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获得低分子量、低免疫原性的膜联蛋白AnxB1的序列缺失突变体 ,以AnxB1C端的 4个内部同源结构域为基础 ,模拟构建了 4个突变体群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各突变体进行结构模建和分子优化 ,最后选择 4个结构最为合理的突变体在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系统中表达 .结果显示 :GST M3和GST M4均表达出较强的抗凝血活性 ,且免疫原性也降低为原来的 1 2 ,为进一步构建兼具抗凝、溶栓双重功能的靶向性溶栓药物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42.
一个含端粒序列的水稻BAC克隆的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含 (TTTAGGG) n 同源序列的水稻BAC克隆 (BAC2 )进行了分析 ,揭示出水稻近端区DNA的组成 .BAC2的插入片段中除含有大量的以串联形式存在的称之为TA35 2序列的卫星DNA外 ,还含有TTTAGGG或其变体组成的简单重复 .荧光原位杂交 (FISH)将含 (TTTAGGG) n 序列的 0 .8kbPstⅠ片段定位在至少 5对染色体的端粒区 .通过对BAC2中低拷贝序列的RFLP分析 ,BAC2被定位在水稻第 6号染色体端部 .这些结果说明水稻的端粒序列可能也是TTTAGGG或其变体构成的简单重复 ,而与其相连的卫星DNATA35 2则属于端粒相关序列 .  相似文献   
143.
本研究以阐明阻断蚕卵滞育机制为目标,通过获得连续时间点的转录组数据,深入解析滞育过程的分子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浓度氧、HC1处理的滞育蚕卵(以下简称"处理组")和未处理的对照组,在产后26 h、32 h和44h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在产后26 h到32h阶段,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共同差异基因(DE-Gs)233个,占...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介绍了虹吸滤池的优缺点,针对虹吸滤池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滤池的布置、支承板的选择以及设置清水虹吸管改善滤池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5.
常见的瓜类植物与人体健康颜素珠(广东省广州暨南大学510632)每当夏季到来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瓜类作成的菜肴,最常见的瓜类植物有:黄瓜(CucumissativusL.)又称胡瓜,青瓜,王瓜,刺瓜;它是一种细长借助卷须攀援的草质藤本。花虽单...  相似文献   
146.
燕麦属不同倍性种质资源抗旱性状评价及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了燕麦属13个二倍体、7个四倍体和5个六倍体物种共106份材料的主要抗旱性状表现,用GGEbiplot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抗旱鉴定的贡献,综合评价燕麦属野生资源在燕麦抗旱育种中的潜能和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植株的死亡率和萎蔫程度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 P<0.05),而胁迫后植株的丙二醛(MDA)含量和植株相对电导率与抗旱能力也明显相关(r>0.5, P<0.01)。综合考虑抗旱的相关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到二倍体Avena atlanticaA. wiestii A. strigosa,四倍体种A. murphyi,以及六倍体栽培燕麦A. sativa和普通野燕麦A. fatua的部分居群具有优良的综合抗旱性。基于A. wiestii,A. strigosaA. murphyi与栽培燕麦较近的亲缘关系,其抗旱性可通过远缘杂交的方式在普通燕麦育种中加以利用。而对于具有明显抗旱优势的野生二倍体材料A. atlantica,则可通过克隆其抗旱基因进而遗传转化的方法将其应用于栽培燕麦的抗旱性改良。同时该研究表明燕麦的抗旱性不具有种属和分布区域的特异性,因此其抗旱性并非简单的由基因或环境决定,在确定抗旱材料时需要对个体进行全面的抗旱性评价和鉴定,以期在利用抗旱材料或通过克隆抗旱基因来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实践中能更准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7.
