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小麦蚜虫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中一类重要害虫。针对麦蚜世代历期短、繁殖力强,具有趋光、趋化及迁飞等生物学及行为习性;在田间多呈聚集分布,且麦蚜易受寄主植物抗性、天敌、气象因素及农田生态条件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影响等发生为害特点,本文阐述了我国小麦蚜虫田间调查、监测技术及防治策略,以期为我国小麦蚜虫综合防控提供基础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小麦间作豌豆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麦田物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豌豆与小麦分别以2∶2,2∶4,2∶6和2∶8比例行间作(分别记作2-2间作、2-4间作、2-6间作和2-8间作)种植模式下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 同时分析了麦田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麦长管蚜发生高峰期,小麦与豌豆间作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百株蚜量(平方根转换)极显著低于单作田(P<0.01),其中小麦单作(77.38)>2-2间作(68.62)>2-4间作(68.51)>2-8间作(65.19)>2-6间作(64.94)。尽管不同种植模式下,麦长管蚜主要天敌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间作处理的优势天敌瓢虫类和蚜茧蜂类均有较高的种群密度,天敌群落的丰富度明显提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增加,但均匀度下降。总之,小麦间作豌豆不仅有效降低了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同时也增加了天敌控制害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AFLP分析中多态性扩增产物的回收、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研究在摸索和优化了水稻AFLP分析体系的基础上,发展了多态性AFLP产物的高效克隆方法。特异AFLP扩增产物直接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纯化,再经过一至二轮PCR扩增,即可高效地克隆于pGEM-Teasy vector系统中。本实验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克隆了水稻温敏核不育等位突变系546 0S和5460F间的4个多态性AFLP产物,Southern bloting分析证明其中3个产物在水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另一个为低拷贝序列。AFLP技术强有力的多态性检出能力再结合多态性扩增产物的高效克隆方法,为寻找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供了有力工具。 Abstracts: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loning DNA fragment from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s was developed to allow the isolation of specific bands obtained from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products.Afte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from the thin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s,specific AFLP products were successfully cloned after one or two rounds of PCR reamplification.Using this method 4 polymorphic AFLP products between a pair of rice allelic lines differing for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TGMS)ene were cloned and it was confirmed that 3 of the AFLP products represented single copy sequences and the other 1 represented low copy sequence in rice genome.  相似文献   
14.
A case-control study in 1979 on electrical wiring configurations and childhood leukemia had stimulated interest in the issue that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ELF MF) may have harmful biologi-cal effects especially on the incidence of human can-cer[1]. Since then,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follow up this important result[2]. The majority of these studies indicate a weak 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50―60 Hz ELF MF and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however…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两种麦蚜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气质联用(GC-MS)和生物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SN80、SN18和ZM12叶片表面蜡质对2种蚜虫取食具有刺激作用,而SN87叶片表面蜡质无刺激作用.对4种小麦材料叶片表面蜡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其表面蜡质化学组分有所不同,但主要组分均为长链烷烃,其它组分包括7-十四碳烯、8-十五烷酮、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长链烷烃(>C17)、7-十四碳烯及8-十五烷酮对两种蚜虫取食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乙基柠檬酸、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麦长管蚜取食无刺激作用;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禾谷缢管蚜取食也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通过国内外科研协作,小麦及蔬菜蚜虫基础及防控技术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在害虫行为调控技术方面,通过蚜虫报警激素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EBF]等挥发物缓释对蚜虫及其天敌种群调查,明确了田间应用剂量及持效期、释放点间距、释放器放置高度,以及EBF与化学农药协调应用对蚜虫控制及对天敌的引诱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发展了防控小麦、蔬菜蚜虫的"推-拉"技术;在利用作物多样性布局对害虫生态调控技术方面,研究明确小麦与多种作物间、套及混种对蚜虫具有良好控制作用及其最佳作物布局模式,并揭示其降低蚜虫密度、保护天敌及提高土地利用当量等增产效果;筛选了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发现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及植物凝集素对麦蚜具有强杀虫活性,开发获得了一种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extract,简称MCE)与烟碱复配配方,杀蚜虫效果达98.9%;通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在河南、河北与山东推广应用;并采用可量化评价体系,获得当地农民及农技推广部门的反馈意见,对区域集成技术进行调整。