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龙娣  郭炳冉  高玲  江乐  高燕  卢少俊 《兽类学报》2011,31(3):272-277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 蛋白在不同季节刺猬嗅球各层次的表达差异,探讨c-Fos、嗅觉、冬眠三者的关系。分别选取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6 只野生健康刺猬,固定剥离嗅球,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显色,拍片,载入Motic Images Advanced 3.2 软件,测量四个季节刺猬嗅球各层次c-Fos 的表达率,将结果载入GraphPadPrism4 软件分析,Microsoft Excel 作图。结果表明:c-Fos 蛋白在成年刺猬嗅球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阴性对照不着色,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1)与秋季相比,冬眠期c-Fos 蛋白在刺猬嗅球各层次的表达均有极显著的降低(P <0.01);2)与夏季相比,冬眠期c-Fos 蛋白在外网丛层、僧帽细胞层、颗粒细胞层的表达有极显著降低(P < 0. 01),在嗅神经层、嗅小球层、室管膜层的表达也有显著降低(P < 0. 05);3)与冬眠期相比,春季c-Fos 蛋白在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颗粒细胞层的表达有极显著的升高(P <0. 01),在嗅神经层、外网丛层、室管膜层的表达却没有显著变化(P ﹥ 0.05);4)嗅神经层c-Fos 的表达在春季显著低于秋季,夏季与秋季没有显著差异。颗粒细胞层夏季显著低于秋季(P < 0.05)。秋季c-Fos 在其余各层次的表达与春季、夏季相比都有极显著的提高(P <0.01)。结论:秋季刺猬嗅球神经元最活跃,嗅觉最灵敏,冬眠期刺猬嗅球活跃性大大降低,嗅觉系统最迟钝。c-Fos 在刺猬嗅球中的强表达表明其在嗅觉信息的传递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c-Fos 表达率的显著季节性差异揭示了刺猬嗅球的活跃性与其冬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为了明确铁皮石斛锈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对云南瑞丽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调查,运用形态学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选用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锈病由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 sp.)引起,发生期为每年2~11月,鞘锈菌的夏孢子直接侵染铁皮石斛叶片,以冬孢子越冬。1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450 mL·hm-2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 g·hm-2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药剂,3次药后防效分别为82.16%和82.88%,这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铁皮石斛锈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23.
红火蚁与两种本地蚂蚁间的干扰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重大入侵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与本地蚂蚁的竞争机制以及红火蚁成功入侵的机理, 本研究以红火蚁和2种本地蚂蚁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及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 Smith为材料, 室内测定了红火蚁分别与黑头酸臭蚁、亮红大头蚁之间在个体水平和种群水平上的攻击性和攻击强度。一对一攻击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之间攻击级别多集中在Ⅲ级, 即竞争优势明显的红火蚁对黑头酸臭蚁缺乏激烈的攻击, 只是在相互攻击时多摆出威胁姿势; 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之间攻击性较强, 尤其是红火蚁中型和小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之间的攻击性(3.35和3.30)显著强于红火蚁大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的攻击性(2.70)。群体攻击试验结果表明:与黑头酸臭蚁群体攻击的红火蚁各处理组合中, 无死亡红火蚁出现, 而黑头酸臭蚁死亡率为31.80%; 而与亮红大头蚁群体攻击中, 红火蚁死亡率为0.20%~12.00%, 而亮红大头蚁平均死亡率为49.91%。可见, 红火蚁的群体攻击能力强于黑头酸臭蚁和亮红大头蚁, 其中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间的相互攻击程度激烈, 死亡率较高, 而与黑头酸臭蚁间的攻击程度较弱, 可能由于黑头酸臭蚁化学防御对本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为进一步加强红火蚁发生区本地蚂蚁优势种--黑头酸臭蚁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25.
