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周以良  乌弘奇  陈涛 《植物研究》1988,8(1):127-146
组成中国东北落叶松林, 并形成建群种或优势种的落叶松有: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毛枝兴安落叶松(L.gmelini f.hsinganica)、长白落叶松(L.olgensisvar.changpaiensis)和海林落叶松(L.olgensis var.heilingensis)。本文分两个区域分别讨论了落叶松林的分布和更新。在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落叶松林是地带性植被、可划分四类落叶松林:A.混有阔叶树的落叶松林, B.落叶松林, C.混有云杉的落叶松林, D.落叶松疏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的落叶松林可划为三个基本类型、即:A.山地寒温带落叶松林;B.温带落叶松林, C.沼泽地落叶松林。除沼泽地落叶松林外, 都为次生林。上述不同落叶松林的生长和更新是很不相同的, 因此, 应采取不同的经营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2.
茶花鸡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茶花鸡是我国具有独特遗传特性的地方家禽品种,为了进一步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采用了33个家鸡特异性的微卫星标记对该鸡种自然群体中30个个体进行了多态性电泳检测。33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所有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5个之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3.20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12 9和0.527 6。结果表明,茶花鸡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3.
凉水自然保护区松鼠和星鸦贮食生境选择差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宗诚  陈涛  马建章  宣立锋 《兽类学报》2007,27(2):105-111
2003 年9 月30 日~2005 年10 月8 日,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用样方调查法, 采用Vanderploeg和Scavia 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作为衡量指标,对松鼠和星鸦贮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二者贮食生境选择优先顺序略有不同,松鼠偏爱的贮食生境依次是: 云杉林、原始红松林、人工红松林、针阔混交林、人工云杉林、白桦林、针叶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冷杉林和其它。星鸦对贮食生境的偏爱程度依次为: 人工红松林、原始红松林、云杉林、人工云杉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白桦林、针叶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冷杉林和其它。在对贮食微生境因子的选择利用上, 二者大致相同,只是在对优势灌丛的选择上略有差异, 松鼠优先选择在狗枣猕猴桃优势灌丛内贮藏红松种子, 而星鸦优先选择在刺五加优势灌丛内贮食。松鼠和星鸦贮食生境选择的差异将对随后的红松天然更新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建设深圳"国际花园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生态科学》2000,19(2):91-93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南缘 ,背山面海 ,濒临港澳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 ,具有发展国际性现代化滨海园林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特区政府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前不久 ,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提出 ,要进一步抓好城市园林建设工作 ,把深圳建设成为花园式、园林式的国际现代化城市。如何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建成“国际花园城市” ,使…  相似文献   
145.
146.
污泥的农林处置与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污泥处置与农林利用现状污泥处置与利用 ,乃当前环境科学中的重要课题。一些污水处理的专家认为 ,污泥处置是污水处理厂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难度最大的问题。污泥的处置主要包括农用、填埋、焚烧、排海等。据1 996年资料报道 ,世界上 1 2个发达国家对污泥的处置方式 (表 1 ) ,45.3%为农用 ,38%为填埋 ,1 0 .5%为焚烧 ,6.0 %为排海。西欧、美国和英国的污泥处置 ,西欧以填埋为主 ,美国和英国以农用为主 ,加拿大以焚烧为主 (占 40 % ) [1 ] 。 1 991年和1 998年 ,美国和欧盟已规定禁止向海洋倾倒污泥[1 1 ] ,并且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焚烧…  相似文献   
147.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湖南省3个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为材料,通过室内分析和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各施肥处理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为448.64~1 516.77 μg·g-1,CH4累积排放量为15.60~33.34 μg·g-1,在58 d的培养期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占总有机碳的3.59%~5.57%;不同处理CO2的产生速率均在前期保持较高水平,之后迅速下降,后期较慢并趋于平稳,CH4的产生速率表现为先缓慢升高后迅速降低的变化趋势;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CO2和CH4的累积排放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与矿化量所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8.
纤维素乙醇是一种低碳清洁的绿色能源,可与传统石油基液体燃料混合使用,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历经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糖化和酿酒酵母发酵等工艺,而预处理过程会产生多种副产物,显著抑制酵母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发酵性能.因此,构建抑制剂耐受性酵母底盘细胞,有助于提高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针对抑制剂耐受性酵...  相似文献   
149.
麦穗鱼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相关鱼类的部分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出2对长批引物和30对短批引物,采用基于长PCR的2次PCR扩增法测定并注释麦穗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麦穗鱼线粒体基因组长16600bp,A+T含量为58.9%,37个基因位置及组成与其它硬骨鱼一致,均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D-loop)组成。其中L链仅含8个tRNA(Pro、T yr、Ser、Ala、Asn、Cys、Glu、Gln)及ND6基因,其余基因皆由H链编码。基因排列紧密,间隔序列共计13处64bp,长度从1~32bp不等;基因重叠区7处23bp,重叠碱基数在1~7bp之间。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I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有8个基因(ND1、ND2、COI、ATP6、ATP8、ND4L、ND5、ND6)3’端有完全的TAA或TAG终止密码子,其它5个基因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A(ND3和ND4)或T(COⅡ,COⅢ,Cyt b)。除tRNASer(AGY)外,其余21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预测的lrRNA二级结构共有6个结构域,53个茎环结构,srRNA二级结构包含43个茎环结构。控制区(D-loop)存在3个结构区:终止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SB-F、CSB-D)和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其中TAS与DNA复制终止相关,出现茎环结构。  相似文献   
150.
转录组平台技术及其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学技术在系统水平上对细胞代谢进行全面的分析,极大地促进了代谢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全基因组水平的转录分析可以使研究者更加精确地评估细胞表型,加深对细胞代谢的理解。而且转录组分析也有助于研究者鉴定菌种改良的目标基因,加速对微生物细胞工厂的合理设计及构建。文中介绍了3种主要转录组平台技术的原理,并总结了转录组学在代谢工程领域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