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5株杂交个体(携带对甲霜灵和地茂散的抗性标记)的游动孢子分别与其野生型亲本AP 14和PK9(对甲霜灵和地茂散均敏感)按1:1、1:9和1:49比例混合涂布在10%V6培养基平板上或接种在苹果片上生长4~5d,并诱导产生孢子囊和释放游动孢子,经单孢分离建立单孢无性系,在含甲霜灵或地茂散的培养基上检测杂交个体的单孢后代所占的百分率。结果是,在V6培养基平板上混合生长的30个组合中,仅3个组合杂交个体的单孢后代在其单孢无性系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野生型亲本,其余组合均符合其各自的期望值;在苹果片上混合接种的30个组合,杂交个体与野生型亲本的单孢后代所占比例均符合其各自的期望值。进一步测定2个杂交个体(APK-9和APK-24)分别与其野生型亲本以1:1的比例混合后在V6培养基平板上和苹果片上连续3个产孢循环过程中两者比例的变化,结果是,在杂交个体与野生型亲本AP14的组合中,杂交个体的后代所占的百分率由第一个产孢循环的49.1%~54.2%至第三个产孢循环下降为1.8%~6.2%:而在与另一野生型亲本PK9的组合中,杂交个体的后代所占的百分率从第一个产孢循环的44.4%~54.2%至第3个产孢循环上升为72.1  相似文献   
922.
以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A.Chev.)C.F.Liang et A.R.Ferguson cv.Bruno)果实为试材,研究乙酰水杨酸(ASA)与乙烯处理对果实内源水杨酸(SA)含量变化以及后熟软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SA在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内源SA水平呈下降变化,组织中SA水平与果实硬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94),ASA处理可显著地维持组织中较高的SA水平,抑制脂氧合酶(LOX)和丙二烯氧合酶(AOS)活性增加,减低O2^-生成速率,维持细胞膜稳定性,进而抑制了乙烯生物合成或推迟乙烯跃变的到来,延缓了果实后熟软化进程,这些效应主要表现在乙烯跃变之前或乙烯跃变前期;相反,外源乙烯处理则显著降低果实组织中内源SA水平,促进LOX和AOS活性的增加,促使O2^-积累,增加了细胞膜透性,促使乙烯跃变的提前到来,加速了果实的后熟软化。推测组织中的内源SA水平与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外源ASA可能作为一种O2^-等自由基的清除剂或是细胞膜稳定剂在组织成熟衰老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23.
韦兰英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08,28(6):2526-2526~2535
对黄土高原不同退耕年限坡地植物比叶面积(SLA)和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明其随生境条件而发生的变异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立地和物种水平植物SLA存在显著差异,SLA变化范围各不相同,植物叶片C、N和P含量以及C/N 、N/P和C/P在不同退耕年限坡地间不具有一致性的变化,这表明不同物种叶性因子随生境发生的变化较为复杂.草地植物叶片SLA和叶片C含量为负相关,与N、P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土壤理化特性对叶片SLA和养分含量的关系因物种而异,综合所有植物进行分析,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SLA的相关性不明显,但与叶片养分含量关系密切.所以,生境条件的差异可能是植物叶片结构特性和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但调控植物叶性特征的因素较为复杂,不同的植物具有各自相应的对生境条件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24.
砂生槐种子蜂危害空间格局及理论抽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田间调查抽样方法为分行取样法,并得出田间幼虫不同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925.
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1个IL-10家族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研究开发高活性、低分子量的IL-24,并探讨其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并制备了缺失N端103个氨基酸残基的IL-24(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并观察了其对A549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技术扩增IL-24第104位至第206位氨基酸区域的编码序列,制备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用Ad-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感染肺癌A549细胞. MTT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显著抑制了A549细胞的生长.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Ad-hIL 24Δ103感染导致细胞凋亡.Western 印迹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导致了PKR和eIF-2α蛋白的表达上调与磷酸化激活,提示PKR和eIF-2α参与了hIL-24Δ103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关键词 人白介素24;腺病毒;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26.
