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8 毫秒
801.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B10(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member B10,AKR1B10)与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6例肝细胞癌,采用AKR1B10、GPC-3和联合法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三种检测方法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强度。结果:三种免疫组化检测中,AKR1B10组、GPC-3组、联合组的阴性率分别为三组阳性率分别为73.21%、80.36%、91.0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KR1B10与GPC-3免疫组化检测对HCC诊断均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AKR1B10与GPC-3联合法准确率和有效率更高,对肝癌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02.
芸芥(Eruca sativa)是当今我国蔬菜市场中一种颇具开发价值的新特芳香蔬菜。为了研制促进芸芥生长和提高品质的生防木霉菌剂,本研究以芸芥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哈茨木霉T8进行浸种和浇根处理,分析木霉菌对一个生长季内连续栽培三茬30 d龄芸芥的生长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霉菌能显著提高芸芥的生物量,改善其光合特性,增强其防御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其产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03.
804.
805.
为探讨热带云雾林主要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季节动态规律, 于2019年2月—12月, 采用抖落法采集3种优势树种岭南青冈(Cyclobalanopsis championii)、罗浮锥(Castanopsis fabri)、细枝柃(Eurya loquaiana)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 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季节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并分析不同优势树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根际效应以及与土壤养分及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不同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明显, 峰值出现在雨季的8月, 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幅为188.68—322.75 mg·kg-1, 氮含量变幅为104.02—184.44 mg·kg-1。(2)不同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季节动态变幅在1.60—2.01之间, 其季节动态呈“V”字型变化趋势; 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季节动态变幅在1.63—2.10之间, 且呈“N”字型变化趋势。(3)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根际效应均表现为正效应, 且细枝柃根际效应大于岭南青冈和罗浮锥。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 热带云雾林主要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 根际效应显著, 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 细枝柃对土壤微生物量富集和截留效应更大, 有利于养分累积。  相似文献   
80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作为一种单链RNA病毒,可引起人类严重的呼吸道综合征。本研究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甘肃口岸入境人员中经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的8份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用MEGA11软件以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揭示甘肃口岸输入性SARS-CoV-2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全基因组测序获得8条长度为29 252bp~29 833bp的SARS-CoV-2基因组序列,基因组覆盖度97.82%~99.77%。与武汉参考株(GISAID号:EPI_ISL_402119)相比,共检测到64个错义突变,31个同义突变,3个移码突变和5个非编码等位基因。按照Pangolin分型法,8株输入性毒株属于B.1和B.4谱系。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来自伊朗的2例毒株聚集于同一进化支,其他6例毒株分布于不同的进化支中,与目前全球流行的关注变异株和武汉参考株均位于不同进化分支。值得注意的是,一株2020年10月份从俄罗斯输入的B.1.1.523谱系毒株出现时间早于文献报道的2021年3月份,说明该谱系可能在2020年10月或更早就已在俄罗斯流行。  相似文献   
807.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在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严重威胁到木贼麻黄资源保护与利用,因而预测其潜在适生区空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结合201条木贼麻黄在中国的有效分布记录和21个环境变量,预测在自然环境影响及人类活动干扰下中药材木贼麻黄适生区分布,并将木贼麻黄高适生区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模型添加人类活动因子后曲线下面积(AUC)值由0.919升至0.948,预测结果精度提高,而添加人类活动因子使木贼麻黄适生区面积严重减少,部分适生区等级退化,其分布愈破碎化稀疏零散;(2)木贼麻黄适生区多集中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地区,未来时期两种情景下木贼麻黄适生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RCP2.6-2050年相对当前时期高适生区面积增加最多;(3)参与建模的环境因子中贡献度较高的酸碱度(pH)、海拔(Altitude)和年平均温度(Bio1)对木贼麻黄地理分布有关键影响;(4)未来时期下木贼麻黄高适生区的几何质心出现不同程度向东迁移的现象,多分布于甘肃省境内;(5)木贼麻黄高适生区部分土地已经被开发利用,剩余未利用的土地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宁夏地区,可在这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木贼麻黄种植业。为木贼麻黄的就地、迁地保护、优先保护区以及人工种植选地提供理论依据,这对木贼麻黄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8.
刘晓曼  王超  高吉喜  袁静芳  黄艳  王斌  彭阳 《生态学报》2023,43(14):5662-5673
中国在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是人工林,是中国陆地碳汇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碳汇增长潜力,加强人工林碳增汇方案研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梳理了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主要因子和环节,分别从增加碳汇强度型增汇、保护修复型增汇、减少碳排放型增汇、技术提高型增汇和市场引领型增汇5个方面提出了12条人工林碳增汇途径,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09.
许嘉慧  孙德亮  张虹  文海家  吴健平  黄艳 《生态学报》2023,43(11):4594-4603
进行生态风险多尺度综合评价,对环境管理及风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滑坡重点监测县域为例,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潜在损失”三维模型,以随机森林模型评估滑坡危险性,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表征生态脆弱性,利用生境质量核算潜在生态损失,进行格网、行政、子流域多尺度下的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价,提出适合各尺度的风险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宜尺度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生态风险等级较高区域集中于长江两岸沿线,三峡库区建设对研究区滑坡生态风险产生较大影响;两两尺度风险分布结果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三种尺度共同作用结果又存在一定差异;子流域尺度在保证生态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评价结果好于其他两种尺度,更适合三峡库区县域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东部风险防范类型相对单一,而西部风险防范类型较多,需做到精细化管理。研究增加了多尺度综合评价实例,对今后开展整个三峡库区滑坡生态风险研究奠定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10.
为探讨高温与辐射损害导致细胞分裂行为改变的不同机理,应用体外培养细胞洗涤法选择M期细胞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加温(43℃,30分钟)1小时后M期细胞染色体结构松散、紊乱,微管消失;而辐射(500rad)后1小时细胞有丝分裂相基本正常。36小时后热损害所致的这类改变可自行恢复;而辐射组细胞后期的形态变异加剧,多极分裂相或巨型细胞增多,细胞日渐减少。文中对热与辐射损害的不同特征或靶位,以及巨型细胞的产生与转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