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林巍  要乐  黄兴 《古生物学报》2022,61(3):439-457
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是四射珊瑚相对繁盛的时期。维宪晚期至谢尔普霍夫期, 受晚古生代大冰期和海西运动的影响, 西欧等不少地区的海相沉积发生相变, 四射珊瑚记录稀少。华南在此时仍广泛发育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含有丰富的四射珊瑚化石记录。通过对安徽省巢湖地区和州组四射珊瑚的研究, 共鉴定出11属15个种, 其中包含2比较种1、亲近种和3未定种。珊瑚动物群面貌具有典型华南大塘晚期四射珊瑚的特征, 属于Aulina rotiformis带(原Yuanophyllum带上部), 年代为谢尔普霍夫期。和州组的四射珊瑚组合可与湘中梓门桥组上部 Yuanophyllum带的Neoclisiophyllum yengtzeense–Koninckophyllum stellatum亚带和Lophophyllum lophyphylloidea亚带对比 , 也可与黔西赵家山组的 Palaeosmillia murchisoni murchisoni 组合带和 Lithostrotion decipiens–Dibunophyllum bipartitum组合带对比。根据珊瑚动物群的组成、生长形态、共生关系和围岩的岩性特征, 可判断动物群生活在相对浑浊、局限、富营养化的近岸浅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32.
王慧  要乐  林巍  王秋来 《古生物学报》2022,61(3):427-438
伴随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Kellwasser和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 泥盆纪的主要造礁动物层孔海绵消失、珊瑚多样性急剧减少, 之后的早石炭世是造礁珊瑚的关键复苏期。贵州雅水剖面下石炭统维宪阶上司组发育了丰富的原位珊瑚层, 即层状珊瑚礁, 依据有孔虫化石确定珊瑚层的时代为维宪晚期。上司组珊瑚层主要由丛状复体四射珊瑚组成, 多样性低, 可识别出2属2种: Siphonodendron pauciradiale 和Stylostrotion pentalaxoidea。其中, S. pauciradiale广泛分布于西欧和北非地区维宪晚期的珊瑚礁中, 而S. pentalaxoidea分布局限, 目前仅见于华南板块。雅水剖面维宪晚期全球广布的造礁珊瑚S. pauciradiale的出现, 指示华南地区珊瑚礁的复苏演化过程与全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3.
盐度对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释放硅、碳、氮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潮汐湿地盐度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硅、碳、氮元素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不同盐度(0、5、15和30)对互花米草枯落物茎和叶分解释放过程中硅、碳、氮元素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茎和叶枯落物失重率和分解速率均随盐度增加而降低。(2)互花米草茎和叶枯落物分解水体中硅含量均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加,并且盐度30处理下,枯落物分解硅释放量显著高于盐度0和5(P0.05)。而分解末期生物硅残留量则随盐度升高而降低。(3)不同盐度处理茎枯落物分解碳释放量无显著差异,但叶枯落物分解碳释放量在盐度5、15和30处理中显著高于淡水(P0.05)。(4)互花米草茎枯落物分解释放到水中的NH_4~+-N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减少,NO_3~--N含量与之相反。研究单因素盐度对枯落物分解及元素释放的影响,可以为预测潮汐湿地枯落物分解对盐水入侵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为湿地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4.
繁殖是动物权衡不同自然选择压力和自身生理限制的结果。蝙蝠的繁殖受气候(温度、光周期和降雨量)和食物资源等非生物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犬蝠食物资源、设网捕捉和标志重捕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地区降雨、食物资源可获得程度对犬蝠分娩时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3 - 8 月降雨量逐渐增加(19.82 -41.13 kg/ m2 ),犬蝠取食的植物种类呈明显的增加趋势(4 - 9 种)。幼蝠捕捉量与植物资源可获得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 94,P = 0.01)。西双版纳犬蝠虽然具有一年两次动情和分娩的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个体一年只分娩一次,且集中于3 -5 月。犬蝠分娩时机的选择使得幼蝠飞行学习和捕食时间与食物资源可获得程度高峰期相吻合,有利于提高幼体的生存适合度。  相似文献   
35.
