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5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一个人类精子发生相关新基因TSARG7的克隆和初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子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过程,虽然人们克隆了一些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了解有限,因而克隆相关的新基因,并研究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功能仍然十分重要。该文从人类睾丸cDNA文库出发,以小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mTSARG7基因为电子探针,得到1个与人类的精子发生相关的新基因TSARG7(GenBank登录号为AY513610),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2463bp,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定位在人类8号染色体8p11.21上。TSARG7编码的蛋白质含有45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295kDa,等电点为9.13,为胞浆中非分泌性蛋白,具有磷酸酰基转移酶(Hsc)的结构域,属于酰基转移酶家族的新成员,该家族成员具有脂质合成的功能。TSARG7和mTSARG7,TSARG7和Au041707分别具有97%的同源性。该基因在睾丸中特异表达,亚细胞定位在胞浆中表达。TSARG7 mRNA在13岁的睾丸中开始表达,并且随着精子的发生和性成熟而稳定增加,热应急实验显示该基因的表达与温度相关。综上所述,该文克隆了人的1个新基因,该基因与精子的发生和性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992.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4倒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LAM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单用LAM。疗程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和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等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LAM联合苦参素治疗CHB疗效优于LAM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初步探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砌强)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我室已建立的小鼠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等技术,并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定量检测小鼠脑组织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①随低氧暴露次数(H1.H4)的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激活程度)明显增高(*p<0.05;n=7);大脑皮层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也随低氧暴露次数(H1.H4)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且在H1.H4组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5,n=7)。②随低氧暴露次数(H1.H4)的增加,CREB的蛋白表达量无论在小鼠海马还是皮层组织内均无明显改变。结论:CREB磷酸化水平的增高(激活)可能参与了脑低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4.
采用MTT法检测BTV-HbC3对Hep-3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TV-HbC3诱导Hep-3B细胞的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感染BTV-HbC3的Hep-3B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BTV-HbC3对Hep-3B细胞具有抑制效应,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BTV-HbC3作用下Hep-3B细胞呈现凋亡特征;BTV-HbC3能有效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3B,并在其中有限地复制,同时抑制该细胞增殖,诱导其进入凋亡。本研究证实了蓝舌病毒HbC3株对人肝癌细胞Hep-3B的杀伤及其诱导凋亡作用,结合本室已反复证实该病毒不感染人源正常细胞的事实,提示了该病毒具有抗人肝癌之潜能。  相似文献   
995.
P16抑癌基因在人完全性葡萄胎和正常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抑癌基因与葡萄胎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取完全性葡萄胎和正常早孕流产标本各30例,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16抑癌基因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早孕绒毛组和葡萄胎组P16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绒毛相比,P16抑癌基因在完全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16抑癌基因与人完全性葡萄胎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和杂交技术, 分析进水碱度降低引起的产酸-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动态. 试验结果表明, 碱度人为控制在4000 mg/L, 硫酸盐负荷率为4.8 kg/(m3·d)时, 反应器25天启动成功, 硫酸盐去除率达87%, 此时Lactococcus sp., Anaerofilum sp.和Kluyvera sp.等占优势. 当短时间降低进水碱度至1000 mg/L以下时, 硫酸盐去除率迅速降到35%; 继而提高并稳定进水碱度为3000 mg/L时, 硫酸盐去除率稳定在55%, Dysgonomonas sp., Sporobacte sp., Obesumbacterium sp.和Clostridium sp.得以富集, 同Lactococcus sp., Anaerofilum sp.和Kluyvera sp.一起构成优势菌群. 碱度继续降低并稳定至1500 mg/L时, 硫酸盐的去除率上升并稳定在70%, Dysgonomonas sp., Sporobacter sp.和Obesumbacterium sp.消亡, 而Desulfovibrio sp.和Clostridium sp.的某些菌种得以大量富集. 为探讨系统所能承受的最低碱度阈值, 再次将碱度降低至400 mg/L, 发现硫酸盐去除率、pH值和出水碱度迅速下降, Petrotoga sp., Prevotella sp., Kluyvera sp.和Neisseria sp.的数量水平明显降低, 杂交显示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数量也随之降低. 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分析表明, 种泥中的SRB种群异常丰富, 碱度降低使种群的丰度逐渐趋于单一. 常驻种群绝大多数为发酵产酸菌(FAB), 其中Firmicute门所占的比例最大, 而SRB所占数量比例极少. 这种群落结构体现了FAB与SRB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 从而维持着系统硫酸盐较高去除率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的基因和蛋白特征,利用一种改良的非依赖核酸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方法扩增J19株的11个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在此基础上,将主要抗原蛋白VP4、VP6和VP7的蛋白序列与其它轮状病毒的相关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对VP6蛋白序列做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获得J19株11个基因的全长基因序列。