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是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其性能与3-羟基己酸(3HHx)在共聚物中的摩尔百分含量密切相关。本研究在两株嗜水性气单孢菌Aeromonas hydrophila WQ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中分别引入了编码酯酰辅酶A脱氢酶的yafH基因和编码合成3-羟基丁酸-CoA的phbA和phbB基因,将A.hydrophila WQ合成的PHBHHx中的3HHx的摩尔含量由3%—5%提高到20%以上;而A.hydrophila 4AK4合成的PHBHHx中的3HHx摩尔含量则由15%左右降低到3%-12%。成功地实现了对PHBHHx单体组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927.
人纤溶酶原Kringle 1—5结构域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T PCR的方法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内获得了编码人纤溶酶原 (hPlasminogen)的Kringle 1到 5(简称K1- 5 )的cDNA ,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HIL S1中。将重组载体pHIL K1- 5转化毕赤酵母GS115 ,得到的重组菌株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 ,并利用赖氨酸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质。重组蛋白质K1- 5能特异性地按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刺激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的增殖 ,浓度为 14mg L时达到最大抑制效果的 5 0 % ;K1- 5能抑制bFGF引起的BAEC的迁移 ,5 0mg L的K1- 5对BAEC迁移的抑制率为 4 7% ;K1- 5还能影响BAEC细胞的周期 ,14mg L的K1- 5使细胞在G0 ~G1 期积聚。  相似文献   
928.
目的:制作并观察标尺模板在指导Branemark种植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患者52颗种植体,铸造制作标尺模板后戴入口腔拍摄曲面体层片。根据影象所显示的适宜种植区域与颏孔、上颌窦等颌骨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结合上部修复设计选择Branemark种植体数量与植入点,并借助标尺模板的定位网格予以记录。手术时将标尺模板戴入口腔,根据记录结果在颌骨表面显示种植体入点与颌骨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指导手术进行。术后戴入标尺模板拍摄对照片,判断种植体与预定位置的吻合性。结果:52颗种植体中,除1颗种植体因术中临时改变种植位置,其余51颗种植入位置均与术前计划一致。结论:在Branemark种植修复中制作并应用标尺模板,能方便直观地帮助术者将种植体植入预定位置,避免损伤颏孔等颌骨重要解剖结构,提高了手术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29.
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其机械和加工性能与3-羟基己酸(3HHx)在共聚物中的含量密切相关。在嗜水气单孢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中引入了编码β-酮基硫解酶(β-ketothiolase)的phbA基因和编码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Acetoacetyl-CoA reductase)的phbB基因,使重组菌增加了一条利用乙酰辅酶A合成3-羟基丁酸-CoA的代谢途径,这使得利用非相关性碳源调控PHBHHx的单体组成比例成为可能。利用葡萄糖酸钠和月桂酸作为碳源,对重组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进行了摇瓶培养及5L发酵罐培养的研究。在摇瓶实验中,通过改变碳源中两种组分的比例,可以使A,hydrophila 4AK4合成的PHBHHx中的3HHx摩尔含量由原来的15%左右降低到3%~12%,成功地实现了对PHBHHx单体组成的调控;当以月桂酸为唯一碳源时,在5L发酵罐中,经过56h的培养,获得了51.5g/L的细胞干重(CDW),其中62%为PHBHHx,3HHx在PHBHHx中的摩尔含量为9.7%;当以1:1的葡萄糖酸钠和月桂酸为碳源时,48h的5L发酵罐培养获得了32.8g/L的CDW和52%的PHBHHx含量,其中3HHx在PHBHHx中的摩尔含量为6.7%。结果证明了该重组菌在大规模生产单体组成可控PHBHHx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0.
一种提取葡萄芽中总RNA的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葡萄品种‘Perletts‘‘(Vitis vinifera)冬芽为材料,研究了提取葡萄芽总RNA的方法,同时指出提取RNA时的注意事项。该方法具有可靠性高,易于大量制备,所提取的RNA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