共生菌,探究表皮葡萄球菌对黑腹果蝇的发育影响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用CEM培养基(Carotenoid expression medium)从果蝇肠道内分离细菌,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以发育时间和幼虫表面积检测果蝇的发育时期和生长速率;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果蝇促前胸腺激素与胰岛素通路的激活。【结果】从果蝇体内分离到的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该菌可以有效定殖于果蝇的肠道。表皮葡萄球菌通过提高果蝇生长速率而显著促进其发育。在分子水平上,表皮葡萄球菌激活PTTH和胰岛素信号以刺激宿主的生长发育。【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果蝇的一种共生菌,可以通过调控PTTH和胰岛素信号而刺激果蝇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旨在研究Slit/Robo家族成员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用real-time PCR检测Slit/Robo家族成员在小鼠卵巢中的mRNA表达丰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2/Robo1在卵巢组织中的定位,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2/Robo1在不同时期黄体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并用Slit/Robo信号通路的阻断剂ROBO1/Fc chimera在体外研究其在小鼠黄体组织中的功能。结果显示,在Slit/Robo家族成员中,配体Slit2和受体Robo1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Slit2和Robo1表达定位于小鼠的黄体细胞。与发情前期卵巢相比,间情期卵巢组织中Slit2和Robo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 0.01, P 0.001)。与妊娠黄体相比,晚期黄体Slit2和Robo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阻断Slit/Robo信号通路后,晚期黄体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下降(P 0.05)。以上结果提示,Slit/Robo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晚期黄体组织,并参与调控黄体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旨在探讨电针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C57小鼠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将30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线照射组和电针组。对照组不接受照射处理,放射线照射组小鼠接受10min的4、8或16 Gy X射线照射,电针组在相应照射后接受3个疗程的电针(百会、风府和双侧肾俞)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区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照射组海马BrdU阳性细胞(4、8 Gy亚组)和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3个剂量亚组)数目均显著减少,而电针治疗可逆转以上变化。放射线照射组各剂量亚组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相对对照组均显著减少,而电针治疗可以逆转4和8 Gy剂量亚组的这一变化。此外,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照射组各剂量亚组小鼠海马Notch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而Mash1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与放射线照射组比较,电针组各剂量亚组海马Notch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4和8 Gy亚组Mash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上述结果提示,放射线照射可以抑制小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电针(百会、风府和双侧肾俞)能够显著提高放射线照射小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一作用可能与Notch蛋白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