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群落演替与秸秆降解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获得木质素降解复合菌系LDC降解玉米秸秆的适宜条件,明确秸秆降解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类群。[方法] 以培养温度、pH、培养基装液量和接菌量等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的培养条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降解时期复合菌系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 复合菌系对秸秆最佳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2℃、初始pH为8.2、装液量为40%,接菌量为10%。此条件下木质素最大降解率为44.5%,相比未优化处理提高13.3%。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复合菌系LDC的优势菌门。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降解初期的优势菌属为Proteiniphilum(11.9%)、Sphaerochaeta(8.4%)、Ruminofilibacter(8.4%)、Pannonibacter(6.7%)、Pseudomonas(6.1%)和Rhizobium(5.7%);在降解高峰期时,Anaerocolumna(24.0%)、Caenispirillum(9.2%)和Thauera(7.0%)的丰度显著上升,分别是其在降解初期的16.5倍、3.0倍和5.9倍,而Ruminofilibacter(10.9%)的丰度仍然很高且排在第二位。在降解末期的优势菌属为Ruminofilibacter(25.4%)、Pseudomonas(9.7%)、Sphaerochaeta(8.8%)、Caenispirillum(8.4%)、Pannonibacter(4.3%)、Thauera(4.0%)以及Desulfomicrobium(3.4%)。[结论] 明确了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及在不同降解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为PseudomonasPannonibacterThaueraRuminofilibacterAnaerocolumna。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疑似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3例临床确诊患者纳入梅毒组,余下85例为非梅毒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ELISA法联合TPPA检测,比较单独ELISA法和ELISA联合TPPA检测的结果。结果梅毒组患者中ELISA法诊断阳性35例,阴性8例;ELISA联合TPPA诊断阳性42例,阴性1例;ELISA法假阳性率14.63%(6/41),明显高于ELISA联合TPPA法的2.3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41)。ELISA联合TPPA诊断梅毒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82%、97.67%、98.82%、97.67%,均显著高于单独ELISA检测的92.94%、81.40%、90.80%、8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50、6.081、5.575、4.163,P0.001、=0.014、=0.018、=0.041)。结论 ELISA适用于大批量梅毒筛查,TPPA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可作为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认试验。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梅毒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长期注射吗啡对戒断后小鼠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急性成瘾性药物会影响大脑功能,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更加广泛、持久,并且在药物戒断后的很长时间内依然存在。实验表明,急性及短期吗啡给予小鼠和戒断均损伤了其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能力,但这种损伤短暂且可逆。本实验小鼠被连续注射吗啡(40 mg/kg•day,i p)或生理盐水21天,利用Y迷宫来检测长期吗啡给予后在戒断第2、9和19天,吗啡对小鼠空间识别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吗啡给予21天后,在戒断第2、9和19天,小鼠Y迷宫空识别记忆能力均受到损伤,提示长期给予小鼠吗啡会导致其空间识别记忆能力的长期损伤。  相似文献   
104.
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脆弱,维持和提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常重要。基于2000和2007年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和RS工具定量分析了成渝经济区2000—2007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改进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评价了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区域内建设用地以5.3%的年增长率增加,增加面积1044.5km2;林地面积增加最大(2908.7km2),年变化率为0.5%;耕地、草地,水体和未利用地分别以-0.3%、-2.0%、-0.7%和-2.9%年变化率减少,其中耕地减少面积最大,为2388.9km2;2000—2007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上升,总价值由3188.4亿元增加到3211.5亿元;林地转入以及耕地和草地转出是导致总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主要是由于林地转出所致。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加强对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的土地类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5.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教师以及教育专家一直关注的主要问题。面对高考压力,学生的成绩决定未来的道路,学生的成绩又和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特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许多学生家长甚至也加入到了积极探讨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行列当中。本文正是针对此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我国21世纪的新一代新人,探讨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6.
我国三种苦草的比较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颜素珠  朱伟杰   《广西植物》1984,(4):309-315
苦草属(Vallisneria)在我国分布广,蕴藏量大,目前已发表的种类有苦草(V.spiralis L.)密齿苦草(V.denseserrulata(Makino)Makino)刺苦草(V.spinulosa Yan),亚洲苦草(V.asiatica Miki),大苦草(V.gigantea Gtaco.)(产台湾),但对这5种植物仅在宏观的形态特征方面作一般描述,微观方面的资料尚感欠缺。本文特对密齿苦草、刺苦草和亚洲苦草作较详细论述。为了核实野外所采标术雌雄株配对是否正确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对每种苦草只用同一果实的种子在室内进行播种培植,以观察比较它们之间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此外,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雄花、花粉粒和种子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亚洲苦草的雄花仅有1枚发育雄蕊;花中无退化雄蕊和退化花瓣;果实长园柱形,光滑无刺;种子倒卵状长棒形。种皮上有许多腺毛,而密齿苦草和刺苦草的雄花均具2枚发育雄蕊,花中各有1枚退化雄蕊和退化花瓣。但前者的果实是三棱状长柱形,光滑无刺;种子倒卵状长棒形,无毛状或翅状突起物。而后者的果实虽仍为长柱状三棱形,但各条棱上有小刺状突起;种子倒卵形,有5—2翅。  相似文献   
107.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SCID)具有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等生物学特性,可以将人类有关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移植入其体内进行人免疫功能重建-SCID-hu鼠。荷瘤SCID-hu鼠模型为人类肿瘤的发病机制、生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8.
基于菱叶绣线菊(Spiraea×vanhouttei)培育出了很多的彩叶园艺品种,其中‘粉霜’彩叶绣线菊(‘Pink Ice’)和‘黄金喷泉’菱叶绣线菊(‘Gold Fountain’)是两个性状优良的品种,这两个彩叶品种的形成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该研究基于二代测序的浅层测序技术,对‘粉霜’和‘黄金喷泉’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绘制其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结合网上已有的绣线菊属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即含有1个LSC、1个SSC及2个IR;‘粉霜’和‘黄金喷泉’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55 953和155 941 bp,各含有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转运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基因;分别含有67、69个简单重复序列,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筛选出这两个叶绿体基因组内7个高变异区域,分别为trnH_GUG-psbAtrnK_UUUtrnR_UCU-atpAtrnT_ GCU-psbDndhCrpl32ycf1。菱叶绣线菊、‘粉霜’和‘黄金喷泉’虽有非常近缘的关系,但并未聚成单系。该研究首次获得了两种绣线菊属彩叶品种的叶绿体基因组,为进一步理解绣线菊属及其彩叶园艺品种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并为今后该属更多园艺资源的发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对490只家兔实验手术时作乌来糖静脉麻醉及麻醉前后肌注安定、强痛定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对照实验手术。结果表明:乌来糖加安定加强痛定成功率高、效果安全可靠,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在数学、科研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制备的豌豆完整叶绿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蛋白质合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叶绿体蛋白质合成的饱和光强为450μmol m^-2s^-1,合成的速率在最初5min内最大,此后随时间延长而合成速率下降;K^+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30 ̄40mmol/L,进一步增加浓度其促进使用反而降低;Mg^2+在1mmol/L以下对蛋白质合成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超过1.5mmol/L则开始产生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