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目的】通过LC_(50)溴氰菊酯胁迫1龄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测定对其生长发育及能源物质的影响,为研究茄无网蚜抗药性产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浸渍法用LC_(50)溴氰菊酯处理1龄茄无网蚜,间隔12h观测药剂胁迫后试虫的生长历期,分别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香草醛试剂测定各虫龄试虫蛋白、糖类和总脂质含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药剂胁迫下显著延长了1龄(1.44倍)、2龄(1.26倍)的发育历期(P 0.05);蛋白质比重在2龄(0.75倍)、3龄(0.69倍)、成蚜(1.17倍)有显著差异(P 0.05),其他虫龄有差异但不显著;可溶性糖比重在2龄(1.39倍)差异显著(P 0.05);糖原比重在1龄(3.81倍)、2龄(3.82倍)差异显著;总脂质在1-4龄均有显著差异(P 0.05),分别是对照组的2.04、1.34、1.25、1.30倍。【结论】药剂胁迫对茄无网蚜的生长发育及各虫龄能源物质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2.
可鲁克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可鲁克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演化特征,依据环境生态学相关理论,运用综合调查、遥感解译与反演、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选取自然地理、气象、土地利用/覆盖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15个因子,采用因子分析和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建立流域土壤质量模型和生态环境质量诊断模型,分析2000、2005、2010和2015年可鲁克湖流域土壤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00、2005、2010和2015年,可鲁克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均值依次为21、47、54和72,呈稳定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较差转为良好,土壤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北部山区和流域下游湿地及河流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转好。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质量与湖泊面积是指示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可鲁克湖最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3.
[目的]PrfA蛋白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致病过程中毒力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从蛋白质水平上初步探讨了PrfA的调控功能.[方法]对LM4及LM4 AprfA的胞外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发现差异表达的有31个蛋白点,质谱鉴定成功19个点,对应12种蛋白,其中已知的毒力相关蛋白有:InlC、ActA、LLO,此外还发现丙氨酸丙氨酰羧肽酶、GW重复表面蛋白、假定转录调节因子、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和一些假定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hly、actA、inlC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丙氨酰氨羧肽酶、GW重复表面蛋白的mRNA转录水平降低.[结论]PrfA蛋白对毒力岛LIPI-Ⅰ和毒力岛LIPI-Ⅱ中毒力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新发现的转录调控因子和假定蛋白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4.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本研究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对13月龄和15月龄红鳍东方鲀的脑组织和肌肉组织共12个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脑组织样本中平均共得到5 510万条原始reads,在肌肉组织样本中平均共得到5 482万条原始reads.在15月龄相对13月龄脑(BB15 vs BB13)中筛选到554个差异基因,其中234个上调表达基因,320个下调表达基因.15月龄相对13月龄肌肉(MB15 vs MB13)中筛选到380差异基因,其中253个上调表达基因,127个下调表达基因.GO富集结果将差异基因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三个层面.根据KEGG代谢通路分析,在BB15 vs BB13中,注释到163个差异基因,共富集到82条通路上,其中MAPK信号通路和神经信号传递通路的富集程度最高.在MB15 vs MB13中注释到138个差异基因,富集到97条通路上,其中也是MAPK信号通路富集程度最高.共筛选出3个可能与生长相关基因MSTN2、IER2、C-FOS.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红鳍东方鲀的基因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也为改善养殖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抗逆和抗病能力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5.
马闯  杨竟艺  高云昌  龙鸿  于玮玮 《广西植物》2021,41(8):1306-1314
为探究八仙山保护区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的更新潜力、多样性程度以及稳定性水平,阐明三者间的关系,该文以保护区内油松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松栎混交林) 3种不同类型天然次生林为对象,调查建群种径级结构和更新潜力,计算不同层次群落多样性,测定M. Godron稳定性,并采用主成分法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处于成熟期,但幼苗较少;栓皮栎、蒙古栎以及阔叶杂木的幼苗、幼树较多,更新潜力较大。(2)松栎混交林的乔木层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层多样性最低,油松林的草本层多样性最低;松栎混交林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最低而均匀度最高。(3) M. Godron稳定性表明,蒙古栎林距离稳定点较近,而油松林偏离较远。(4) PCA双序图表明,M. Godron稳定性与种群更新潜力、Alatalo均匀度呈较强正相关,综合排序依次为松栎混交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林。综上结果表明,建群种更新潜力和物种均匀度对群落稳定性影响较大,林地管理应注重对幼苗幼树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6.