研究结果对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小麦、蔬菜病虫害的现状,减少农药使用和残留、促进农民增收等小麦、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推广及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及其他天敌行为,因此,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互作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Gramineae)]中多种挥发物已被鉴定,为明确其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行为影响。【方法】本试验利用四臂嗅觉仪和风洞测定4种不同浓度的小麦挥发物(水杨酸甲酯、3-己酰醋酸酯、己烯醇和1-己醇)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us)及其两种重要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Coleoptera:Coccinellidae)]和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De Geer)(Diptera:Syrphidae)]的行为反应。【结果】结果显示,水杨酸甲酯仅吸引异色瓢虫。3-己酰醋酸酯和己烯醇吸引麦长管蚜及异色瓢虫,但随其浓度增加对蚜虫的吸引作用降低,对异色瓢虫吸引作用增强。3-己酰醋酸酯对黑带食蚜蝇也具有吸引作用。另外,与天敌相比,1-己醇对麦长管蚜吸引作用更强。【结论】总之,本试验明确除1-己醇外,水杨酸甲酯、3-己酰醋酸酯、己烯醇可以作为吸引天敌,控制蚜虫的潜在用于推-拉策略的挥发物性化学信息物。  相似文献   
18.
G蛋白及其偶联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系统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跨膜信号传导途径之一。在有关生化及药理的医学研究中发现许多药剂都是通过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途径对动物起作用的。对G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研究是新型药剂研制与开发的基础。G蛋白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植物和昆虫中的G蛋白及其偶联组份研究将有助于明确作物抗病虫机理以及昆虫毒理。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们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首次对正常人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作了研究,并将绒毛细胞染色体Cd变异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染色Cd变异进行了对比。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某些染色体存在Cd迟滞复制现象,并对此作了讨论。 Abstract:Centromeric dots(Cd)variation of chorion tissue chromosomes were studied by a simultaneous silver staining of both NOR and Cd.Comparison analysis of Cd variation for the chorionic villus samples and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We observe an event of Cd delaying reproduction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vent and X chromosome delaying reproduction as well as chromosomeal nondisjunction.  相似文献   
20.
刘欢  张勇  陈巨莲 《昆虫学报》2021,64(2):230-239
【目的】测定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不同小麦品种上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探索害虫为害与小麦品种间的关系,明确黄淮海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水平,为麦田抗虫品种布局和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了草地贪夜蛾1和3龄幼虫对15个小麦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初步筛选出1和3龄幼虫取食选择性均较高的4个品种和较低的2个品种,测定了此6个品种小麦叶片的生化物质(总蛋白、可溶性糖、总酚、单宁)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阐明了幼虫取食选择与叶片生化成分含量间的关系,并观察了草地贪夜蛾在6个小麦品种上的适应性。【结果】草地贪夜蛾1和3龄幼虫对淮麦46、淮麦33、KOK1679和铜麦6号的取食选择性较高,而对鲁原502和烟农21的取食选择性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1和3龄幼虫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率与小麦叶片的总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呈负相关。在不同小麦品种上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在铜麦6号上的寄主适合度指数最高、幼虫历期最短,而在烟农21上的幼虫历期最长。【结论】草地贪夜蛾对小麦品种适应性不同,其中烟农21对其具有较高的抗性。草地贪夜蛾幼虫偏好在总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小麦叶片上取食,而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高则会抑制其取食,说明小麦利用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的代谢协调其不选择性和抗生性,导致品种间对草地贪夜蛾抗虫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