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人 Ⅹ型磷脂酶 A2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完全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 . 用以前适用于人胰型 (IB 型 ) 磷脂酶 A2 的稀释重折叠方法,并不能使它有效重折叠 . 以初步纯化的包涵体为对象,发现溶液的温度、 pH 值和蛋白质浓度对 Ⅹ 型磷脂酶 A2 体外重折叠有很大的影响 . 研究了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对 Ⅹ 型磷脂酶 A2 ,在高蛋白质浓度 (1 g/L) 下重折叠的影响,发现 1 mol/L 的 L- 精氨酸能提高其重折叠效率达 6 倍多 . L- 精氨酸的结构类似物 L- 瓜氨酸对 Ⅹ 型磷脂酶 A2 的重折叠有较弱的改善,而 L- 赖氨酸和 L- 精氨酸甲基酯则降低了 Ⅹ 型磷脂酶 A2 的活性恢复 . 结果表明 , L- 精氨酸对蛋白质重折叠的帮助作用,可能是通过精氨酸与折叠中间物的结合产生的,精氨酸的胍基和羧基都是必需的,其侧链胍基以其特殊的带电方式阻遏了重折叠过程中的积聚和分子间二硫键形成的反应 .  相似文献   
72.
以林麝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伴刀豆球蛋白ConA,由此建立了适合其增殖的培养体系。培养75h后,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确定林麝核型是2N=58,且全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实验结果还表明,通过获得较晚的中期分裂相,可以确定染色体是端着丝粒不是亚端着丝粒类型。同时首次应用染色体G-带技术,研究了林麝染色体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73.
采用均匀设计U15(5^8)和双温度培养法进行彩绒革盖菌固体发酵生产木质素酶,对漆酶、愈创木酚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双温度培养法进行彩绒革盖菌固体发酵生产木质素酶时,在自然补给氧气,培养基pH自然(约6.5),并保持环境湿度约60%的条件下,20d是适宜的发酵周期;玉米浆、麸皮、(NH4)2SO4、水分适宜作为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少量的Tween-80有利于木质素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74.
有丝分裂细胞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死亡有坏死、凋亡、裂亡、自体吞噬等多种方式。细胞裂亡指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才开始死亡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对于细胞裂亡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5.
PG与番茄果实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比较了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基因和对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绿熟、转色、粉顶、粉红、全红5个时期的PG活性和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组分的动态变化.实验表明,转基因果与对照果相比,PG活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PG活性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果实的硬度、贮藏寿命指数都高于对照果;番茄红素合成积累进程被延缓;可溶性果胶含量、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均低于对照果.外源乙烯刺激引起对照果PG活性剧增,而转基因果表现钝化.讨论了PG活性与果实成熟、耐贮性及软化的关系,及对外源乙烯刺激的敏感性.首次明确提出PG活性在对照果中极大地表达,在转基因果中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而不是在整个成熟期;PG活性在果实软化中起直接和重要作用;PG活性的高低与番茄红素的合成与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76.
股骨头负重区松质骨的压缩力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具新鲜青年(30左右)尸体股骨负重区的松质骨进行了压缩测试,测算并提供了一组松质骨弹性模量,极限应力,应变,屈服载荷及能量吸收值。试验表明松质骨力学性能主要缓解外力冲击加压。  相似文献   
77.
一个新的产氢细菌的鉴定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福建省漳州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器的颗粒污泥中分离到一株产氢的细菌L15。菌株L15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5μm~0.7μm×2.5μm~5.0μm,以侧生鞭毛运动。在孢肉培养基上产生端生的卵圆形芽孢。温度生长范围15℃~45℃(最适温度30℃~37℃);pH 范围5.0~8.4(最适pH 6.3~6.8)。该菌株不水解明胶和七叶灵,不还原硫酸盐,牛奶变酸但不凝固,发酵多糖和少数的单糖、双糖和寡糖;发酵葡萄糖的最终产物为乙酸、丁酸、H2和CO2。G+C含量为298mo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梭菌的簇Ⅰ,与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较为接近(相似性为97.1%)。通过生理特征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L15应是梭菌属簇Ⅰ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Clostridium defluvii。菌株L15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AS1.3489。菌株L15的最佳产氢温度为34℃、pH为7.0。当葡萄糖浓度为0.4%时,氢气产率可达到1.41mol H2/mol 葡萄糖。该菌可利用下列底物产酸产氢,括号内为产氢率(底物浓度1%):果糖(1.00mol H2/mol)、麦芽糖(2.17mol H2/mol)、蔗糖(1.69mol H2/mol)、菊糖(4.70mol H2/mol)、糖原(5.49mmol H2/g)、淀粉(7.34mmol H2/g)。  相似文献   
78.
草酸是多种真菌的致病因子。在含1.2 mmol/L 草酸和10 mmol/L 雌二醇的MS缺钙培养基上, 从大约含6000个独立株系的拟南芥化学诱导突变体库中筛选草酸不敏感的突变体。初筛获得的可能的草酸不敏感突变体单株收种后, 进一步复筛获得5株较抗草酸的突变体D33、D74、D154、D282和D630。对它们的TAIL-PCR的第三步产物回收、测序、比对的结果表明:D33的T-DNA插入位点位于At2g39720 (Zinc finger ) and At2g39730 (Rubisco activase) 之间, D74、D154、D282和D630都插在At5g10450 (14-3-3 protein GF14 lambda) 的第一个内含子上。突变体后继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分析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9.
海洋野生鱼与养殖鱼比较, 其鱼油中含更多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脂溶性维生素等活性成分。为提高海洋野生鱼的利用价值, 以野生小带鱼为原料进行酶法提油工艺研究。分析了不同的温度, 时间, pH值等影响因素下的提取、萃取以及离心效果, 以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 液固比为6、pH7.3、酶量1000 u/g原料、搅拌速度200 r/min、45oC酶解90 min; 最优萃取条件: 萃取剂100 mL(每20 g鱼糜原料)、pH4.0、40oC萃取25 min; 离心条件: 离心速度3000 r/min (1865 g)、离心时间10 min。上述工艺条件下提油率为79.90%。改进了传统的鱼油提取工艺, 在活性成分保护上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0.
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 is a well-characterized tetrameric enzyme. Its N-terminal arm, comprised of an α-helix and a p-strand, was suggested to be essential for subunit interactions. To examine the critical amino acid residues in the N-terminus involved in the subunit association, two single-point mutants, Leu3Pro (L3P) and IIe8GIu (I8E), have been constructed. We compared the stability of WT-LDHA (WT) and its variants by unfolding experiments. For WT, a dimeric but inactive intermediate was observed by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t 0.6-0.8 mol/L GdmCI. Leu3Pro exists in an active tetrameric structure in aqueous solution as WT does, but it dissociates into dimers under lower concentration of GdmCI (0.2 mol/L).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lle8GIu variant exists predominantly in the dimeric form with increased KM and decreased kcat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WT and L3P. However, the activity of lle8GIu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sulfate. In conclusion, two mutants are less s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