目的:克隆人表达FHL1C基因以及建立真核表达载体和慢病毒载体。方法:从人的骨骼肌细胞来源的cDNA中扩增并克隆人FHL1C基因的编码区,连接至pMD-18T载体酶切鉴定后测序。序列测定确认后,双酶切pMD18T-FHL1C回收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FHL1C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Hela细胞及Cos7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对Notch信号作用。构建FHL1C-IRES-GFP表达单元,建立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FHL1C-IRES-GFP,包装慢病毒后感染培养的细胞,用免疫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其在被感染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PCR方法成功扩增了人FHL1C基因的编码区。通过转染Hela及Cos7细胞,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表达,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均能够下调激活的Notch信号。成功构建了FHL1C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FHL1C-IRES-GFP,包装慢病毒,把获取的慢病毒感染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证实被感染的细胞绿色荧光蛋白正确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其表达。结论:成功建立起FHL1C真核表达载体及慢病毒表达系统,为研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与Notch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7.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时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其抗体的血清浓度变化情况。方法:测定各类不稳定性心绞痛(UA,n=32)、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n=16)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n=8)和健康对照(n=38)血清HSP60及其抗体的浓度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各型ACS患者血清HSP60和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TEMI患者血清HSP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UA和NSTEMI患者(P<0.05)。结论:测定患者血清HSP60水平可以用于协助ACS诊断和疾病进程监测。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结果:16例并发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15例患者瘘口在8~20天愈合,1例患者因营养状况较差,身体消瘦,吻合口瘘在45天愈合。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吻合口瘘发生后积极的宣教,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方式的瘘口护理、基础护理、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颈部吻合口瘘的早期愈合和术后身体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NRS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价值。方法:NRS-2002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前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5日后手术,手术方式为根治性胃切除,包括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只有实验组给予谷氨酰胺双肽每日20克。于入院时和手术后第6日测量CD4、CD8、CD4/CD8、IgG、IgA、IgM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观察手术恢复过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试验组CD4、CD8等免疫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一过性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白蛋白较对照组恢复迅速。试验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对照组快,术后腹泻发生率较低。两组在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感染等发病率方面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静脉营养支持时添加谷氨酰胺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0.
构建一种以分泌型荧光素酶基因(Gluc)作为报告基因的仙台病毒BB1株微小基因组质粒,比较了CMV启动子与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效率。首先设计并合成锤头状核酶序列,仙台病毒trailer、L基因非编码区、N基因非编码区和leader序列以及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插入含有CMV和T7双启动子的质粒pVAX1中,获得仙台微小基因组的通用型载体pVAX-miniSeV。将Gluc基因插入pVAX-miniSeV中,分别获得正向插入的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VAX-miniSeV-Gluc(+)和反向插入的pVAX-miniSeV-Gluc(-)。用pVAX-miniSeV-Gluc(+)转染BHK21细胞能在上清中检测到高水平的Gluc活性,表明其中的CMV启动子具有正常转录功能。将pVAX-miniSeVGluc(-)和仙台病毒N、P、L蛋白表达质粒共转染BSR T7/5细胞(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BHK-21细胞)检测到Gluc的高效表达,表明pVAX-miniSeV-Gluc(-)能够被有效拯救;但在BHK-21细胞中却未检测到Gluc的有效表达,提示该载体中的CMV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效率可能没有明显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CMV与T7启动子各自对于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的作用,本研究又构建了单独含有CMV或T7启动子的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CMV-miniSeV-Gluc(-)和pT7-miniSeV-Gluc(-)。将这两种载体和仙台病毒N、P、L蛋白表达质粒分别共转染BSR T7/5细胞,结果pT7-miniSeV-Gluc(-)共转染组检测到了Gluc的高效表达,而pCMV-miniSeV-Gluc(-)共转染组未检测到,证实了通用型载体pVAX-miniSeV中仅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起了关键作用,而CMV启动子作用不明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通用型双启动子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VAX-miniSeV,并证明了T7启动子系统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构建仙台病毒全基因感染性克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