瑞香狼毒根的抑菌活性研究(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苹果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系统溶剂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中的杀菌活性物质进行了筛选和分离。结果表明,杀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甲醇粗提物中。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两种杀菌活性物质AF1-4和AF1-5,同时还发现瑞香狼毒根中还存在增菌物质。  相似文献   
36.
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了绝对定量PCR和热不均一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检测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并利用旁侧PCR(Junction PCR)对整合位点进行确定,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整合位点的纯合性.结果表明,绝对定量PCR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标准曲线为:log2N (拷贝数) =-0.935 4ΔCt + 3.411 6 (R2=0.997 4,P < 0.001),两只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0.85 ± 1.77和18.87 ± 1.34;TAIL-PCR能成功地克隆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得到25条特异性条带,经BLAST比对,共获得TgInS1 (1 440 bp)、TgInS2 (1 263 bp)和TgInS3 (1 861 bp) 3个整合位点.以整合位点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引发Junction PCR,得到预计大小的特异性片段,确定了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序列的准确性.采用整合位点5′上游和3′下游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进行Junction PCR,在两只转基因猪中都得到与野生型猪一致的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表明我们获得的转基因猪都为整合位点杂合子.初步建立了绝对定量PCR和TAIL-PCR对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检测的体系,为今后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猪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牡丹籽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毛茛科芍药属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12,13-dehydromicromeficacid(2)、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3)、山奈酚(kacmpferol,4)、木犀草素(luteolin,5)、芹菜素(apigenin,6)、柯伊利素(chrysoeriol,7)、反式葡根素(trans-ε-viniferin,8)、顺式葡根素(cis-β-viniferln,9)、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豆甾醇(stigmasterol,12)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部位中得到。  相似文献   
38.
小肠上皮细胞作为肠道的主要功能细胞,在多种肠道疾病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取组织块消化和肠绒毛消化两种方法对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传代后通过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肠绒毛消化法所获得的小肠上皮细胞要远好于组织块消化法所得细胞,细胞在24~48h贴壁,呈现出典型的三角形或多角形样,10~12d细胞汇合成片、单层生长、互不重叠;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阳性,碱性磷酸酶检测阴性,扫描电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均匀分布的肠绒毛。以上结果表明,该实验成功建立出可连续传代并符合小肠上皮细胞鉴定标准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9.
改良FIASCO方法筛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是目前用于砷污染土壤修复最好的超富集植物,但其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数据较少。为了开发蜈蚣草特异性SSR遗传标记,本文采用改良的FIASCO方法从蜈蚣草AG和AC微卫星富集文库中随机挑选100个克隆,分离得到51个微卫星位点,其中60%为完美型(Perfect)SSR。根据这些位点设计、合成了25对引物,并对江西庐山及湖北恩施两地蜈蚣草种群各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其中8个完美型及1个间断型(intermittent)SSR位点的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且具有多态性的条带。9对引物共扩增出4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在2~7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6个;期望杂合度在0.0494~0.8169之间;没有连锁不平衡现象发生。采用大叶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进行跨种扩增,结果发现其中6对引物能够进行种间扩增。这些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有助于蜈蚣草生态适应性进化分析、揭示蜈蚣草地理分布格局以及探讨蜈蚣草遗传多样性,还可用于品种鉴定及选育等。  相似文献   
40.
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能够在棉铃虫蛹卵巢细胞素SFE-HA-8212中有效复制,引起细胞解体死亡.通过培养HaSNPV感染后残存的细胞,建立了一株持续感染的细胞.该细胞在传代培养的6个月时间内(约25次传代),持续地释放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培养液中病毒的效价多在104 TCID50/ml上下,同时有一小部分细胞(1%左右)中形成多角体,释放病毒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1.0%~3.8%.持续感染细胞的生长特性与原细胞系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对HaSNPV感染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持续感染细胞所释放的病毒对SFE-HA-8212及棉铃虫幼虫的感染力也有所降低.讨论了持续感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