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概念图、思维导图和生物图表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介绍了概念图、思维导图及生物图表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了它们三者的共性与各自的优势,以便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及生物图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河北栾城农业生态站潮土和吉林白城淡黑钙土2种质地不同的土壤施用不同剂量磷肥,在25 ℃恒温条件下好气培养,培养期的第1、3、10、30和60天采集土样,测定土壤Olsen-P和CaCl2-P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磷肥施入土壤引起农业磷面源污染的可能性.利用Heckrath分段回归模型,分别对培养60 d后2种土壤Olsen-P、CaCl2-P含量进行拟合,得到土壤环境敏感磷临界点对应的土壤Olsen-P含量,以此证明土壤固磷能力.结果表明:当施磷量超过400 kg·hm-2时,2种土壤Olsen-P和CaCl2-P含量均显著增加,并且2种土壤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同一处理的各组分有效磷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说明当施磷量超过400 kg·hm-2,2种土壤磷流失的可能性均增加,并且不同类型土壤,磷流失能力也不同;培养60 d后拟合得到的栾城和白城土壤环境敏感磷临界点对应的土壤Olsen-P含量分别为88.9和142.5 mg·kg-1,表明白城土壤固磷能力明显高于栾城土壤.  相似文献   
63.
山溪鲵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溪鲵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山溪鲵的犁骨齿排列方式变异较大,有呈′‵型、ˋˊ型、--型和⌒⌒型;消化道可以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消化腺有肝脏和胰腺,肝脏前方约80%完整不分叶,后方约20%分为三叶;喉部没有软骨,气管直接连接两肺,无支气管.  相似文献   
64.
以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对FS-1及其亲本藤坂5号幼穗发育中期的胚囊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亲本的胚囊都能正常发育分化,成为功能健全的雌配子体,而FS-1的胚囊却普遍发生败育,在胚囊原来的区域充满了胚囊残迹和解体的珠心细胞.(2)败育基本上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和珠孔端的三个大孢子都发生解体,实验中未发现二核、四核或八核的败育胚囊,我们初步认为,FS-1胚囊败育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  相似文献   
65.
转Bt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以高抗螟虫、已释放应用的 Bt水稻 (克螟稻 1号 )及其亲本 (非 Bt水稻 )为材料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转 Bt基因水稻及其亲本秸秆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影响 ,这些类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反硝化细菌、解磷微生物。结果表明 :(1)降解过程中 Bt蛋白浓度在前两周内迅速下降 ,随后降解速度变慢 ,17d以后至 5 3d,Bt蛋白浓度基本上保持在 6 .72 8~6 .196 ng/ g的水平。 (2 )秸秆降解过程中 ,不同处理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转基因水稻与其亲本之间差异显著 ,非转基因细菌数量高于转基因细菌数量。(3)除降解初期第 3天、第 6天之外 ,其他取样时期的转基因水稻真菌数量要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和对照。(4)放线菌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 ,除第 6、9、2 6、35天外 ,非转基因数量显著高于转基因。(5 )非转基因秸秆降解反硝化细菌活性高于转基因 ,而解磷微生物活性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6.
鳓形态指标体系分析及雌雄鉴别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鳓的形态指标体系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鳓的形态指标大体可归纳为“大小因子”、“形态因子”和“头型因子”;关于“肥瘦”方面、“长度”方面和“头部”的指标各自的相关较为密切,而这三类指标间的相关较小.在此分析基础上,构建了48个相对指标,并用逐步判别建立了雌雄判别模型,此模型回判的错判率为8.9%.  相似文献   
67.
丁丽莲  王奇  陈欣  唐建军 《生态学报》2019,39(8):2973-2985
水源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水源跨区域联防联治有重要意义。利用淀山湖地区1984、1993、2006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修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淀山湖地区1984—1993年、1993—2006年、2006—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地区林地面积和建筑用地面总体呈增加趋势,而耕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ESV结果显示,1984—2014期间水体ESV减少了2.15亿元,耕地的ESV减少了2.41亿元,林地的ESV增加了2.50亿元。各土地利用类型ESV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缺乏弹性的。在乡镇尺度,仅朱家角镇和锦溪镇ESV呈现净增长;在省市级尺度,江苏省境内的总土地单位面积ESV减少,而上海市境内的总土地单位面积ESV增加。驱动力分析表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均对ESV有影响,人口密度、区域总产值与ESV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见,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合理的土地利用将有利于提高总土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68.
土壤Fe(Ⅲ)异化还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光宇  张兆伟  陈欣  史奕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75-2080
微生物的异化Fe(Ⅲ)还原指以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在厌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异化还原的产物为Fe(Ⅱ)。目前对Fe(Ⅲ)微生物还原的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系统介绍了异化Fe(Ⅲ)还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包括还原不溶性Fe(Ⅲ)氧化物的机制及与Fe(Ⅲ)还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地球化学角度对异化Fe(Ⅲ)还原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与展望。旨在加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该科学问题的了解和重视,通过学科交叉和合作加快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陈欣  付锐锐  张鸿  李家儒 《生物资源》2018,40(5):443-449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家族是植物体内最大的糖基转移酶家族。编码合成UGT的基因属于UGT基因家族。UGT催化的糖基化反应广泛地存在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过程中。作为代谢通路中的下游修饰,供体分子在UGT的催化下,将糖基连接到受体分子上。这一过程往往会改变终产物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质,最终影响其实际的利用价值及利用方式。本文综述分析了药用植物UGT家族基因挖掘分析、功能验证和生产应用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0.
小麦玉米不同幅宽套作对种群生态关系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李萍萍陈欣(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210014)InfluenceofDiferentBedWidthonthe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andYieldinRelayCro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