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作用。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GuWOX基因家族进行分析,并利用q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4个GuWOX基因。结果显示,(1)GuWOX基因家族共有16个成员,均含有保守的HD,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uWOX基因家族分为3个进化支(远古支、中间支和现代支);启动子序列中包括响应多种逆境和激素的顺式作用元件。(2)qRT-PCR结果显示,在侧根中GuWOX1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GuWOX15的表达量最高;GuWOX在盐、无磷和GA_(3)处理后不同时间段都有表达;干旱和ABA处理GuWOX15的表达模式相近,且在处理12 h时均上调表达。(3)成功克隆得到GuWOX1、GuWOX5、GuWOX6、GuWOX12基因,其长度分别为557 bp、707 bp、716 bp和578 bp,分别编码184、237、237和191个氨基酸。该研究结果表明,GuWOX基因参与甘草发育、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以及植物激素调节,为进一步分析GuWOX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8.
该研究以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种子为材料,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设置系列浓度NaCl (0、100、150、200、250 mmol/L) 胁迫试验,以及系列浓度水杨酸(SA)溶液(0、50、100、150、200、250 mg/L)拌种和浸种后盐胁迫实验,测定3种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揭示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NaCl浓度增大3种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均呈直线下降趋势,且子叶、胚轴、根和苗等生长均受到强烈抑制。(2)在拌种条件下, 200 mmol/L NaCl胁迫下掌叶大黄苗长在20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促进; 200 mmol/L NaCl浓度盐胁迫下唐古特大黄种子发芽率在25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100 mmol/L NaCl胁迫下药用大黄种子发芽势在20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其发芽率在150 mg/L SA处理下得到显著抑制,其苗长在250 mg/L SA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3)在浸种条件下, 200 mmol/L NaCl胁迫下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率在50 mg/L SA处理下显著提高,其幼苗根长和苗长的生长在250 mg/L SA处理受到显著促进;200 mmol/L NaCl胁迫下唐古特大黄种子的发芽势在200 mg/L SA处理下得到显著促进,其幼苗根和苗的生长在50 mg/L SA处理下得到显著促进;100 mmol/L NaCl 胁迫下药用大黄根和苗的生长在100 mg/L SA处理下均得到显著促进。研究表明,3种大黄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趋势一致,但对不同浓度SA拌种和浸种的响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9.
瘤胃纤毛虫是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瘤胃微生态和对宿主动物供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集5头中国荷斯坦牛(Bos taurus)瘤胃液样品固定染色,而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计数瘤胃纤毛虫的密度和属的组成及组成比,并对其中常见属进行观察和特征描述,旨在了解中国荷斯坦牛瘤胃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为反刍动物的瘤胃内纤毛虫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资料。结果发现,中国荷斯坦牛瘤胃纤毛虫在瘤胃液中的平均密度为(3.2±3.4)×10^(8)个/L,共检出13属瘤胃纤毛虫,其中检出率最高的3个属依次为内毛属(Entodinium)、单甲属(Eremoplastron)和双毛属(Diplodinium),检出率最低的3个属依次为鞘甲属(Elytroplastron)、后毛属(Metadinium)和多甲属(Polyplastron)。内毛属是中国荷斯坦牛瘤胃液中最主要的属,其平均组成比为84.0%±10.2%,而其他属的组成比都低于5%。本研究表明,中国荷斯坦牛瘤胃液中瘤胃纤毛虫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0.
王娟  颜永刚  张岗  彭亮  陈莹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672-167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3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中木间木栓的形成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致观察,以揭示黄芩木间木栓形成的特征以及发育过程中导管及周围薄壁细胞的变化,旨在为中药枯芩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结果表明:(1)黄芩根的次生结构由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木间木栓发生在木质部异常导管的周围,先是导管内出现侵填体或其他物质,接着这些导管邻近的部分薄壁细胞内也出现一些物质,随后导管外围的正常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木栓形成层,进而形成木间木栓。(2)木间木栓将健康组织与这些异常的导管和薄壁细胞隔离,隔离在内的组织会逐渐成为死亡组织。(3)横切面观,小木间木栓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在木质部的不同位置,由内向外逐渐扩大,与周围的木间木栓相连,最终形成大的木间木栓。(4)纵切面观,木间木栓以管状形式由根头部向下延伸,部分根中距根头部以下3 cm内有木间木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