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情况,寻找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药物治疗方案、不良事件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0.54±15.42)岁,住院天数为(32.67±12.22)d,颅内压升高30例(75.0%),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37例(92.5%),脑脊液培养阳性31例(77.5%),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阳性34例(85.0%),诱导期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最多的是贫血22例(55.0%),其次是低钾17例(42.5%);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钾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在药物使用的第2周,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药物使用的第1周。两性霉素B累计使用剂量>500 mg、治疗前HGB<110 g/L是导致患者治疗疗程<14 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发生不良事件有所不同,影响药物使用天数的因素主要是药物累计使用剂量、治疗前HGB水平。  相似文献   
22.
新疆四个民族中12对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文对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族人群的前额发际等12对遗 传性状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各个性状的基因频率、并在4个民族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 Abstract:Twelve characters including hair beared on forehead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Uygur,Kazak,Kirgiz,and Tajik Xinjiang province.The gene frequencies of the twelve character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among the four minorities.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黄褐斑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 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黄褐斑女性患者117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即激光组、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各39 例。 激光组单纯应用激光治疗,药物组应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 生素C 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 黄褐斑颜色评分显著低于激光组、药物组及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及药物组(P<0.05)。药物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其他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确切, 可以有效改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4.
用光镜和电镜对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20个品种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器进行了观察,对叶形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姜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主要有正六边形、长六边形和不规则六边形3种类型。气孔器均为平列型,气孔器的宽度为21.5-31.0μm,气孔器指数为1.75-8.22,叶形指数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表皮的这些特征为确定品种间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
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G)的31个SNP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利用质谱检测技术检测PPARG基因的31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根据质谱峰图判读样本目标位点基因型,统计分析31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利用x2检验确定筛选的SNP位点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发现31个SNP位点中,23个位点的次等位基因分布频率MAF≥0.05,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具有多态性,其他8个SNP位点的MAF0.05,没显示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这些位点等位基因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6.
提高防风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防风种子发芽率,加大黑龙江省地道药材防风的开发力度。方法:分别采用45℃温水浸种12、24h;150w微波辐射15s、20s、25s 30s;流水冲洗防风种子3—4h;柳枝浸出液为萌发剂培养防风种子,同时培养未经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发芽率为36.67%;温浸组为60.33%;微波15s组发芽率为68.00%,20s组为74.33%,25s组为71.17%,30s组为67.33%;流水组发芽率为84.00%;柳枝组发芽率为68.67%。结论:大规模播种可采用45℃温水浸种12-24h、150w微波辐射20s、流水冲洗3—4h、柳枝浸出液为萌发剂均可提高发芽势、发芽率,缩短发芽历期,改善出芽不齐等现象。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北柴胡种子内生菌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山西(BC_1)、黑龙江(BC_2)、河北(BC_3)和内蒙古(BC_4)的四个产地(4份)北柴胡种子的16S RNA V3-V4区和ITS1区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对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C...  相似文献   
28.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P基因编码产物从功能上分为末端蛋白(1~178aa)、间隔区(179~336aa)、逆转录酶区(337~682aa)和RNA酶H区(683~816aa),各区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逆转录酶区包含S基因主蛋白编码区.近年来的研究提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有准种[1,2]的假说.我们以逆转录酶区序列为研究靶区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靶基因序列,随机选择克隆测序,比较其结果,证明了HBV准种特点的存在,并发现多种基因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29.
用长距离RT PCR方法分别克隆了浙江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细胞致弱株HZ2、弱毒疫苗株JD1和野毒株ZJ2 0 0 0的A节段基因组全长 ,三毒株的A节段均长 32 59bp ,都包含两个相互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和两端的 5′ ,3′ 非编码区 (NCR)。它们在核苷酸和推导的四种病毒蛋白VP2、VP3、VP4、VP5的氨基酸水平上高度同源 ,并具有位于VP2高变区的特征性氨基酸H2 53、N2 79、T2 84、R330 ,这些氨基酸是弱毒株和几个强毒株的标志。野毒株ZJ2 0 0 0的高强毒力可能与VP2高变区和VP2 VP4剪切位点附近的几个突变有关。序列比较进一步支持VP2并非是决定IBDV毒力的唯一因素。不同毒力表型毒株的两端NCR序列高度保守提示NCR可能与IBDV毒力并不直接相关。另外 ,根据VP5在十种不同表型毒株中高度保守 ,作者提出了一种VP5与病毒毒力关系的推测  相似文献   
30.
(二 )本篇对中国坡垒Hopea的 10个分类单元和越南的 2个分类单元作了分类论述 ,同时对它们作了系统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