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江西省庐山地区蜻蜓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4~2005年对江西庐山地区蜻蜓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对春、夏、秋三季蜻蜓多样性的研究,共收集蜻蜓1145只,隶属于10科、35属、52种。种类个体数量均表现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属数和科数也是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三季多样性指数(H′)的排序为春季(2.7603)>夏季(2.6420)>秋季(2.5601)。  相似文献   
11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大宗中药材,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和丹酚酸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对丹参进行定向改良,为丹参酮和丹酚酸类成分工业化生产及丹参药材产量与质量提高提供了可能。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丹参遗传转化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外植体、培养基、菌液浓度等影响丹参遗传转化因素方面进行综述。对近5年丹参遗传转化研究的关键酶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归纳,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3.
玉米感染禾谷镰刀菌后PAL、POD活性和同工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和过氧化物酶活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性关系,探讨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病机制及其在玉米抗病性鉴定中的利用,用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对抗病品种陕单931和感病品种西农11号在抽雄初期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的PAL,POD活性变化以及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受镰刀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PAL酶活上升快,活性强,且形成两个活性高峰,高活性时间持续长;感病品种PAL酶活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且只形成一个峰,高活性持续时间短。抗病品种POD酶活峰值高,感病品种峰值低;抗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时间长,感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短。POD同工酶谱研究表明,抗、感品种POD同工酶带都有增多。抗病品种增5条,感病品种新增2条。PAL活性变化、POD活性变化及同工酶谱酶活变化与其对茎腐病的抗性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抗病育种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4.
非编码RNAs(non-coding RNAs,ncRNA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调节子,此类调节子能够使细胞通过调节它们的生理特性而适应环境的改变。已有的研究表明ncRNAs在细菌的蔗糖代谢、细胞外膜应激反应、群体感应和细菌毒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调控模式已经成为细菌调控网络中的重要“分支”。本文综述了细菌ncRNA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细菌ncRNAs的合成及调控机制,由于ncRNAs结构的独特性及调控网络的复杂性,因此ncRNAs的功能研究已经成为近几点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5.
伤寒Vi多糖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国产伤寒Vi多糖菌苗的稳定性,将保存三年以上的伤寒Vi多糖菌苗成品采用自然风干和37℃恒温干燥两种方法浓缩后,用CL-4B柱层析分析系统,测定KD在0.25前多糖的回收率,结果均大于50%,同时对保存三年以上的制品按规程进行了全球,结果均符合规程要求,表明国产菌苗放置三年依然合格。  相似文献   
116.
李巧丽  延娜  宋琼  郭军战 《植物学报》2018,53(1):94-103
鲁桑(Morus multicaulis)是亚洲地区栽培的重要经济作物。以鲁桑品种日本胡橙为实验材料,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鲁桑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 获得NCBI登录号(KU355297), 并研究鲁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结合前人对蒙桑(M. mongolica)、印度桑(M. indica)和川桑(M. notabilis)的研究结果, 对鲁桑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鲁桑叶绿体基因组是一个典型的四部分结构, 全长159 154 bp, 共注释130个基因, 包含8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8个基因在反向重复区重复)、37个转运RNA (t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 (rRN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在鲁桑中共搜索到82个SSR位点, 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五核苷酸重复基序个数分别为63、7、2、9和1个, 并没有发现六核苷酸; 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在鲁桑的叶绿体基因组SSR中占76.8%。采用MEGA 6.0软件, 通过最大似然法和近邻结合法对包括4个桑属物种在内的15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2种方法得到的聚类结果均为鲁桑和蒙桑聚在一起。研究结果对叶绿体基因组工程研究及桑属种间的分子标记开发和优良品种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7.
癌症通常由基因变异的累积所驱动,有效地识别癌症的驱动突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已有方法更多是通过将基因组区域中观察到的突变率与背景突变率(BMR)预期的突变率进行比较或功能影响测试来识别驱动基因,该驱动基因本质上是存在统计异常的基因。而且并未对已有明确分类的癌症的子类之间驱动基因进行研究。本文引入关联规则算法,探寻发生该基因突变诱使病人患该子类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有效规则,将突变数据与患癌结果通过算法建立关系,再通过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这三个指标对产生的规则进行筛选和评估,来预测候选驱动基因以及类间驱动基因差异。最后利用491例低级别脑胶质瘤体细胞突变数据,得到22个与结果存在关联的驱动基因及其所属的子类,敏感性和假阳性结果优于目前已有的单一算法,且22个基因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建立了基于22个基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子类识别方法,模型总体准确率达98.99%,方法可有效区分三子类。  相似文献   
118.
蛙类在暗视条件下能辨别不同颜色,但颜色感知时大脑神经活动的动态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峨眉仙琴蛙(Nidirana daunchina)在蓝、绿、黄三种颜色光刺激下脑电信号δ、θ、a、β 4种节律的功率谱,研究脑电节律与颜色感知之间的关系,探索颜色感知的动态神经机制.首先采集不同颜色刺激下端脑、间脑和中脑的脑电信...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消化道出血,为神经内科防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住院患者400例,分为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针对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数据显示,鼻饲时间长短(一周、二周)与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有关联,鼻饲二周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机率高于鼻饲一周患者,两组间统计检验,x2=11.329,P<0.05,有显著差异。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自身疾病及严重程度、年龄、置管位置、鼻饲技术。结论: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在肝脏L-02 SIRT6-KO细胞系中,观察SIRT6在肝脏脂滴形成中的作用,初步研究在肝脏脂质代谢中SIRT6相关的转录差异基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TALEN技术,构建肝脏L-02 SIRT6特异性敲除细胞系,并经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水平;利用油酸刺激L-02 SIRT6-KO细胞及其对照组,体外模拟肝脏脂肪变的条件,并经高内涵和油红染色验证其脂滴形成能力;利用基因芯片检测L-02 SIRT6-KO及其对照细胞系中相关差异基因,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结果:建立人肝脏SIRT6特异性敲除细胞系,q PCR显示m RNA下降50%,但Western blot证明SIRT6完全敲除;BODIPY实验及油红O染色发现,L-02 SIRT6-KO细胞比对照组其脂滴形成数量增多,高内涵荧光检测显示L-02 SIRT6-KO细胞中脂滴荧光强度比对照组增强(176.38±2.55 vs 104.26±2.08);通过对差异转录基因分析,发现了一组在脂质代谢中和SIRT6相关的关键基因如STEAP4、HMGA2、PDE1A、INSL4等。结论:成功建立人肝脏L-02 SIRT6-KO细胞系,并经实验证明SIRT6缺失能够促进脂滴形成;筛选到一组和SIRT6相关参与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