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11年10月3日,举世瞩目的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1].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A.Beutler)、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Hoffmann)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Steinman),共同分享了这一  相似文献   
92.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一种重要的接头蛋白,在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超家族所触发的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与先天性免疫密切相关。文章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traf6的表达模式和初步的功能。在健康鱼中,traf6转录本广泛表达于所有受检组织中,在血液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肝脏中最低。在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也检测到traf6的表达。在无乳链球菌体内感染后,大多数受检组织中traf6 mRNA的表达量上调。此外,LPS、Poly I:C和S.agalactiae可显著诱导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traf6的表达。此外,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表明,TRAF6分布于细胞质中,可显著提高NF-κB的活性。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表明,TRAF6可与IRAK1(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相互作用,IRAK1在TLR/IL-1R信号通路中也起重要作用。在体内,TLR2、TLR21和TLR13b的过表达可上调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TRAF6参与了TLR2、TLR21和TLR13b介导的信号转导,提示TRAF6在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针对乡村住居环境景观空间的消解和认知表达途径缺失的困境,通过情景、逻辑和构造3种图式以及概念化表达,对景观空间的情景体验、空间感知、秩序构想进行辩证思考。构建景观空间多尺度辩证逻辑层级体系,于大小嵌套空间单元中进行“形势”转换和图式跃迁表达。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从十尺、百尺到千尺3个维度对庄寨多尺度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图式与尺度规律解析。此外,动态身体时空位移的景观空间感知叠加和静态过白视口进行观景的历时性情景叠加,构成庄寨的2种观景路径。立足于地域,通过空间图式解析景观营建与人文内涵,为乡土建筑及多尺度人文空间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94.
该文利用FITC对沙蚕蛋白酶(NAP)进行荧光标记,并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对标记物进行表征,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标记度。通过测定NAP与FITCNAP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来比较NAP在标记前后的活性,同时应用MTT法考察NAP标记前后对NCI-H1299细胞毒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研究NCI-H1299细胞摄取FITC-NAP的机制,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NCI-H1299细胞对FITC-NAP的摄取。结果表明,每分子标记物约含1.78分子FITC,其最佳荧光激发波长为490 nm、发射波长为515 nm;荧光标记后NAP的活性未受到显著影响; NCI-H1299细胞对FITC-NAP的摄取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氧化苯砷组的荧光强度低于FITC-NAP组且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NAP的摄取机制为内吞。进一步研究发现, NCI-H1299细胞摄取NAP受到网格蛋白依赖性内吞和小窝/脂筏蛋白介导的内吞共同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更多的细胞摄入FITC-NAP,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及细胞质中,细胞核中未见分布。  相似文献   
95.
整体特征是视觉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认知大鼠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对视像整体特征的处理机制,首先给出确定有效响应时间区间的方法,确定了有效响应时间区间;然后,确定有效响应时间区间内、不同整体特征视像刺激下的神经元发放特征,并利用等度规映射进行了特征整合,进而对整合后的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大鼠的初级视觉皮层视像整体特征识别,并将其分类结果分别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整合以及直接统计神经元发放特征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该方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对于整体特征的识别准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199浓度变化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的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96例)的有关资料,分析其术前CEA、CA199浓度水平与术后病理确定TNM分期结果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检测。结果:结直肠癌Ⅰ~Ⅳ期CEA浓度依次为4.28±1.78、6.92±2.01、23.99±6.49和362.64±158.80 ng/mL,CA199浓度依次为12.58±2.98、13.37±2.62、36.84±10.33和238.71±103.69 U/mL,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浓度随TNM分期升级而增高,通过Kruskal-Wallis秩检验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CEA、CA199的血清浓度与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结论:CEA、CA199血清浓度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而年龄与CEA、CA199在各期中的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应用CEA、CA199的血清学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判结直肠癌TNM分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表达变化,探讨胰岛素对其表达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大鼠2个月成模后,取血检测血糖;取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①对照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糖尿病组腺泡轻度萎缩,排列不规则,颗粒曲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胰岛素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③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NGF表达下调,VEGF表达上调。与糖尿病组相比较,胰岛素治疗组NGF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结论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NGF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胰岛素治疗可能与NGF和VEGF的表达改变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8.
从王锦蛇Elaphe carinate体内检取曼氏裂头蚴Spirometra mansoni,口服法以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10 min、20 min、30 min、1 h、2 h、4 h、6 h、24 h、7 d、14 d分别处死一组小鼠(3只小鼠/组),观察裂头蚴在小鼠体内的移行及分布。发现小鼠经口服感染裂头蚴后,裂头蚴最早于10 min穿透胃肠壁;感染后20 min,腹腔内已见穿过肠壁的裂头蚴;感染后10 min至6 h,裂头蚴主要见于胃肠腔、胃肠壁和腹腔内;感染24 h,有少数的裂头蚴移行至小鼠皮下;感染7 d后,大多数的裂头蚴移行至皮下组织,从颈部、躯干及头部皮下组织检获的裂头蚴数分别为7条、6条和1条;脑、心脏、肝脏、肾脏及肺等器官未见裂头蚴寄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裂头蚴经胃肠壁进入腹腔,随后移行至身体的组织器官内寄生,其中以皮下组织多见。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入住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经正规利尿、补充白蛋白达3个月以上且疗效欠佳的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BMSC移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腹围、体重、24 h尿量、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钠及血清蛋白浓度等指标变化。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体重、腹围、24 h尿量及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分别为(66.9±3.8)kg、(94.0±3.6)cm、(966±138.7)ml、(10.5±3.6)mmol/L、(112.4±30.6)μmol/L、(63.8±4.2)g/L、(32.1±2.7)g/L、(43.8±2.3)mmol/L;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66.0±3.9)kg、(93.0±3.6)cm、(1032±154.8)ml、(9.9±3.2)mmol/L、(104.8±25.6)μmol/L、(65.3±3.5)g/L、(32.6±2.9)g/L、(44.7±2.7)mmol/L;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56.2±3.7)kg、(80.5±4.5)cm、(1530±180.6)ml、(7.9±2.3)mmol/L、(88.7±22.2)μmol/L、(72.8±3.3)g/L、(39.2±1.5)g/L。3个组别8个指标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8.194、117.689、120.527、6.558、6.712、54.827、83.421、493.776,均P=0.000)。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87、0.636、0.559、0.556、0.678、0.522、0.611、0.592;P=0.331、0.266、0.101、0.416、0.25、0.107、0.447);而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体重、腹围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减少,24 h尿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t=3.722、3.784、3.821,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t=3.921、3.834、3.944,均P=0.000),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t=2.182、2.338、2.182、2.412、2.136,P尿素、肌酐=0.001,其余P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实现微生物异源合成天然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质,以一株产β-胡萝卜素的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工酵母细胞。通过在染色体整合玉米黄质生物合成关键酶-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Z),并对其9种来源进行筛选,发现整合欧文氏菌来源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菌株获得玉米黄质的最高产量。法尼基焦磷酸(FPP)作为合成萜烯类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通过敲除 Lpp1和Dpp1 基因,削减法尼基焦磷酸向法呢醇的转化,为玉米黄质的合成提供更多的前体,使玉米黄质的产量提高了1.27倍(从29 mg/L提高到36.8 mg/L)。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欧文氏菌来源CrtZ的基因拷贝数及调节其启动子的强弱来增强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表达强度,使得玉米黄质的摇瓶产量达到96.2 mg/L,是目前公开报道中产量最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