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赤霉素(GA3)对不同生长时期丹参植株中非结构糖含量、碳/氮比及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并进一步测定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蔗糖、葡萄糖、果糖对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对盆栽实验的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S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中蔗糖含量有增加趋势,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及GA3处理的丹参花后期植株中蔗糖积累均有降低趋势;且SA、MeJA和GA3处理对花后期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碳/氮比的影响不同。然而,SA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地上部分和根中还原糖含量、GA3处理的花后期植株根中还原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SA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根中迷迭香酸含量,以及SA、MeJA、GA3处理的花后期植株根中迷迭香酸含量和丹酚酸类总量显著增加。毛状根培养结果进一步证明,葡萄糖促进毛状根中迷迭香酸的产生,增加丹酚酸类总量,毛状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积累及丹酚酸类总量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不相关。可见,丹参(植株)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受SA、MeJA和GA3的诱导,其与碳/氮比及植株中蔗糖含量没有相关性,推测植株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促进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2.
嫁接黄瓜地上部的南瓜根系分泌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嫁接黄瓜接穗的南瓜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和南瓜的发芽率和胚根、胚轴的伸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析表明:嫁接黄瓜根系分泌物可以促进黄瓜和南瓜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其吲哚乙酸(IAA)水平,影响子叶中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利用,抑制其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43.
杜仲雄花中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雄株不同花期雄花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杜仲雄花次生代谢的生理基础及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雄花在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有差异.总黄酮含量在花蕾期最高(4.010%),始花期最低(2.422%),从盛花期到末花期逐渐上升;桃叶珊瑚苷和绿原酸含量均在花蕾期最高(分别为2.351%和1.075%),盛花期最低(分别为1.463%和0.503%),至末花期含量上升;京尼平苷酸含量在始花期最低(0.217%),从盛花期开始逐渐升高,至末花期高达1.403%;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也以花蕾期为最高(7.420%).杜仲雄花的花蕾期和盛花期是兼顾质量和产量的最佳采摘期.  相似文献   
44.
土壤干旱对黄土高原4个乡土树种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土高原4个乡土树种幼苗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干旱(50%~55%θf)下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和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n Hance)的生物量比适宜水分下(70%~75%θf)增加20.23%和3.93%,而大叶细裂槭(Acer stenolobum Rehd.var.megalophyllum Fang et Wu)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生物量分别降低13.59%和35.25%;重度干旱(40%~45%θf)对幼苗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白刺花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较其他树种具有更强的耐旱性;干旱对辽东栎地上部生长的影响较地下部大,重度干旱下其生长明显受抑制.随干旱程度加剧幼苗的根冠比增大,在重度干旱下大叶细裂槭根冠比达2以上.虎榛子整体生长速度较慢,对干旱的适应可能更多表现在生理上的耐旱.  相似文献   
45.
不同来源的猪苓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比较来自于不同适生区的猪苓菌株在菌丝形态特征和菌丝生产性能上的差异,优选性状优良的菌株以应用于猪苓的人工繁殖生产。结果表明,来源于黑龙江的菌株具有较强的大田繁殖能力和抗逆境能力。  相似文献   
46.
陕北撂荒地上优势蒿类叶片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超  梁宗锁 《生态学报》2008,28(10):4732-4738
对陕北丘陵区撂荒地上处于自然恢复演替不同时期的3种优势种蒿类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茭蒿(Artemisia giraldii Pamp.)、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演替序列的发展,3种蒿类的栅栏组织随演替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全栅型-环栅型-过渡型的趋势,叶片解剖结构说明越靠近演替前期的蒿类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此外,3种蒿类的栅栏组织排列都很紧密,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且具有表皮毛和腺毛等旱生适应结构;在猪毛蒿和茭蒿中还发现了特化的气腔结构。这些特征均能说明这些蒿类植物具有很好的抗旱适应性,作为环境改造的先锋物种,它们在当地的自然植被恢复演替中起着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7.
4种鼠尾草属植物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说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脂溶性成分在根、茎、叶中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了组织化学定位和HPLC图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有差异,根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周皮,茎、叶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表皮.丹参和白花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鼠尾草和药用鼠尾草根中仅含丹参酮ⅡA,不含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茎、叶中的脂溶性成分不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随品种和引种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一结果明确了脂溶性成分在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确切分布,为准确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光照对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pe’)果实着色、花青素含量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不同遮阴处理下(透光率100%、75%、25%)草莓果实花青素含量及色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100%透光率下的草莓果实相比,在75%和25%透光率下合成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下降了41.58%和92.54%;和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FaDFR)、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aF3'H)和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基因(FaUFGT)的表达与花青素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在遮光条件下转录因子FaMYB10、FaMYB1表达也明显下调。可见,光照是影响草莓果实着色的关键环境因素,遮光抑制色素相关功能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阻碍了果实中花青素的合成,最终导致果实着色差异。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土壤干旱条件下,不同的施钾水平对烟草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蒸腾效率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条件下适量施钾可以减少叶肉细胞光合活性的下降,消弱非气孔因素对光合的限制,增强气孔调节能力,提高蒸腾效率,并获得较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50.
丹参种子的吸水特性及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种子具有快速吸水的生物学特性,在10℃和25℃下,种子入水10min后吸水量即可达到种子原重的4.5倍左右,至2h吸水量分别达到原重的10.5和11.7倍。温度对种子的吸水速率无明显的影响。丹参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在25~30℃,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滤纸床25℃时,一级种子发芽率可达83%,混级种子为74%。同时发现,预先冷冻、PEG—4000引发和GA3浸种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丹参种子的发芽率。采用超声波处理和PEG引发技术可以使贮藏1a的陈种子发芽率达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