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大角鹿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遗址中最常见动物化石之一,也是更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之一。除周口店地区之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大角鹿化石都十分零碎,极少有完整的大角鹿鹿角发现。再加上对大角鹿不同年龄阶段鹿角的发育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以往仅凭鹿角形态所做的分类值得商榷。2018年,在河北省蔚县南柏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1件几乎完整的大角鹿鹿角化石。鹿角很大,眉枝和主枝掌部都呈薄片状,掌部无指突;眉枝和主枝掌部的延展面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平行,主枝角干在基部有明显弯曲,但“S”形并不明显,总体特征与晚更新世河套大角鹿(Sinomegaceros ordosianus)的基本一致。该标本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河套大角鹿角化石。含该化石的地层成因尚不确定,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是距今约11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582.
单纯性肥胖症与血液流变学摘要第二十九医院颉元文,陶志清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本文观察50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1.1肥胖症判断标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最重为35%。1.2年龄,男肥胖组50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  相似文献   
583.
当前的肿瘤化学治疗实践中,烃基化剂(特别是氮芥类化合物)仍占首要地位。这类药物一般毒性较大,可引起机体广泛的生化和形态改变,与电离輻射的作用相似,故有类放射物质之称。烃基化剂及电离輻射均能使脫氧核糖核酸(DNA)代謝产生明显的早期变化。許多学者认为这种改变是放射綫和类放射物貭对机体的始初生化效应。已經  相似文献   
584.
麦特卡夫著的“有机杀虫剂的化学及作用方式”翻译出版了,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如译者所介绍的,麦特卡夫的这本书是“宝贵的资料”。但是,正因为它是宝贵的资料,所以愈益使人感到译本有美中不足之处。可以坦率地说,译本在翻译上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其中有不少是原则性的错误。这就不免使  相似文献   
585.
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是一类寄生性的(虫穴)蚲。1948年Fonseca 建立该属,以Hirstionyssus arcuatus(Koch,1839)作为属模,其特征为:雌螨背板不分裂,后部急陡地向末端渐细;胸板有3对刚毛及2对裂缝形小孔;生殖腹板后端圆钝;足的基节除基节Ⅱ一个背刺外,尚有腹面的刺;胫节Ⅰ、Ⅱ缩短;雄螨全腹板整一,在基节Ⅳ之后不扩张。至今,应归隶于该属的种类共计有54个种和亚种。  相似文献   
586.
叶子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过去,作物的叶子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作物的光合生产率的问题,一般只为植物生理学家所注意。自从农作物群体概念提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才被作物栽培和遗传选种等学科的科学工作者所重视。作物栽培上以叶面积系数及其变化作为衡量作物群体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选种家则开始注意从叶面积的大小、叶子和茎秆间的角度,以及叶片的排列方式等性状来选育适合于密植的高产品种;不少试验研究已经深入到从  相似文献   
587.
为较全面地研究苦橙(Citrus aurantium var. amara)全植株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与抗菌活性,该研究以其叶、花、幼果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并利用体外测试方法比较了三者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苦橙叶、花及其幼果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94种成分,3个部位的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3种为共有成分。从叶中鉴定出3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有芳樟醇(30.51%)、α-松油醇(14.78%); 从花中鉴定出32种成分,主要成分有芳樟醇(57.59%)和d-柠檬烯(16.15%); 从幼果中鉴定出6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含有d-柠檬烯(25.55%)和γ-萜品烯(10.48%)。(2)苦橙3个部位挥发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苦橙幼果、叶及花的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6、5.1、8.2 mg·mL-1,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7、4.3、5.0 mg·mL-1,幼果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好。(3)苦橙幼果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的抗菌活性也强于叶和花。该研究结果为苦橙叶、花及其幼果中挥发油的提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8.
EGFR基因重组T7噬菌体疫苗抗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中制备了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部分肽段的基因重组T7噬菌体疫苗,并开展了诱导小鼠产生内源性抗EGFR抗体的实验性抗肿瘤作用研究。由T7噬菌体展示系统将7个经筛选的异种属(人源、鸡源)EGFR膜外区片段展示在其壳体次要头蛋白(P10B)上,用所制备的基因重组噬菌体疫苗免疫小鼠,免疫4W后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10d后分离瘤体并称重,观察各实验组的抗肿瘤效果。WesternBlot检测重组的融合壳蛋白均有EGFR抗原性:高表达EGFR的A431细胞与免疫3W的小鼠抗血清结合并被荧光二抗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确认有抗EGFR抗体产生;各实验组肿瘤均重统计结果显示,P—CL1—670组、P—cp1-130组、P—cp2—136组、P—cp3—145组、P—cp4—142组与空白噬菌体组差异性显著。说明表达EGFR的基因重组噬菌体疫苗诱导产生的内源性抗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EGFR阳性肿瘤的生长,为诱导型内源性抗EGFR抗体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9.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一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无杂质影响的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基础;探针DNA浓度与封阻DNA浓度的比例及杂交后洗脱条件的控制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关键。此外,还对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染色体丢失、外源染色体无杂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弱、杂交信号过多(杂交背景重)或过少、噪音信号及杂交污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90.
采用常规的血清学收验和特异性RT-PCR方法对华东地区家养水禽中流感病毒的带毒状况进行两年多的监测,分离鉴定出多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其中的一株A/Duck/Yangzhou/233/02(H6N2)(简称DkYZ23302)(H6N2)的表面膜蛋白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序列进行了比较,遗传进化结果表明DkYZ23302的血凝素基因(HA)与近年香港分离的鸭源毒株DkHK346199(H6N1)、中国台湾鸡源毒株CkTaiwanna398的亲缘关系最近;而神经氨酸酶基因(NA)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DkYZ23302(H6N2)的NA基因起源于禽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这可能是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水禽体内发生基因重配的结果。DkYZ23302(H6N2)的HA推导的氨基酸剪切位点序列为P-Q-I-E-T-R-D,为典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序列,与对SPF鸡的致病力试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