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5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水平可以反映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近年来, 草原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趋势明显, 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该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 通过连续4年减少66%生长季降水量的控制实验来模拟极端干旱事件, 分析草原6种优势物种和植物功能群NSCs各组分对极端干旱的响应规律与机制。结果显示, 由于植物生物学、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等特性的差异, 不同物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这表明草地植物NSCs组分及其利用策略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具有物种特异性, 从而导致其生物量的不同响应。将6种植物分为禾草和非禾草两类, 发现干旱显著增加了禾草的淀粉含量, 但对其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反, 干旱显著增加了非禾草功能群的可溶性糖含量, 对其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 表明不同功能群采取了不同的干旱应对策略。禾草选择将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进行储存以应对干旱胁迫, 其生物量对干旱响应不敏感; 而非禾草选择将能量以可溶性糖的形式直接供植物生长利用以及抵御干旱胁迫, 其生物量对干旱响应较为敏感。这一发现可为预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了筛选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反应性最佳的非洲猪瘟病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 诊断抗原,通过建立ELISA方法,以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的ASFV p30蛋白诊断抗原为参照,首次探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ASFV p35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抗原性和潜力。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获得了40 kDa的重组p35蛋白和30 kDa的p30蛋白,两种蛋白与ASFV阳性血清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原性。采用重组p30和p35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分别建立ELISA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稳定性以及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显示,尽管p35-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稍低于p30-ELISA方法,但其敏感性仍可达95.8%,且p35-ELISA方法和p30-ELISA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p35-ELISA方法与进口试剂盒比较,符合率达97.2%。结果表明建立的p35-ELISA方法敏感性高且稳定性好,可应用于ASFV感染血清的检测。  相似文献   
73.
探讨异槲皮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情况。采用Aβ25-35(20μmol/L)损伤PC12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过氧化物增殖体受体辅激活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力为-9.48 kJ/mol,提示AMPK可能为异槲皮苷的潜在作用靶点。异槲皮苷(1、10和100μ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显著抑制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死亡,减少ROS和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力。异槲皮苷抑制Aβ25-35导致的细胞氧化损伤并上调p-AMPK、PGC-1α、Sirt3和IDH2的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异槲皮苷可能通过调控AMPK/Sirt3信号通路发挥抗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症状群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10例,经患者尊严量表(PDI)评估尊严受损情况,并据此分成受损组(PDI>50分)和未受损组(PDI≤50分),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利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提取主因子分析症状群变化,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在110例患者中,尊严受损发生率为29.09%。受损组独立性、症状困扰、社会支持、生存困扰、平和心态评分及PDI总分高于未受损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临床分期Ⅳ期(OR=2.577,95%CI:1.385-4.79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996,95%CI:1.395-6.434)、家庭月收入<1000元(OR=2.068,95%CI:1.316-3.250)、肿瘤转移(OR=3.412,95%CI:1.498-7.772)、病程≥12个月(OR=3.898,95%CI:1.425-10.663)是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P<0.05)。受损组核心症状、症状对正常生活干扰程度评分及总分高于未受损组,但受损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低于未受损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尊严受损者的症状群明显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5.
摘要: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是目前已知常见和著名的儿童癫痫之一,既往临床中普遍认为其预后良好,但随着神经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其反复发作可以引起神经、认知、心理、行为、注意网络功能等多重障碍。本文将从注意网络功能的定义、注意网络功能评定方法以及BECTS患儿引起注意网络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如发病年龄、睡眠结构改变、大脑结构改变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探究白三烯调节剂及沙美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呼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NO、血清IL-10、hs-CRP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predicted value,FEV1 %)、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NO、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FEV1 %、PEF和A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三烯调节剂联合沙美特罗对支气管炎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炎性状态,同时调节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7.
周兢  李自清  徐琳琳  朱琳娜  高玉树  黄越 《生物磁学》2013,(35):6949-6951,695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椎动脉血流量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治疗的PCI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并确诊为非后循环缺血症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观察组患者需行头颅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内径、血流量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7.5%(44例),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42%(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狭窄、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椎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此处所指的血流量是指小于200mL/min那部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头颅CTA对比检查,彩色多普勒具有直接、准确、方便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可有效的诊断后循环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8.
79.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种群株丛间格局控制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福元  赵成章 《生态学报》2013,33(10):3114-3121
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应用Ripley's K函数检测种间格局控制关系的技术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1-40枝)、V级株丛(40以上)5个株丛,研究了各株丛之间的格局控制关系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Ⅲ和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有一定的格局控制作用,尤其是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格局控制的程度和尺度最大;Ⅳ级狼毒株丛在20cm尺度内和Ⅰ、Ⅱ以及Ⅴ级狼毒株丛表现出正关联,Ⅲ级狼毒株丛在0-10cm尺度上和Ⅰ级狼毒株丛表现为正关联.狼毒种群中两个形体大小越相近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尤其是在种群内处于劣势地位或受其他株丛格局控制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更小,Ⅳ级狼毒株丛表现出较强的格局控制作用,同时对其他狼毒个体有保护作用,在种群内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0.
李明  王树香  高宝嘉 《生态学报》2013,33(12):3602-36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北部地区10个油松天然次生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对250个个体扩增出137条谱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60.72%,不同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不同地理居群间的期望杂合度指数在0.2824-0.3702之间,平均为0.3210;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923-0.2490,平均为0.216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37.53%.经Mantel检验,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069,p=0.360).聚类分析(UPGMA)表明,河南宝天曼(BTM)、承德大窝铺(DWP)、宁夏苏峪口(SYK)和甘肃冶力关(YLG)居群聚为一组,辽宁医巫闾山(YWL)、山西沁源灵空山(LKS)、陕西蔡家川林场(CJC)、山西和顺云龙公园(YLGY)和山西汶水三道川林场(SDC)居群为一组,山东蒙山(Ms)居群独立为一组.经分析发现,分布于我国地势二级、三级阶梯分界线区域的油松天然林( YWL、BTM、YLGY)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位于分布区东西临界点居群(MS、YLG)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经相关性分析,温度相关因子(年均温、1月均温、极端最低温)、海拔及年降雨量显著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油松天然居群分子变异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