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19株的第3、6和第9基因分别长2 512bp、1 287bp和820bp,它们分别预测编码抗原蛋白VP4(823aa)、VP6(396aa)和VP7(258aa)。组成J19株的VP4、VP6和VP7蛋白序列对B组轮状病毒的CAL株、IDIR株以及ADRV株的相关蛋白序列的一致性分别是27.6%、38.5%和22.3%。对分组抗原蛋白VP6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在进化树上的位置靠近外群蛋白分支以及A、B和C组轮状病毒分支的根部,而且它比较偏向于B组轮状病毒的分支。J19株的VP4、VP6和VP7蛋白序列与其它轮状病毒的相应蛋白序列存在显著差异。VP6蛋白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可能是一个新组轮状病毒的代表性毒株;同时,它也可能是一个与B组轮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毒株之一。关于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11个基因的克隆及VP4、VP6和VP7基因的序列分析,这是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8.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营养结构及生态位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宝嘉  高素红  刘军侠  姜文虎 《生态学报》2006,26(10):3499-3507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简称转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中,基位物种的植食性昆虫丰富度显著降低,但中性节肢动物丰富度却明显增加.高抗和中抗的节肢动物群落中位物种和顶位物种较之对照有所增多.转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的害虫功能团,其优势状况,与对照相比有所改变:天敌优势度高于对照,中性节肢动物丰富度增加,并在天敌-害虫的营养链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鳞翅目害虫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小,其它各功能类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与鳞翅目害虫的生态位重叠均较小,而与腐生和游逛种类的生态位重叠较大;各类害虫之间、捕食性天敌与寄生性天敌之间亦存在激烈竞争.转基因741杨对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在利用时间资源上有正作用.各种功能类群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均不如单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大,但抗性株系天敌类群对环境的适应性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99.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 RNA为模板, 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前导蛋白编码序列Lab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连接, 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PSTR1-Lab。通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和四环素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和最佳调控浓度, 结果显示嘌呤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3 mg/mL, 四环素的最佳调控浓度为1 mg/mL。利用pBPSTR1-Lab和包装质粒pVSV-G双质粒瞬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来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来感染牛肾细胞, 并连续筛选12天来获得阳性克隆。通过除去四环素来诱导目的基因在牛肾细胞中表达, 发现牛肾细胞病变死亡。经过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稳定表达前导蛋白的牛肾细胞系已经建立, 为今后研究前导蛋白致病机理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000.
Eighteen isolates of Botrytis cinere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iseased plant tissue collected in Hefei, Bengbu, Changfeng and Hexian in Anhui province, by means of tissue isolating metho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isolates of B. cinerea from different hosts to the fruits and leaves of tomato were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wound inoculation with mycelial bloc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tested isolates caused grey mould on tomato fruit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isolat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in pathogenicity of B. cinerea strains to tomato fruits among isolates.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on tomato fruits,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all isolate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trong, intermediate and weak. In general, the isolates from tomato were more strongly pathogenic to tomato fruits than the isolates from strawberry, grape and capsicum. However,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pathogenicity among the different isolates from the same host, and the pathogenicity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localities of isolates. After inoculating of tomato leaves, all of the tested isolates except CF3 caused grey mould on tomato leave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isolat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pathogenicity to tomato leaves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host and locality of isol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