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摘要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模型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APP/PS-1雄性小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0.5% CMC-Na)、阳性组(多奈哌齐组,0.7 mg?kg-1)、齐墩果酸组(10 mg?kg-1)每组7只,6月龄同背景SPF级C57BL/6小鼠7只为对照组。灌胃8周之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HE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ELISA检测血清中Aβ1-4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Aβ1-42、APP、Iba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PP、Ib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齐墩果酸组进入有效区域次数分别为7.00±2.09,1.00±0.89,3.67±1.97,4.33±2.50,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Aβ1-42含量按上述顺序依次为4.98±0.25,2.50±0.66,4.63±0.73,4.36±0.97,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β1-42、APP、Iba1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4)WB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P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7,1.38±0.35,0.89±0.25,0.93±0.27;这四组的IBA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34,1.79±0.74,1.06±0.61,0.88±0.49,与模型组相比,野生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PP、IBA1蛋白相对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墩果酸组可以改善APP/PS-1模型小鼠记忆力及认知功能,降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通过下调Aβ1-42、APP、Iba1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发挥保护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952.
953.
954.
本文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基础上,对6个采自云南、广西、福建和江西的靴耳属新种进行描述,分别命名为齿缘靴耳、异囊靴耳、假黏靴耳、网孢靴耳、条纹靴耳和毛缘靴耳,并编制中国靴耳属已知物种检索表。基于已知的靴耳属ITS序列,对靴耳属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球孢亚属是并系群,并确定了锁状联合的有无及菌盖表皮是否具有凝胶层是靴耳亚属的主要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检测缺氧预处理对神经干细胞间隙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半通道功能的影响,为探究缺氧预处理后神经干细胞间细胞通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及缺氧预处理1小时组、缺氧预处理4小时组、缺氧预处理8小时组、缺氧预处理12小时组神经干细胞中cx43、cx36、cx47的表达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测量钙黄绿素滤过情况以评估半通道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1.03±0.14%)比较,在0.5%氧气条件下暴露8小时(3.05±0.40%)和12小时(5.51±0.31%)的神经干细胞坏死率较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缺氧预处理4、8、12小时组神经干细胞中cx43、cx36、cx47的表达显著增加,且随着缺氧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及加入半通道阻滞剂组相比,缺氧预处理组半通道滤过功能显著增强(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以时间依赖性方式提高神经干细胞间隙连接蛋白的表达和半通道滤过功能。神经干细胞暴露于低氧环境而不引起坏死显著增加的最佳时间为4小时。  相似文献   
956.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E钙黏素(E-cadheri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不同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经Log_rank检验发现,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生存率高于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9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β-catenin、MMP-9异常高表达,E-cadherin异常低表达,其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β-catenin、MMP-9、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957.
谷氨酸棒杆菌是生产氨基酸、有机酸等的重要菌株,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在提高目的产物产量、发现新的基因功能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基于同源重组的传统基因编辑技术到以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编辑均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得到合理应用。其中,CRISPR技术以其快速、简便、编辑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现阶段研究者用于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的主要技术,但是更为简单、高效的编辑手段依旧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以获得优良菌株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958.
【背景】目前利用拮抗菌进行作物病害防治的研究较多,但拮抗菌次生代谢产物如何影响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相关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J-15抗大丽轮枝菌次生代谢产物对棉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利用枯草芽孢杆菌J-15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安全进行评估。【方法】以新疆北部玛纳斯地区棉田为土壤采样点,随机选取10个点进行采样后混合,经枯草芽孢杆菌J-15抗大丽轮枝菌次生代谢产物处理一定时间后,提取土样总DNA,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技术,对样品中真菌ITS1-ITS2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J-15抗大丽轮枝菌次生代谢产物处理对土样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97%相似度水平下,处理10、30d后,样品中真菌的OTU数量、Chao1和ACE丰度指数均分别高于相同时间放置的未处理的对照组,而Simpson指数低于其对照组。从群落组成分析来看,与对照组相比,受J-15次生代谢产物处理的土壤样品,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盘菌属(Tricharin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优势真菌相对丰度提高,而丰度高于1%的2类病原真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镰孢霉属(Fusarmm)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J-15抗大丽轮枝菌次生代谢产物对棉田土壤真菌群落及丰度有显著影响,但不改变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959.
植硅体的现代过程研究是利用植硅体这一指标精准恢复区域古植被、古气候的前提和关键环节,探讨表土植硅体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在东北地区沿着年降水量为600 mm等降水线采集54块表土样品,研究单一温度控制下表土植硅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寻找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植硅体类型。结果表明: 54块表土样品中植硅体类型相同,共鉴定出15类,分别是棒型、尖型、块状、扇型、扁平状、帽型、鞍型、哑铃型、齿型、三棱柱型、硅化气孔、导管型、硅质突起、弓型、椎骨状,且主要以棒型、尖型为主,短细胞、块状、扁平状次之,其他类型植硅体的平均百分含量不足1.0%。小兴安岭、松辽平原和辽西低山丘陵3个区域的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存在差异,判别分析结果能够将3个区域样点有效区分开,总的判别正确率为94.4%,其中棒型、尖型、三棱柱型的平均含量在小兴安岭最大,在辽西低山丘陵最小;而鞍型、哑铃型、硅质突起与之相反;块状、扁平状、扇型则主要是在松辽平原最大,且棒型、尖型、三棱柱型、鞍型、哑铃型、硅质突起、块状、扁平状和扇型的百分含量在3个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棒型、尖型、三棱柱型的百分含量与年均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块状、扁平状、扇型、哑铃型、硅质突起的百分含量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而鞍型、帽型、齿型的百分含量与年均温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鹅肌肽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ON)、高尿酸血症组(HUA)、别嘌呤醇组[Allo:10 mg/(kg·d)]和鹅肌肽干预组[Ans 1 mg:1 mg/(kg·d)];[Ans 10 mg:10 mg/(kg·d)];[Ans 100 mg:100 mg/(kg·d)],空白对照组喂养普通大鼠饲料,其他5组均喂养高尿酸血症模型饲料,进行相应物质的灌胃,实验周期为6周,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24 h尿量,评价大鼠尿酸和肾功能指标,并进行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与CON组相比,HUA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尿素氮、尿量及尿酸排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与HUA组相比,鹅肌肽干预组中,Ans 10 mg和Ans 100 mg组的血尿酸水平降低(P< 0.05),尿量及尿酸排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 0.05),Ans 1 mg的胱抑素C和Ans 100 mg的血清腺苷脱氨酶显著降低(P< 0.05)。组织学分析显示,鹅肌肽各干预组大鼠管腔扩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明显改善,无纤维化,与空白对照组差异较小,能明显延缓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肾脏损伤。结论:鹅肌肽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水平,可能是通过促进肾脏尿酸排泄和保护肾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