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森林群落林隙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隙形成木(GM)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隙密度为18.5个·hm^-2冠林隙和扩展林隙分别占森林面积的28.4%和60.0%;冠林隙的大小变化在10~1134.7m^2之间,平均面积为153.45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在84.11~1646.3m^2之间,平均面积为324.34m^2;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为5.14株,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只占8.1%.不同形成木类型对林隙形成的贡献大小次序为:折干>掘根>枯立>断梢;暗针叶林林隙大多由岷江冷杉、铁杉、糙皮桦形成.径级在60~70cm,高度在30~35m之间的林冠上层的岷江冷杉,发生折倒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462.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介导c-Jun/JunB活性异源二聚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可以活化AP-1转录因子, 其中c-Jun和JunB的相互关系和复杂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以Tet-on-LMP1 HNE2鼻咽癌细胞系为动态研究模型, 主要应用c-Jun/Jun B双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Western blot方法、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方法以及Super-EMSA方法, 同时, 结合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中的阻断策略, 研究证实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介导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形成, 而且该二聚体具有与DNA结合活性. 该研究为LMP1调控下, AP1二聚体家族成员在不同时空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动态组合和作用模式提供了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463.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进行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实验结果初步表明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时期在减数分裂末期Ⅱ这一阶段,败育方式是不能形成四分体,随后小孢子内颗粒状的内含物不断外溢,直至成为一个空壳,药室萎缩,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464.
稳定表达外源性p16基因肺癌A549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稳定表达外源性抑癌基因p16的肺癌A549细胞株,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借助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将抑癌基因p16转移入此基因缺失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p16基因的表达,同时对克隆细胞分泌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16基因的A549细胞中可以检测到p16mRNA及蛋白的表达,说明建立的p16真核表达载体能在肺肿瘤细胞中分泌表达蛋白,表达P16抑癌蛋白的A549细胞株的建立有助于研究抑癌基因p16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5.
东海表层沉积硅藻组合与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东海表层沉积硅藻分析研究,共发现有103种和变种,根据其中分布特征和规律,结合因子负荷变化曲线,把东海表层沉积分为六个硅藻组合和分布区,并探讨影响硅藻分布的环境因素,为恢复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6.
该文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当年生立竹和母株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母株年龄及大小对克隆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华西箭竹当年生立竹的分株密度以林下种群的最低,从林下→中林窗→大林窗,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华西箭竹基株当年生立竹的分株数逐渐增大。2)4种林冠环境下,当年生立竹和母株的分株高度、基径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3)各林冠环境均以二龄母株产生的当年生立竹数量最大,不同林冠环境之间母株的平均年龄,以及处于同一林冠环境的各龄级母株产生的当年生立竹平均分株数和平均基径均无显著差异。4)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当年生立竹基径与一级母株、二级母株基径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当年生立竹基径随一级母株增加的速度快于随二级母株的增加。5)当年生立竹的基径与地下茎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母株的基径与当年生立竹的地下茎直径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地下茎长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7.
以杂交稻协优 413为材料 ,研究了外源GA3 对籽粒内源IAA影响。观察到开花后其优势粒比劣势粒灌浆启动早 ,优势粒灌浆势下降后 ,劣势粒开始灌浆 ,且优势粒灌浆势峰值比劣势粒高 ,这种优劣势粒的灌浆异步现象是一种“粒间顶端优势” ,即劣势粒的灌浆启动迟 ,与优势粒对劣势粒的抑制有关。籽粒灌浆期间优势粒内源IAA含量增加早于劣势粒 ,优势粒内源IAA峰值也高于劣势粒 ;优劣势粒灌浆势变化趋势与优劣势粒内源IAA含量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 ,“粒间顶端优势”似为内源IAA所调节。于初穗时喷施外源GA3,“放大”了单穗中优劣势粒灌浆异步效应 ,优势粒灌浆势更强 ,劣势粒更弱 ,即外源GA3 加强“粒间顶端优势”现象。在试验中还看到初穗期喷施 10~ 40mg/L浓度的GA3 溶液 ,随浓度提高 ,优势粒内源IAA含量增加 ,劣势粒IAA含量更低 ,这种变化似与施用GA3、使优势粒对IAA吸收更多有关  相似文献   
468.
毛竹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潞滨  武静宇    胡陶  杨学文  彭镇华 《植物学报》2008,25(5):574-578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是我国分布和栽培面积最大的经济竹种, 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本实验以水稻(Oryza sativa)为内标, 用流式细胞仪对水稻和竹子样品的PI发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 通过比较水稻与毛竹样品峰值的倍数关系, 计算出毛竹的基因组大小。对24组样品进行重复测试, 测得毛竹基因组大小为 2 075.025±13.08 Mb, 即2 C DNA含量为4.24 pg(以1 pg DNA = 0.978×109 bp计算)。毛竹基因组大小测定为毛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及其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69.
柚类种质资源RAPD标记研究的引物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太平  李丹  彭少麟  凌定厚  陶丽珍   《广西植物》2000,20(4):313-318
利用 10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 ,对柚类 4个品种酸柚、沙田柚、文旦柚和泰国柚进行了RAPD标记的引物筛选研究 ,结果为无扩增产物的引物 18个 ,在 1、 2、 3个和所有 4个样品中有扩增产物的引物数分别为 2 0、 13、 2 5和 2 4个 ;读取了 12个在所有 4个样品中都有扩增产物的引物的 RAPD带 ,计算了样品间 RAPD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为 60 .6% ;计算了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并对遗传距离进行了 UPGMA聚类分析 ,论证了利用所筛选出的引物对柚类进行 RAPD标记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70.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树种更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8个林窗斑块以及对照的林下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记录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的相关数量特征。按照树种在林窗内外的重要值差异结合树种本身生态学特性将群落中出现的乔木层树种划分为先锋组和耐荫组两类生态种组。林窗内外乔木树种的组成明显不同,两类生态种组树种幼苗在林窗与林下环境中的更新表现出差别,这与树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以及所处林窗的环境有关,同时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灌木层优势种小径竹的生长对树种更新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