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1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207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4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斑块大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IS软件ARC/INFO将北京地区的1:20万植被图数字化,并提取各斑块的面积信息。该图包含72个基本的斑块类型,它们又分属于森林、灌丛、草地、果园、农田和水体6大类型。这些大类又分别包含20、28、4、7、11和2个基本类型。选用斑块个数、总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标准差、变异系数、中值、最大斑块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极差和偏态系数等几个描述统计量,以及厂一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等5个概率分布来刻画斑块大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具有很少斑块的少数基本类型以外,其它基本类型以及所有6个大类的斑块大小的分布都不是对称的,而是右偏的。因此,普通的正态分布不能对它们加以刻画;其他4种概率分布也只能刻画部分类型,并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类型最多,服从负指数分布的斑块类型最少。  相似文献   
992.
末次冰盛期低海面时南海南北陆架上的植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探讨孢粉的传播、来源地的基础上,根据南海南北陆坡柱状剖面(17940 ,17964) 的孢粉资料推断末次冰盛期(包括氧同位素3 期的上部) 低海面时,南北出露的大陆架上生长的植被。末次冰盛期时北部大陆架曾分布以蒿属(Artemisia L.) 为主的草原植被,气候较今日冷且干旱。南部称为“巽他古陆”,曾覆盖热带低地雨林,河口及海岸为红树林,在周围岛屿上高山雨林曾多次向山下迁移,表明当时温度可能较今日低,但湿度没有明显变化。南北大陆架末次冰期时在植被与气候演化上的巨大差异,可能与南部巽他陆架的特殊位置( 西太平洋暖池) 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早籼稻米垩白形成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波  陈能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290-295
以早籼多垩白品种泸红早1号、浙733和少垩白品种中优早3号、舟优903及中籼中引85为材料,在自然高温条件下对水稻灌浆过程中胚乳内含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等)和酶(淀粉磷酸化酶、Q酶)活性的连续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垩白度品种其胚乳内部物质增长的时间进程和酶活性的变化存在差异,由此造成灌浆动态明显不同,并导致垩白形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对高原602双胚苗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有3种类型2n-2n、2n-3n和2n-n,出现频率分别为0.16%、0.02%和0.02%。在2n-2n型里,又发现了形态上的差异,即2n(顶芒)-2n(长芒)。对单倍体育种和三倍体的起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EAC化学成分41个,包括11种芳香类成分、8种萜类成分、5种生物碱类成分、4种脂肪酸类成分、2种香豆素类成分和11种其他类成分;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56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MAPK1、Bcl-2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MAPK、PI3K-Akt等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毛地黄毒苷配基等活性成分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ERK、Bcl-2、Bax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AC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趋势渐缓,肿瘤质量减少,抑瘤率逐渐增加;EAC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EAC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效果不显著(P<0...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不同日龄的虫体经低温储存后的存活差异并获取最佳的储存虫龄和时间。分别选择羽化后0、3、7、14、21和28 d的成虫和化蛹1、2、3和4 d的蛹在8℃进行低温储存试验,确定不同储存时间(7、14、21、28、35和45 d)后虫体的存活率或羽化率。结果显示:不同日龄(0~21 d)的瓢虫成虫,存活率与储存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日龄>7 d的瓢虫成虫,经低温储存21 d后,存活率为80%左右,储存28 d后,存活率仍大于70%。日龄>14 d的瓢虫成虫储存45 d后还有60%以上存活。不同日龄的蛹最终羽化率不同,1~2 d蛹在储存21 d后羽化率为70%左右,高于3~4 d蛹的50.00%和13.33%。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羽化14 d后在低温下储存期最长可达45 d,可在长期储存时使用。储存期不高于28 d时,可选用羽化7 d的成虫。储存期低于21 d时,可选用羽化7 d的成虫或1~2 d蛹,其中1~2 d蛹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外周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及细胞化学谱。方法 自泥鳅尾静脉取血,立即制作血涂片,进行瑞氏及7种细胞化学染色,包括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过碘酸-雪夫(PAS)、过氧化物酶(POX)和苏丹黑B(SBB)染色。结果 在泥鳅外周血中分辨出红细胞、4种白细胞和血栓细胞,4种白细胞分别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PAS染色呈阳性,ACP、AKP、AS-D、α-NAE、POX和SBB染色均为阴性;淋巴细胞AS-D、α-NAE和PAS染色呈阳性,ACP、AKP、POX和SBB染色为阴性;单核细胞AS-D染色呈阳性,ACP、α-NAE和PAS染色为弱阳性,AKP、POX和SBB染色为阴性;嗜中性粒细胞ACP和AS-D呈阳性染色,α-NAE、PAS和SBB染色为弱阳性,AKP和POX染色为阴性;嗜酸性粒细胞ACP和AS-D染色呈强阳性,α-NAE、PAS和SBB染色为阳性,AKP和POX染色为阴性;血栓细胞AS-D染色...  相似文献   
998.
于雪新  陈艾莉  李玥莹  刘丹  王前飞 《遗传》2018,40(11):988-997
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且发病的分子机制不明。因此,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研究急需新的突破口。近年来,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的新靶点,揭示不同表观修饰的相互作用加速MLL白血病进展,也阐释了NK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关键表观因子在髓系肿瘤发生中的重要功能。尤其是新抑癌基因SETD2的发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此外,在国际上研究人员首次将低剂量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化疗毒副作用及治疗费用。虽然基因组特征的解析加深了我们对癌症生物学分子机制的理解,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瘤内异质性的克隆演化也是导致白血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解析不同化疗方案下白血病患者不同的克隆演化模式及其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上述研究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99.
具有 GTPase 活性的 Septin蛋白广泛存在于除植物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其功能多样。采用tBlastn将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中与菌柄伸长相关的Septin蛋白Cc.Cdc3与双孢蘑菇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在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找到Cc.Cdc3同源蛋白编码基因Ab.Cdc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b.Cdc3蛋白序列具有保守GTPase结构功能域。通过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分析Ab.Cdc3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子实体菌柄中表达量较菌丝、原基和菌盖中的表达量高;采后不同保藏时间样品Ab.Cdc3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采后0h表达量显著高于采后12h和48h;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双孢蘑菇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红松半同胞家系遗传变异分析及果材兼用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临江林业局闹枝林场内48个红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对其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家系间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74%~51.39%;半同胞家系间各性状遗传力均超过0.97;48个半同胞家系树高、胸径和单株球果数量的一般配合力变化范围为(-1.82~1.70)、(-7.91~9.99)和(-14.85~15.15);不同树龄树高间、胸径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0.993 < r < 0.999,0.995 < r < 0.998);分别利用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以10%的入选率,初步选出5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入选家系树高和胸径平均值分别为8.02 m和21.95 cm,遗传增益分别为7.63%和46.29%。初步选出5个结实性状优良的家系,球果数量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30.26个和736.20 g,遗传增益分别为86.49%和1.46%。本研究中评价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红松良种登记提供材料,选择方法为其它果材兼用树种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