2010年6月10-12日, 我国华南、 江南南部稻区出现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的大范围同期突增。为了明确此次同期突增的虫源性质, 进一步揭示稻纵卷叶螟大规模降落的大气动力学机制, 我们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气象图形软件GrADS, 对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过程及大气背景场进行了个例研究。结果表明: (1)粤北大范围的稻纵卷叶螟突增以外地迁入种群为主, 部分为本地繁殖种群; (2)西南低空急流为稻纵卷叶螟的远距离迁飞提供了运载气流, 稻纵卷叶螟迁飞种群的集中降落是降雨造成的, 主降区位于雨区边缘的曲江、 紫金、 佛冈等地区, 降雨区的空间分布直接导致了曲江、 南雄地区降虫量的巨大差别; (3)稻纵卷叶螟迁入峰的主要虫源地分布在广东西南部稻区, 6月上旬以阳春为代表的虫源地的双季早稻进入扬花灌浆期 乳熟期, 叶片营养恶化, 稻纵卷叶螟处于成虫盛发期, 存在为粤北大规模迁入提供虫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26.
王齐欣  陈红松  丛旭  费然  高燕  孙婧  魏来  王宇 《病毒学报》2003,19(3):230-234
观察持续性感染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及其在增强的免疫压力下的变化规律。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4例接受自体免疫活性细胞回输的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中的HCVC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HCV病毒池中均以遗传密切相关的优势准种群为主,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4例中有3名患者血清HCV准种构成发生了一过性改变,优势准群被弱势准群替代。随后其中两例的准种构成又回复到细胞回输前的状态,另一例则形成了新的优势毒株群,第四例患者在全部随访期内准种构成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持续性感染的HCV准种构成是处于与机体免疫压力平衡的较稳定状态,且多以一个遗传密切相关的准种群为优势群体,在受到增强的免疫压力时,这种构成的平衡被打破,HCV的准种构成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导毒株的规律性变化是主要的形式之一;但随时间推移,初始状态的准种构成还可回复。  相似文献   
27.
观察持续性感染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及其在增强的免疫压力下的变化规律。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4例接受自体免疫活性细胞回输的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中的HCV V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HCV病毒池中均以遗传密切相关的优势准种群为主,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4例中有3名患者血清HCV准种构成发生了一过性改变。优势准群被弱势准群替代。随后其中两例的准种构成又回复到细胞回输前的状态,另一例则形成了新的优势毒株群。第四例患者在全部随访期内准种构成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持续性感染的HCV准种构成是处于与机体免疫压力平衡的较稳定状态,且多以一个遗传密切相关的准种群为优势群体,在受到增强的免疫压力时,这种构成的平衡被打破,HCV的准种构成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导毒株的规律性变化是主要的形式之一;但随时间推移,初始状态的准种构成还可回复。  相似文献   
28.
通过三级营养关系的传递,研究不同寄主食物和寄主对雅脊金小蜂Theocolax elegans(Westwood)子代性比、体型和翅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雅脊金小蜂寄生小麦粒中的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或米象Sitophilus oryzae(L.)的子代蜂量均显著高于寄生玉米粒中的玉米象或米象的子代蜂量;寄生小麦粒中的米象与玉米象的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雌雄性比之间也差异不显著。子代雌蜂个体的体长均显著长于雄蜂的体长;但在寄生玉米粒中的米象时,其子代雌蜂和雄蜂的个体大小是最小的。长翅型雅脊金小蜂在寄生小麦粒中的米象或玉米象时,其子代长翅型的个体数量显著多于寄生于玉米粒中的米象或玉米象的子代长翅型个体数量。因此,用小麦粒中的米象或玉米象来繁殖雅脊金小蜂较之用玉米粒中的玉米象或米象的繁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9.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的触角上存在5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A型、B型、C型,槽状感觉器,锥形乳头状感觉器,刺形感觉器和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为研究该蜂寻找生境和寄生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 C/B'亚型与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VA)的多价重组疫苗的免疫原性,此疫苗中包含HIV-1 C/B'CRF 株的五个基因,分别是env、gag、pol、nef、tat。方法:设105 pfu/mL 、106 pfu/mL、107 pfu/mL ADMVA三个剂量组,用ELISPOT方法检测细胞免疫反应。同时,以Gag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使用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结果:免疫后的小鼠对插入基因env、gag、pol和nef所表达蛋白均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且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ELISA结果表明, MVA重组疫苗免疫诱导产生了特异性体液免疫,抗HIV-1Gag的抗体滴度与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都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多价MVA重组疫苗能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特异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