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来源于细菌防御系统的CRISPR-Cas系统因其功能强大、多样性受到广泛关注,也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并迅速发展。概述了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理和分类,并对CRISPR-Cas系统在微生物基因编辑和病毒核酸检测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微生物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患者与健康对照间肠道菌群谱结构特征差异,并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差异菌群与生化免疫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初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3例和健康女性对照23例,每例患者于初诊时留取粪便标本和血液标本,粪便标本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测序,血清用于检测性激素和炎症因子。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间肠道菌群谱结构特征差异,以及与相关指标的联系。【结果】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在门、属、种水平均有明显差异。两组间差异菌种为4个,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和弗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在PCOS组中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这两种菌与PCO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凸腹真杆菌(Eubacteriumventriosum)和Subdoligranulum unclassified菌的相对丰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普通拟杆菌、凸腹真杆菌和Subdoligranulum unclassified菌3个菌种彼此间存在相关性,差异菌种与生化免疫指标间也存在相关性。发现布鲁米球菌、棒状戈登菌、脱硫弧菌、凸腹真杆菌、斯特雷沃菌5个菌的组合在PCOS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基因分析发现,鸟苷核苷酸从头生物合成的超途径I基因通路在PCOS人群中富集。【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间的肠道菌群和生化免疫指标均具有差异,并具有一定相关性,为PCOS患者的综合性诊疗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3.
肺炎链球菌表面覆盖着一层荚膜,由多糖组成,是肺炎链球菌关键的毒力因子和重要的抗原,也是细菌分型的依据。强毒血清型的荚膜多糖被制成糖疫苗在抗感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荚膜多糖结构复杂,经常被O-乙酰化修饰,这些多变的化学修饰扮演着重要的生物学角色。本文对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O-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荚膜多糖的遗传基础、合成途径和血清学特征,荚膜多糖的O-乙酰化修饰的化学结构及其相应的O-乙酰基转移酶,O-乙酰化修饰的化学鉴定和生物学功能。同时,我们也总结了多糖O-乙酰化修饰在肺炎链球菌微进化中的作用和对糖疫苗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旨在为研究荚膜多糖的O-乙酰化修饰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糖疫苗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4.
采用SSR技术对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育成的38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39个SSR引物共扩增出186条谱带,其中143务为多态性条带,占7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3.7条。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20-0.857,平均为0.634。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32水平上38个小麦品种可聚成六大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0769~0.48571。SSR标记揭示出这38个具有黑麦血缘的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65.
应用HPLC测定生物制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直接用于液相色谱测定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条件,使反应在菌疫苗类生物制品自身的pH范围内即弱酸性条件下,无需酸碱度调节,反应产物甲醛衍生物不需要有机溶剂萃取,避免损失,可直接用于液相色谱分析。在检出限及精确度方面更是优越于分光光度法。将样品用2,4-二硝基苯肼溶液衍生后,经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乙睛∶水(60∶40,体积比)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360 nm进行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5.4%(n=5),两种生物制品6次独立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RSD=0.92%,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RSD=3.92%。甲醛(0.6~3.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该研究方法的色谱条件能准确定量、灵敏、准确、重复性好,优于药典的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实际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66.
钟江  乐云仙 《病毒学报》2000,16(2):167-172
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mucleocapsicd nucleopolyhedrovirud,HaSNPV)能够在棉铃虫肾卵巢细胞素SFE-HA-8212中有效复制,引起细胞解体死亡。通过培养HaSNPV感染后残存的细胞,建立了一株持续感染的细胞。该细胞在传代培养的6个月时间内(约25次传代),持续地释放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培养液中病毒  相似文献   
167.
为了研究重组人B型钠尿肽(recombinant huma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rhBNP)对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本研究采用尾部静脉注射的方法对I/R大鼠成功建模,并设计注射生理盐水(I/R组)、rhBNP (I/R+rhBNP组)和假手术组CK组3个处理组,通过TUNEL法检测各处理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本实验还用生理和生化方法检测了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活性和含量的变化情况,用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Bax/Bcl-2信号通路中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rhBNP可以提高I/R大鼠心肌细胞中SOD酶活性,同时使MDA含量降低,表明rhBNP能够保护心肌细胞,使细胞受损程度减小。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rhBNP处理后大鼠心肌细胞中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调,且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从而使I/R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数目减少,缩小心肌坏死的面积。本研究表明rhBNP可以通过调节Bax/Bcl-2信号通路、提高SOD酶活性使I/R大鼠心肌细胞内MDA含量减少,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数目减少,从而有效地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8.
湘北第三代二化螟对杂交晚稻危害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黄绍华  刘琴乐 《昆虫知识》1997,34(6):321-323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湘北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在早、中稻上危害较重,随着杂交晚稻的推广,其为害逐年加重[1],根据1990~1996年大田调查结果统计,杂交晚稻第三代造成的被害株率达13.2%,大大超过防治指标。1979~1981年,我们进行了三代二化螟对杂交晚稻危害特点的研究,并和常规蹈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组合)杂交组合,四优4号、四化6号、V41×S;常规品种,闽晚6号(籼)、盐选203(籼)、桂东1号(粳)。1.2大田试验处理大田观察设四优4号、四优6号、闽晚6号(ck)3个处理…  相似文献   
169.
山林的回声     
秋风吹起树们一年中最后的妩媚.斜斜的阳光很寂寞地照着窗下有些显得干瘦的风和那风中轻轻飘起的落叶.一片落叶飘进我的视线.又被风吹落到大地上。  相似文献   
170.
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在我国苹果生产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构建侵染性cDNA克隆是研究病毒基因功能、病毒侵染机制的重要手段.我们首先在温室进行了ASSVd保定分离物(BD-1)草本寄主的鉴定,证明了ASSVdBD-1可侵染油菜(Brassica napus)、黄瓜(Cucumis sativus)、扁豆角(Lablab purpureus)、蚕豆(Vicia faba)、长豆角(Vigna unguiculata)、昆诺藜(Chenopodium quinoa)、苋色藜(C.amaranticolar)共7种草本植物,在油菜上病毒接种成功率最高,达80%,新生叶片表面凹凸不平;其次是黄瓜,达到了77.78%,新生叶片皱缩畸形.通过RT-PCR扩增到ASSVd BD-1全基因组,利用引物引入的方法在基因组中引入T7启动子,构建到pMD18-T simple载体上,通过体外转录获得病毒基因组RNA转录本,在油菜上验证了RNA转录本的侵染性.研究结果为利用草本寄主探究ASSVd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基础材料,为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分析ASSVd基因功能和侵染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