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高温对昆虫影响的生理生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杜尧  马春森  赵清华  马罡  杨和平 《生态学报》2007,27(4):1565-1572
温度是影响昆虫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将其与某一时间的种群数量结合,可用于对昆虫未来种群数量进行预测预报。过高的环境温度常使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及存活等受到严重影响,对这种影响缺乏了解降低了害虫测报的准确性。探明高温对昆虫生理生化的作用机理是了解高温对昆虫生命活动影响的根本途径。总结了高温对昆虫生理生化的重要影响。高温使昆虫表皮的蜡质层瓦解,油脂融化,表皮渗透性增加,虫体大量失水。引起昆虫体内重要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改变许多重要大分子的电荷状态,使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能量增大,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降低,分子间疏水作用增强,大分子保持形状的能力降低,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大分子行使其功能。高温使昆虫细胞骨架瓦解,细胞遭到破坏;细胞膜内磷脂组分比例改变,细胞膜流动性下降。虫体内重要遗传物质DNA和RNA复杂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在高温下发生改变,对昆虫性状的稳定遗传造成严重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均发生改变,原有常温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关闭,空间构象及功能发生变化,而产生耐热性物质(如热激蛋白)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则开启。高温影响酶及酶促反应速率,对昆虫体内神经传导关键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使昆虫无法进行正常的神经传递,丧失躲避不良环境的能力。高温影响脂质、低聚糖等物质的代谢。最后梳理了高温作用下昆虫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并提出高温对昆虫造成伤害的顺序过程假设。讨论了不同程度的高温对昆虫造成死亡的机理可能不同。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如高温对昆虫造成损害的最初作用位点;高温伤害的完整生理生化路径;耐热性产生的生化基础;高温对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或生命过程的具体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2.
枣疯叶内游离氨基酸纸层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的叶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无论在量上或种类上远比一些草本植物感染病毒后所引起的变化剧烈得多。枣疯叶内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几乎在整个枣生长季节内大量持续增高,病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高出健叶约10—15倍,谷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高出健叶4—5倍。病叶内精氨酸也不正常的积累,而健叶很少有精氨酸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病叶中含有健叶所没有的A和B两种物质。初步分析这两种物质可能是由5—6种氨基酸所组成。酸枣叶内的A、B在270亳赦米有吸收高峰。疯枝上表面看来是“正常,,的叶片也有类似的不正常变化,可见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病叶的代谢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23.
气候变化下栓皮栎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导气候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文强  王小菲  江泽平  刘建锋 《生态学报》2016,36(14):4475-4484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东亚天然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实气候条件下栓皮栎在东亚地区的潜在分布及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全新世中期(6000年前)和未来气候(2050年)来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栓皮栎潜在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现实气候条件下东亚栓皮栎适生区(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面积占总研究区面积的21.88%,主要集中在东亚南部区域,在我国北起陕西中部、山西和河北南部边缘、山东,西起甘肃东部边缘、四川中东部、云南、西藏东部边缘,一直到东部沿海区域,同时在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中南部也有分布,其中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9%,主要集中在秦岭山脉、大巴山脉、伏牛山、云南的云贵高原、罗霄山脉、南岭山脉、武夷山和台湾岛;气候变化情景下,栓皮栎的适生区分布面积变化较小,但其适宜生境的分布范围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性变化,适宜生境分布范围逐渐向西部秦岭山脉、大巴山脉、四川、重庆和云贵高原等区域集中,并使该分布中心的适宜生境面积逐渐扩大;影响栓皮栎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月的最低气温(Bio6)、最冷季平均气温(Bio11)和年降水量(Bio12),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48.6%、21.4%和14.2%。  相似文献   
124.
125.
鲜食葡萄的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葡萄的成熟及采后生理生化特性,采后的各种主要病害和次要病害以及鲜食葡萄的采后贮运方法和国际通用的葡萄保鲜方法──SO_2熏蒸法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6.
福司曲星是一种从Streptomyces pulveraceus分离得到的磷酸酯类、聚酮类抗生素。本文从其突变株(ΔfosJ)分离得到一系列新的福司曲星结构类似物(10~14)。结合各种波谱方法,我们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殊性,初步推断这些化合物可能来自于异常的PKS组合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27.
基于益心祛瘀化痰法,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信号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本研究选取ApoE-/-小鼠进行模型复制,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C57BL/6J背景的ApoE-/-小鼠空白组。第9周开始灌胃,连续灌胃4周。HE及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窦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 AOPP)、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表达水平;Wes...  相似文献   
128.
129.
【背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都是能引起宿主致病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常出现混合感染,临床诊断上易与猪瘟、猪丹毒等混淆。目的快速、有效鉴别猪链球菌病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2种病原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猪链球菌的gdh基因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lpE基因,设计2对特异引物及TaqMan探针,以细菌16S rRNA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及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猪链球菌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猪链球菌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细菌分离后的测序结果验证完全一致。此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4.53×102copies/μL和3.97×102copies/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可靠,能够用于2种病原菌的同时检测,为猪链球菌病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深圳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 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且位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以内伶仃岛尖峰山的山蒲桃+红鳞蒲桃-小果柿群落为对象, 通过设置典型样地2400 m2 开展野外调查和群落学研究。结果表明: (1)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46 科79 属102 种, 其中蕨类植物6 科7 属8 种, 种子植物40 科72 属94 种。群落优势科与表征科以樟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芸香科、茜草科、棕榈科等为主, 显示具较强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性质; 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属占优势, 共有61 属, 占88.40%; 温带仅占11.60%。(2)群落乔木层主要优势乔木有: 山蒲桃、红鳞蒲桃、短序润楠、刺葵、白背槭等, 重要值依次为: 16.72%、9.79%、7.44%、6.18%、4.80%。灌木层主要以小果柿占绝对优势, 这是一个重要的岛屿性特征种。(3)乔木层优势种群年龄结构以IV 级、V 级立木占优, 群落处于中期演替阶段, 种群竞争活跃; 物种多样性Shannon 指数H′=3.64, Simpson 指数D=0.95, Pielou 均匀度指数Jsw=0.79,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13.32。在整体上, 该群落是一个保存良好的中生性常绿阔叶林, 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主要种群偏向集群分布, 亦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带性群落, 处于演替的活跃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