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采用HPLC法测定了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四种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含量。本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 V/V),流速为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5nm。在该色谱条件下,分别建立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该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RSD<2.0%),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6%(RSD<3.0%,n=5),通过测定得到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四种主分的含量分别为67,26,20,45μg/mL。HPLC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原核生物全基因组中的16S rRNA基因。【方法】本文依据基因序列的GC碱基含量、碱基3-周期性和马尔可夫链3个方面的特性,构建了识别原核生物全基因组中16S rRNA基因的三层过滤模型。【结果】经检验,模型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马修斯相关系数分别为99.58%、91.60%和91.49%。【结论】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识别出16S rRNA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散联合四磨汤口服液在新生儿肠痉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产科母婴同室中诊断为肠痉挛的1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54例,对照A组57例和对照B组51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照A组给予酪酸梭菌散口服,对照B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治疗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散和四磨汤口服液口服,观察5d后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A组的总有效率为77.19%,对照B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散联合四磨汤口服液在新生儿肠痉挛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肺炎衣原体(Cpn)单克隆抗体,用于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方法:以进口Cpn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收集接种过杂交瘤细胞的小鼠腹水,分别用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用免疫琼脂扩散试验鉴定单抗的类别、用微量荧光免疫试验(MIF)检测单抗的种属特异性。用克隆表达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Dot-ELISA法分析单抗的特异性。通过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DIF)检测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标本,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的融合率为61.46%(236/384),最终获得4株稳定分泌Cpn单抗的细胞株。用ELISA法检测小鼠腹水,效价高者可达1∶100000。免疫琼脂扩散试验鉴定为IgG类单抗,扩散效价达1∶128。自制单抗能与重组MOMP发生结合反应,表明其为抗CpnMOMP抗体。自制单抗与进口单抗类似,即与鹦鹉热衣原体(Cps)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而与沙眼衣原体(Ct)则无交叉反应。对240份PBMC标本用自制单抗和进口单抗同时检测Cpn抗原,2种单抗检测均阳性的共86份,经SPSS软件分析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IF检测显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Cpn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4%(95/137)和72.06%(49/68),与正常人标本Cpn抗原阳性率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获得IgG类抗CpnMOMP单抗,自制Cpn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与进口单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BMCCpn抗原检测的统计分析证实,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等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Cpn感染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其中的因果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再生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多种细胞都具有促进增殖及运动、抗凋亡的作用,对组织器官的发育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在肝脏、肾脏、肺、心脏等器官受损之后的修复过程中,有积极的促进再生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了心虚血再灌流大鼠模型,发现心肌细胞受损伤后 6 h 血清中HGF水平显著增高.在比较了肾脏、肺、肝脏、脾脏等组织提取液中HGF的含量之后,发现心虚血再灌流手术后,肾脏、肺、肝脏中HGF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而脾脏的提取液中HGF的含量增加显著.对脾脏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HGF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von Willanbrand Factor (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发现手术后脾脏中产生HGF的细胞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此项研究首次阐明组织器官受损后,远端组织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增加HGF的合成和分泌,增加的HGF通过体液循环到达受损组织器官,促进其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