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87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华北区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序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寒武系在华北区分布广泛,尤以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含多种类型的叠层石。本区不同时代的叠层石组合,相互区别明显,对其组合顺序进行深入研究,在解决这个时代的地层划分、对比和生物进化等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过去对本区叠层石和叠层石组合的研究,多限于局部地区和少数层段。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整个华北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顺序做一总结,并就其组合的洲际对比作  相似文献   
82.
83.
84.
针刺对大白鼠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实验用大白鼠68只,在氯醛糖和尿酯麻醉下,施行手术。动物清醒后以氯化筒箭毒碱麻痹肌肉,在人工呼吸条件下进行实验。用玻璃微电极引导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在 AP 3—4,L 1.0—0.5,H 5.5—6.9区域内共记录了194个单位放电,有自发放电的单位179个,其自发放电基本表现为散状和簇状两种型式。在记录的194个单位放电中对刺激出现反应的单位101个。其中对伤害性刺激出现兴奋效应的单位有47个(痛兴奋单位),诱发反应的潜伏期和后放电时间较长。注射杜冷丁(20毫克/公斤体重)或氯胺酮(20毫克/公斤体重)对此种兴奋效应有抑制作用。对伤害性刺激出现抑制效应的单位33个(痛抑制单位)。注射杜冷丁对此种抑制效应有解除作用。对伤害性和非伤害性刺激都出现兴奋反应的单位有21个。前两类单位是丘脑束旁核内对痛刺激呈现反应的神经单位,后一类单位是会聚性神经单位。电针“足三里”在35个痛兴奋单位中有24个单位出现抑制作用,占68.5%,另11个单位变化不明显,占31.5%。在11个痛抑制单位中,电针时出现抑制解除的单位有7个,变化不显著的有4个。在6个与痛刺激无特异反应的单位,电针时单位放电未见变化。这表明屯针“足三里”对丘脑束旁核多数痛兴奋单位的放电有抑制作用,多数痛抑制单位的放电抑制,有解除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认  相似文献   
85.
高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细胞用明胶包埋,并由戊二醛将其固定。这种固定化细胞用来连续水解苄基青霉素,在37℃使用103天没有发现损失酶活性。它们已被用于6-氨基青霉烷酸的工业生产,效果令人满意。在七个半月内使用285次,水解速率没有明显下降。研究了固定化大肠杆菌细胞的酶性质,并与相应的天然细胞作了比较。发现固定化细胞的青霉素酰化酶比天然细胞的更稳定。  相似文献   
86.
油乳剂对蚜虫传染非持久性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实验中,带毒无翅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对芜菁花叶病毒(TpMV)和马铃薯Y-病毒(PYV)的传染可被汕乳剂抑制,但不被2-硫尿嘧啶和8-杂氮鸟嘌呤抑制。除蓖麻油外,10种植物油都能阻止蚜虫传染PYV,而12种矿物油中只有2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玉米油不引起TpMV、PYV和炯花叶病毒机械接种产生的局部斑点数目的降低。在田间实验中,喷洒油和杀虫剂的混合乳剂使TpMV、PYV和黄瓜叶病毒的传播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清洁级SD大鼠,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正常组、盐水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各20只。盐水组与辛伐他汀组大鼠均制备发烟罐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30 min,辛伐他汀组大鼠予以50 mg/kg剂量的辛伐他汀灌胃,盐水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大鼠予以正常饲养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辛伐他汀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低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SOD水平低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MDA水平高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盐水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有利于减轻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本研究检测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的表征,并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小鼠经6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2 Gy/min)。于照射后3 d和8 d处死小鼠,检测其外周血细胞数、脾脏和胸腺指数、骨髓和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照射后3 d和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白细胞均明显下降,相比照射对照组,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有改善(p<0.05或p<0.01);而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微泡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有下降,和照射对照组相比,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的胸腺指数明显改善(p<0.05或p<0.01)。照射后3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较少,存在细胞碎片,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骨髓细胞数量略有减少,存在细胞核松散现象。而照射后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几乎找不到,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骨髓细胞有一定数量,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本研究表明,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通过保护造血组织、改善造血功能,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对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引入加速其灌丛化进程,对草原土壤水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现状,选取了封育草地、放牧草地、不同年限(3a、12a、22a)和间距(40 m、6 m、2 m)灌丛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地进行土壤水分测定,并利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CSWDI)、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lot 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PCSWDI)对土壤水分亏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丛引入过程中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低于封育草地与放牧地(P0.05);各样地季节动态均表现为春季返潮、夏季消耗、秋季蓄积的季节规律,但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表现为春季返潮微弱,土壤含水量仅为7.80%—10.90%,显著低于封育草地和放牧地(11.90%—16.09%);灌丛引入过程中各灌丛地0—100 cm有效储水量(-16.98—18.69 mm)均低于封育草地(34.67 mm),虽在种植22a灌丛地和2 m间距灌丛地略有升高,仍不足20.00 mm。土壤水分相对亏缺量(除封育草地外)为6.69—97.16mm;灌丛引入过程中各样地不同土层CSWDI值呈波动变化,除封育草地各土层无显著的亏缺外,其他样地均存在亏缺,亏缺值为0.03—12.10,PCSWDI值均随着灌丛引入年限和密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产生土壤水分过度利用,使得土壤水分亏缺,并加剧其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  相似文献   
90.
地形气候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影响着高寒植被群落的演替,同时对山地水源涵养林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气候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高寒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5个调查样方中出现181个植物种,隶属40科,124属。科的物种组成及占总物种数比例分别为菊科30个种,占16.57%;蔷薇科17个,占9.44%;禾本科13个种,占7.22%;豆科11个种,占6.11%。毛茛科10个种,占5.56%。单属种82个,占总属数的66.13%。群落层片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乔木8种,灌木25种,草本148种。乔木层优势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红桦。灌木层优势种有金露梅、山生柳、匙叶小檗、高山绣线菊。草本层优势种有甘肃薹草、珠芽蓼、早熟禾、唐松草、甘青蒿。TWINSPAN将高寒植被群落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群丛I红桦-红花蔷薇-甘肃薹草B.albosinensis-Rosa moyesii-C.kansuensis,群丛II青海云杉-匙叶小檗-甘肃薹草P.crassifolia-B.vernae-C.kansuensis,群丛III祁连圆柏-高山绣线菊-珠芽蓼Sabina chinensis-Spiraea alpine-P.viviparum,群丛IV高山绣线菊+鬼箭锦鸡儿-珠芽蓼S.alpine+Caragana jubata-P.viviparum,群丛V沙棘+甘青蒿+鼠掌老鹳草Hippophae rhamnoides+A.tangutica+Geranium sibiricum,群丛VI沙棘+苦荬菜+苦荞麦H.rhamnoides+Ixeris polycephala+Fagopyrum tataricum,群丛VII沙棘-冰草+西北沼委陵菜H.rhamnoides-Agropyron cristatum+Comarum salesovianum。7个群丛在DCA排序图上聚集分布,反映了较好的环境梯度。CC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是祁连山高寒植被群落植物种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其次是降水、温度、坡向、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